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民至上,核心在"人民",根本在"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从历史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从理论逻辑看,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从政治逻辑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使命追求;从现实逻辑看,人民至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这一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领会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及内在逻辑,对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华华 《江南论坛》2021,(11):28-30
百年大党风华起,人民爱党奋勇进.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发表了"七一"讲话.建党百年"七一"讲话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实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共党员和中国人民而言,它不仅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一篇重要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新时代九千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国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精神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秉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在党成立时孕育,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事业中发展,具有深刻的内涵,在新时代弘扬建党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沃土,形成于党的百年壮阔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品格,是领导人民开创百年辉煌的成功密钥。我们要在准确审视历史主动精神的自觉性、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传承性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至上、勇于自我革命和增强忧患意识的原则中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6.
因宏大而震撼,因深情而感动;因历史而自豪,因远观而坚定;因底气而振奋,因主心骨而坚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是向全党发出了面向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奋发新作为、创造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政治宣言,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和"集结号",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坚强意志,铿锵有力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的光荣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伟大政党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特点鲜明,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之源,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百年以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踏上了新的奋进征程.  相似文献   

8.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是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二是要深刻领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三是要深刻领会我们党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形成的历史经验;四是要深刻领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重要要求.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典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进军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人民情怀,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催人奋发奋进! 回顾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2.
一、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和原则。中国共产党公开申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我党一贯倡导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最深刻根源,在中国人民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文艺工作者只有深人到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才能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深刻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和丰富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重大而庄严的历史时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庄严宣告""光辉历程""光明前景""党中央号召"等响亮词语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深受触动、倍感鼓舞. 一是五个"庄严宣告",振奋人心.回顾了百年来我们党奋斗的光辉历程,高度评价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二是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断.这是立足于新时代历史方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民立场的生动阐释,也是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当代表达.深刻诠释了中国在新时期推进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即以人民需求作为经济发展内在驱动、以人民力量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民共享为经济发展的评判标准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牢把握"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并将其作为经济建设的行动指南,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创造了脱贫攻坚史上的伟大奇迹.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扶贫工作展开了详实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围绕中国共产党扶贫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主要内容、核心特色、基本经验和重大意义等话题产出了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理念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同时,目前的研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学理研究为顺利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提供学术支援,又要加强机制构建为推进"后贫困时代"的扶贫提供动力源泉.可以料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扶贫工作将在21世纪迎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立足历史新起点、统筹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时机恰当,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和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家》2008,(3):F000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系统总结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江南论坛》2014,(7):11-13
正党的历史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胜利靠人民,失去群众根基的任何方法都注定要失败。党从人民中来,党员是人民群众的一份子,党离开人民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以及继续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一片光明。事实充分证明,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