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事风格作为故事情节描写的重要技巧,对于小说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龙文身的女孩》 基于故事情节、 小说人物运用了反乌托邦叙事风格,从而以情节的独特之处提升小说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也使得读者对人物命运产生独特理解.反乌托邦叙事风格对小说文化价值具有促进功能:它以对乌托邦的创新为亮点来塑造小说的独特欣赏视角,能够促进小说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2.
电影与小说虽然有着相同的叙事理论背景,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在对小说的再创作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在人物的塑造等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摒弃传统电影改编理论中对电影是否忠实于原著的探究,以电影《归来》和小说《陆犯焉识》为例,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叙述方式三个不同角度,浅析电影对小说的再创作,探索电影与小说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作者通过一定的人物、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个主体或主旨.很多人读小说,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小说与作者的关系.作者的人生阅历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还有,一般情况下,曾经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过巨大挫折的作家更倾向于文学创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自己的观点来谈这一现象.该文以外国小说为例,来向大家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使大家的文学鉴赏水平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苏雪莹 《新西部(上)》2007,(9X):211-211,210
什么是小说?小说就是作者通过一定的人物、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来表达一个主体或主旨。很多人读小说,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小说与作者的关系。作者的人生阅历也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还有,一般情况下,曾经自己的人生经历有过巨大挫折的作家更倾向于文学创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作者在文章中通过自己的观点来谈这一现象。该文以外国小说为例,来向大家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使大家的文学鉴赏水平得到更深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静 《魅力中国》2011,(11):266-266
弗兰茨·卡夫卡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城堡》写于1922年1月到9月,是他的小说中篇幅最大,也最富有卡夫卡特色的一部作品。本文就它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塑造等方面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6.
李伟红 《魅力中国》2010,(12):119-119
人物、情节、环境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都是为刻画人物形象而服务的。教师要凭借小说三要素进行分析:理清线索,把握故事情节:把握线索,分析人物与环境。  相似文献   

7.
徐桂凤 《魅力中国》2010,(25):328-328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概括来说有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二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对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的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字手段刻划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走出来,使我们能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角色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先锋作家北村写作历程分阶段研究,探讨了北村始终苦苦思考并追求写作的终极意义和价值立场.作为作家与宗教徒的北村,其作品以"皈依基督"前后为分水岭,北村创作轨迹反映了先锋文学在社会转型和理论探讨下的变化和特征:一是文学(这里侧重指小说)形式问题;二是关于文学信仰与文学终极价值指向的问题;提出良知写作的立场问题,并在后期的创作中贯彻始终, 因而理解其作品内涵,也为当今时代人文精神重塑的大背景增添了讨论的话题以及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冯奕 《魅力中国》2010,(11):101-101
纵观萧乾的早期小说,其创作多受“京派”影响,忧郁、抒情的气息浓重;随着时代浪潮的冲击,萧乾毅然选择投身到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中,以昂扬、奋进的心态直面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王姝  郝凤阁 《理论观察》2005,(1):108-109
采访是记者进行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新闻工作者为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时代的发展,使少儿节目逐渐改变了过去纯文艺形式,向新闻性强、信息量大的综合板块节目转型,因此,采访已经成为少儿节目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新闻报道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而对少年儿童这一特定的采访对象,少儿节目记者更应注重熟悉儿童心里,把握好采访技巧,以便顺利获得写作的一手素材。  相似文献   

11.
潘望望 《魅力中国》2011,(8):279-279
在当代文学史上,余华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具有鲜明的先锋小说特征,后期创作回归现实主义,充满了温情和现实感。纵观余华的整个小说创作,我们可以发现他创作的前后期小说分别在内容上、叙述方式上及主题上有了较大的转变,我们着重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余华小说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石苗 《魅力中国》2010,(7X):16-16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3.
林文 《黑河学刊》2011,(8):17-19
"杨家将"小说的作者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如佘太君、穆桂英等。同时也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在小说中处于次要地位的女性形象,如黄琼女、重阳女、杨七姐、满堂春等,这些女性形象同样有情有义、英勇善战、敢于追求主动追求婚姻幸福,是古典小说女性人物画廊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她们个个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对明代以后的小说和戏剧创作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耶鲁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J.H.米勒"任何一部小说都是重复现象的复合组织,都是重复中的重复"的观点,解析简·奥斯丁作品中人物塑造的重复及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和生活,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情形及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写作心理等,从而发掘一条通向其作品内核的秘密通道。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由于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该小说平添无穷的魅力:人物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引人入胜,且小说寓意更为深刻。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出镜记者是在新闻采访出镜现场从事新闻传达、人物采访、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总称。随着社会进步,受众对新闻质量、播出形式、影音效果等的需求越来越高,出镜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具备的素质也应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电视编辑的思维方式与规律直接影响着最终电视作品的质量。前期制作是一种感情创作,而后期编辑则是理智的思维创造。后期编辑决不是简单地堆砌镜头,而是在赋予荧屏以认知和审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孙志伟 《理论观察》2006,(5):141-142
叙事学理论不仅适合对小说的研究,而且对新闻作品的写作也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新闻叙事中的情感因素可以从新闻事件本身、叙事者和叙事文本三个方面来挖掘。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人物性格基调: 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不外乎两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演员多所扮演的人物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生动地体现出来.演员塑造人物是把剧作者用文学手段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变成直接可见的,具体的舞台、银幕形象,使剧中人物从剧本中走出来,使我们更亲近、更理解他.所以,理解人物最直接的依据是剧本.演员是在分析、研究了整个剧本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己扮演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剧《离婚前规则》的创作手法、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的特点,展现了《离婚前规则》传递出的婚姻正能量和.带给我们的启示。要确保婚姻的成功与稳固,婚姻“两厢情悦”是前提,婚姻“经营”是关键,婚姻中“父母”是后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