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节日本     
丁伟 《电子外贸》2005,(3):33-33,6
前不久,我来到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进行为期3个月的“赴日中国知识产权研修班”的研修生生活。初出国门,心里总有很多感慨,尤其是在享受了日本很多“细节”服务后,更加感慨这个国家的文明和先进。感慨日本社会的有序和高效.以及日本人建设家园的执着和敬业精神。这些“细节”很小、很不起眼,但它传递出的人文关怀.以及折射出的日本民族严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着实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王梦如 《商》2014,(28):90-90
近代日本中国观及对策的演变,与精英阶层知识分子所起的作用密不可分。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随时代剧变,衍生出中日“连横”论、“文明”论、“义战”鼓吹论三种主旋律论调。标志着仅半世纪,知识分子的对华认识经历了联合、蔑视、入侵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江薇1995年去了日本,当时她的丈夫陈建国已到日本多年,即将完成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的攻读。刚到日本时,两个人只能住在东京附近的川崎县,那里有很多公寓,专供外地到东京打工的日本人或中国留学生居住。所谓公寓其实就是简易搭建的二层小楼,分为若干个单独的宿舍,日文称作“寮”。江薇夫妇俩每月花3万日元租下的“寮”仅仅6个塌塌米大小,勉强够两个人平躺睡觉的地方,卫生间小得仅够一个人转身。  相似文献   

4.
童莹 《新商务》2003,(12):44-45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11月8日,研修生家长座谈会由日本日中技能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长兴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组织在长兴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的衍生物,对一个企业具有重要作用。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其成功奥秘来自于企业旺盛的活力,而日本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则在于其强大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认识不到“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要学习日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设计”这个词是一个现代概念。古时候没有设计,造物即工艺。在日本,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先生首先用“民艺”一词来概括日本的造物。明治维新算是日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那时日本人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学习使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在此过程中,日本也逐渐演变出了与此文明相呼应的设计概念,在当时被称为“图案”。  相似文献   

7.
王文正 《浙商》2010,(9):68-69
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在中国举办的世博会,是今日本人颇费脑筋的一件事。5年前,日本的爱知世博会,成为日本人的骄傲。今年,似乎是有意迎合中国对“和谐”的提倡,日本馆将“心之和、技之和”作为自己的参展主题。这一主题,在字面上强调的是心灵与技术的和谐和连接。  相似文献   

8.
家乐福,这个在中国人看起来有“乐”有“福”的品牌,今年却乐不起来。家乐福日前宣布,将在日本的8个家乐福超市以约100亿日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日本Aeon集团,并从日本全线撤退。从登陆日本时,雄心勃勃要做日本零售市场的龙头老大,到如今以亏损约3亿欧元的代价败走日本,出人预料。  相似文献   

9.
蒋丰 《国际广告》2010,(6):21-21
常有国内朋友问记者:“日本的酒吧和中国的酒吧一样吗?”仔细想想,在日本喝酒的场合和方式似乎更多一些,日本人不仅泡酒吧,也泡酒馆。如果说中国酒吧是给“外国人找熟悉感,给中国人找洋感觉”的地方,那么日本酒吧就是让不同人满足不同感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成功营销》2009,(8):103-103
日本是一个“洛丽塔情结”最为深重的国家。当年日本电器就是借“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童声广告,打开了中国市场。如今,在网络和动漫推动下,日本文化率先开始年轻化。  相似文献   

11.
从"威胁论"到"利用论"--日本对华经济战略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相似文献   

12.
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讲过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个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没法在那里开一个饮食店。但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修车店,第二个、第三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千...  相似文献   

13.
《浙商》2005,(1):29-29
日本内阁府近日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日本人对未来感到不乐观,63%的人认为“2030年日本的生活将比现在更糟糕。”这是日本政府为整理出“日本21世纪蓝图”,而通过互联网对1500名各个年龄层的人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回答2030年“生活会变好”的只有18%,而认为届时“生活将更糟糕”的高迟63%。对未来生活担心最多的是增税和社会保障负担的增加以及环境和治安的恶化。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济关系分析 中日两国政治关系长期持续的“冷”已经扩大到经贸领域,中日经贸关系出现了“降温”的发展趋势。说明中日关系各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必然联系。当前中国政府主张在“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发展中日友好关系。针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历史认识问题,我们的主张是: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曾经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多次侵略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日本军国主义是威胁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再提出:希望日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强调的是,如果日本政府划清与军国主义的界限,坚决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会积极地欢迎日本,与日本发展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五洲资讯     
《中国工商》2002,(7):88-89
世界杯带旺日本商业,德国企业受损世界杯,五大因素影响亚太经济发展,英国人对欧元不“感冒”,日本打工仔“忠心度”全球倒数第二,中国经济增长使东亚国家受惠,中式快餐菲律宾叫板洋快餐,韩国再现猪口蹄疫,日本饮料企业心仪中国。  相似文献   

16.
叶檀 《商界》2010,(3):98-99
日本丰田“召回门”事件以后。中国国内企业出现了不少嘲笑日本企业的声音,但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还不到嘲笑日本企业之时。日本丰田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意味着日本整个制造业都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相反,丰田产品问题导致整个日本制造业都在反省。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整个制造业的反省,应该有助于日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9月23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日本投资说明会”成功举行。近百家中国企业与会,听取了日本专家小组就“中国企业如何在日本进行投资”所作的论述和说明。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会上指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吸引境外投资,甚至效仿中国,在几个城市设  相似文献   

18.
韩东旭 《商》2014,(23):85-86
日本右翼美化其侵略行为,甚至在日本国内还出现了“解放战争史观”、“自卫战争史观”及“英美同罪史观”,认为其在二战时期的侵略行径是无罪的、有功的。对于日本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行为,美国、中韩及东南亚地区不同态度:(1)美国起初持观望态度、保持沉默,后来出面严厉批评日本(2)中韩两国强烈反对日本美化二战侵略行为(3)东南亚地区赞同日本,认为二战期间日本是在积极帮助东南亚地区国家。出现上述不同态度的原因正是基于各国间关系的相互影响,于是本文还对各国产生这些不同态度进行了原因分析,并认为我们要理智应对,不能有过激行为一定要限制在保证和维持中国继续稳定向前发展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焦作发生一件怪事。日本侵略者多次将焦作的土壤运回日本进行化验,妄图配制出相同的土壤用于培植中药,结果均以失败告终,是什么名贵的中药非得焦作的土才能种出来,让日本人如此兴师动众?每一个焦作人都会自豪地告诉你——“怀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陈友泉 《国际市场》2007,(10):67-67
日本“越光”牌大米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千克售价99元人民币,而在日本只要22元人民币。难怪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对日本大米获准向中国出口赞不绝口,并得意地告知大家:“60千克一袋普通大米在日本国内的售价是1.6万日元,而在中国的售价是7.4万日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