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梯度地区产业会逐渐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差距,尽管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产业转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产业已经逐渐成为信息化社会中实现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现阶段人工智能逐渐崛起,政策帮扶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面临的产业链条低端化、消费者市场以及完整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及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鉴于此,需要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条,进行综合融合将其逐渐发展到具备消费市场的商业模式,同时政府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帮扶政策,并利用现代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来构建新型的网络体系,以此来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朝着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2005-2014年出台的79份有关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国家层面政策,按照政策文本的形式、颁布时间、制定主体以及涉及领域4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同时对我国东部、东北、西部、中部四大经济区域74份政策文本进行量化研究和评价,提出地方辅助配套、差异区域政策和强化区域互动的区域光伏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偏离──份额分析葛新权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全部产业划分为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与邮电业、商业等5个部门,对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一、区域偏离──份额分析的新方法一般的区域偏离──份额分析法...  相似文献   

5.
胡俊超 《特区经济》2006,(6):286-288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差异,必须协调发展。发展经济学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都显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是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依赖。历史上区域经济的发展总是与产业转移相伴而生,产业转移不仅具有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效应,而且还能密切区际联系。产业转移在宏观上基于产业结构的提升,在微观上基于特色产业的建立、优势产业作用的发挥和相关产业的建立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基于区域经济协调目的的产业转移方案应是基于跨越式发展思想的多向位、多梯度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创新支撑、创新投入、吸收转化和创新产出四个方面构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指标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009-2012年全国各省市的高技术产业数据进行拟合评价,得出2012年全国27个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得分及排名,经分析发现我国东、中、西部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为了更好的分析这一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2009-2012年东、中、西部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志新 《中国经贸》2010,(24):86-86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时代背景下,研究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对东西部产业区际转移的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动因机制以及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力,已成为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着力点。京津冀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从政策供给、资金供给等五个维度,对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推进现状及区域内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推动京津冀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路径,并基于区域优势提出"一核两翼"的产业格局,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提升区域总体协调创新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社会资本和促进技术创新等优势,发展产业集群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模式,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西部地区工业发展中面临着很多困境,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文章对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总量不平衡性和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并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该文从总量经济出发,分析导致东、中、西部地区总量经济差异的原因在于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的原因在于各行业结构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得出是由于产业(行业)结构不同导致了三大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差异;并构建了包含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等指标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东、中、西部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提出了实现产业合理布局与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刘苹  施炎  李腾 《科技和产业》2021,21(7):116-119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催生新的技术、产品、产业、业态及模式,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整体提升.青岛要想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就要努力打造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根据青岛与深圳的对比分析,发现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在产业政策、产业基础、技术水平、人才储备及资本支持等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据此提出制定特色产业政策、实施重大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背景下,人工智能将会为中国攀登高端产业链提供核心动力.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的优化效应,进一步分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阻碍效应,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在东、中和西部省份依次递减.进一步通过技术创新视角发现人工智能结合技术创新将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最后基于前述分析,为中国分区域规划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杜宇坤 《科技和产业》2024,24(9):215-220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长三角人工智能(AI)产业集群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检索,结合人工智能产业中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的核心一级技术分支以及重要的二级分支进行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图谱的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分析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助力长三角在产业升级中的竞争格局、创新态势、产业体系、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一 《科技和产业》2017,(10):15-18
智能玩具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热门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中国智能玩具产业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通过运用 SWOT 方法定性分析中国智能玩具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的因素,再运用 AHP 方法对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得出结论中国智能玩具产业应该选择优势机会战略,利用强大而开放的制造优势和市场优势对接人工智能高科技,实现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升级。并结合SWOT-AHP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妍 《科技和产业》2023,23(22):136-141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特斯拉人型机器人的产业化推进,人形机器人迎来高速发展期,并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一个新战略制高点。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发布了多项相关政策,均强调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基于人形机器人产业总体概况,以代表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顶尖水平的美国和日本两国为对象,重点分析其产业发展特征,并对国内外发布的机器人产业重点战略举措进行系统性梳理,最后对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医疗、生物、金融等多个产业赋能,在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攻关是相关产业技术开发的高效率路径。在分析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国内外案例和经验基础上,立足苏州本地实际,分析苏州科技政策、科技立项以及科技成果中联合攻关的现实要求和支撑作用。基于国内外经验和苏州发展现实,梳理苏州人工智能关键企业,提出依托龙头企业、强化应用牵引、突破关键技术、探索应用场景的苏州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在财政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的竞争性项目分配形成了独特的项目制模式。在此模式下,地方政府为获取财政资源而展开的项目竞争通过收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挤出效应,对工业绿色化转型发展产生影响。基于中国2002—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项目制总体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化发展,并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对工业绿色化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在西部地区的抑制程度相比较而言要高于东中部地区;规范政府竞争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项目制的负面作用,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产业关联以及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对海南旅游业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度并进行排序,发现海南省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关联度普遍较高.同时,基于索罗余值法计算其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海南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资本投入带来的拉动作用,其次是技术进步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最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9.
林立洲  王景 《科技和产业》2020,20(2):156-160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深入应用,生产力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均得到提高,发明创造领域也迎来新面貌。对于专利制度来说,人工智能产物应当具有可专利权,而专利权需要从专利产品的产生过程分析,应当注意避免专利逃逸。在专利侵权方面需要明确侵权主体和侵权证据。同时人工智能应当成为很好的工具,解放人的简单劳动,让人专注于核心问题,加速专利审查速度,促进专利市场化。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一些产业链上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产业集群的路子是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捷径;是区域经济创新系统的一种实现方式;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实施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是:一把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二把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战略中的作用;四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