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杰 《当代经济》2006,(8):31-32
我国的公司法监督权赋予了上市公司监事会,而这一机构的效能颇受诟病.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引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两种财务监督机制并存,也即二元监督制.监事会的存在是《公司法》的要求,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提供了制度依据.两种监督机制并存,会引发三大制度上的悖论:不独立者监督独立者、"双把关"导致"无把关",但"双成本"、循环监督陷入死套.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虚化和缺失的情况下,新《公司法》强化了监事会的职权,明确了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尽管我国采取的是“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但基于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在行使监督权方面各自的特点,两种制度有着很好的契合和很强的互补性。在新《公司法》背景下,对我国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的现实困境进行思考和研究,协调和处理二者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的内部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姜瑾 《经济论坛》2003,(16):18-19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的正式确立。那么,为什么要在现有公司内控机制———监事会制度的基础上再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分别源于两种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监控机制并存又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这两种公司内部监控机制如何相融,这一系列的问题,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人士都十分关注,本文想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一、独立董事制度引入的背景根据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国内上市公司实质上采用了日本式的“二元制”治理模式,即由股东大会分别选举产生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又分析了两者所存在的互补性.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进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改造和完善,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希望我国《公司法》最好能够实行任选制.  相似文献   

5.
刘娟 《时代经贸》2013,(10):159-160
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既阐释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存在冲突,又分析了两者所存在的互补性。同时提出立足我国的现实状况对引J进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进行相应改造和完善,以期使其共同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提出希望我国《公司法》最好能够实行任选制。  相似文献   

6.
张宝来  张萧 《经济师》2005,(2):108-109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监督不力是一个极其突出的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 ,公司经营管理层视其“不存在” ,而监事会也从未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应设立独立监事 ,扩大并强化监事会的权力 ,以加强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高管人员的监督。  相似文献   

7.
谁给独立董事付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君亮  刘志雄 《经济论坛》2002,(10):12-12,8
企业治理结构过去强调的是三权分立(即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三权分立),我国《公司法》也明文规定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不受其领导,以发挥其监督功能。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监事会难以独立行事,成了“见”而不监的摆设。最近许多曝光的事件表明,三权表面分,实际并没离。例如,猴王集团的监事会主席就由工会主席来兼任,而工会又隶属于董事会,这样一来监事会就失去其本色,难以正常运作。为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治理,中国把希望寄托在独立董事身上,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5月31曰发布了《…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现状及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被“掏空”以及造假问题的接连曝光,如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完善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改变监事会监督不力的局面,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后,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监督职能的就有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二者的职能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核心内容。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必设机关,由股东代表与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监事…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公司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过于抽象,而其他主管部门颁布的关于独立董事的规定也存在种种不足,不利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该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独立董事制度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如认为独立董事制度优于监事会制度,强制推广独立董事制度。对此,笔者提出允许公司自行选择是设立监事会制度还是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强制设立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必须建立专门委员会等措施,以推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王丹丹  雷鸣 《经济师》2007,(3):90-91
审计委员会制度与监事会制度是两种不同的公司内部监督制度。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审计委员会制度并不适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需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现时选择仍应通过完善监事会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11.
由于监事会在知识结构、监督形式等方面明显劣于独立董事制度 ,且两个制度并存会引起一系列问题 ,我们认为国有上市公司应逐步取消监事会 ,建立以独立董事和董事会为特征的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对独立董事制度要有一个逐步理解的过程 ,不能因为国有股权问题没有解决 ,在公司治理上就无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李治军 《经济师》2007,(6):224-225
审计委员会是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其功能包括监督财务报表、管理内部审计、监控外部审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等。保障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发挥应有功能的措施是制定规范的审计委员会实施指南,确保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划清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职责,加强审计委员会与内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设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农 《现代财经》2001,21(12):41-45
我国证监会2001年9月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应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对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尚未做出具体规定。本文借鉴国外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对如何处理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关系,以及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组成、工作制度、委员的产生和薪酬等内容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的“共同治理”客观上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对银行的监管,主要来看,应当建立“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1·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指银行股东从银行内部对银行进行监督制约的机制。从国际上看,银行内部监管权的实施有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模式,主要通过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和外聘审计师对银行进行监督;二是德日模式,主要通过设立监事会行使银行监督职责。国有银行可采用双重监督的治理模式,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适合我国国情的监督治理模式。鉴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内设在董事会之下,其主要是对银行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监事会是…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直接影响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监督功能的发挥。比较国外主要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构造应当保留监事会制度,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同时,要强化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敬水 《经济师》2003,(1):130-131
为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我国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在监督问题上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交叉重叠 ,两者监督职能共享加大了监督成本 ,影响了监督效能 ,文章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监督职能的障碍 ,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监事会制度之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对其职能进行合理的法律定位。本文在分析目前中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公司法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一方面 ,应将独立董事的职能严格限制在董事会的职能范围以内 ;另一方面 ,应改革监事会组成结构 ,引入独立监事 ,扩大监事会的职权。  相似文献   

18.
论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 ,新的“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与已有的“二元制”公司治理结构并存 ,由此形成了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在监督职能上的重叠和冲突 ,两种制度的各自优势和不足决定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未来企业监管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证监会公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填补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空白,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结构治理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相对而言,独立董事却非新生事物,但在指导意见出台以前因制度缺乏而实际无法发挥作用。应该说,指导意见仅是我国对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文件,《公司法》还没有给独立董事以存在的空间和条件,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尚需制度本身之修改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  相似文献   

20.
郑红霞  沈牡丹 《经济师》2005,(5):131-131,133
早在2 0世纪70年代独立董事制度就已经在英、美公司中兴起,构成了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重要特色。我国《公司法》修改草案的突破之一便是上市公司新增独立董事制度,这对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文章就保障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独立董事怠于行使其监督权利的现状未得到限制等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