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基于职业生涯管理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探讨了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使员工获得自身发展和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2.
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笔者选取了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体系、培训养成、忠诚度以及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环境等方面,详细的分析目前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并提出激励机制的设计,进而为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笔者选取了知识型员工作为研究的对象,从知识型员工的薪酬体系、培训养成、忠诚度以及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环境等方面,详细的分析目前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与欠缺之处,并提出激励机制的设计,进而为企业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任芳芳 《商业科技》2010,(21):109-110
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知识型员工,尤其现在"80后"知识型员工,他们已成为企业的劳动大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稳定而忠诚的员工队伍。文章在分析"80后"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80后"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5.
“80后”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芳芳 《商场现代化》2010,(21):109-110
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是知识型员工,尤其现在"80后"知识型员工,他们已成为企业的劳动大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一支稳定而忠诚的员工队伍。文章在分析"80后"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提高"80后"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6.
饭店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型员工。但知识型员工由于具有专业技能高、自主性强、重视自我实现、追求挑战等特点,使他们对饭店的忠诚度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差。应发挥领导者、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机制和良好企业文化的作用,留住知识型员工,使饭店和具知识型员工有协调一致的价值观,与企业共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宁 《消费导刊》2013,(7):107-107
由于价值观念变化、经济利益驱动、法制尚不健全和管理方式落后等原因。中国企业员工忠诚度呈现下降态势。为此,必须提高对忠诚度管理的认识,重视忠诚的对价,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为保持和提高知识型员工和核心人才的忠诚度,中国企业应建立全程式、动态型员工忠诚度管理模式;建立分层次的员工忠诚度管理体系;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80后"知识型员工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对其忠诚度影响因素和忠诚度现状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组织背景因素、领导因素、工作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都对80后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产生影响。同时,统计分析还发现80后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员工个人特征变量中的学历状况和成长环境两个特征对80后知识型员工忠诚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琛 《商场现代化》2008,(15):84-85
知识型员工激励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探讨,本文通过对员工成长过程中的激励进行有效的细分,同时从宏观层面上分析了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从薪酬、环境、制度方面的有效激励保障,以期以这种整合式的激励提高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效果,从而培养较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晶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7):155-156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重点在于集知识、信息、科技为一体的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独立自主、专业性强、忠诚度低等特点使得如何有效地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出发,分析心理契约的内涵和其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意义,结合波特-劳勒的过程型激励模型理论,构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模型,最后提出相应的激励对策。  相似文献   

11.
知识员工薪酬支付过程激励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建平  卢馨 《财贸研究》2005,16(2):73-78
薪酬对于知识员工的激励作用与其支付过程是紧密相关的。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部分高科技企业知识员工薪酬支付过程激励现状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知识员工薪酬支付过程与其被激励程度之间存在着水平较高的正相关,同时,在薪酬支付过程中,支付环境、支付形式和支付时机对知识员工的激励程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理查德.塞勒的理论,禀赋效应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损失(这一物品)的感觉比获得同样东西的感觉更加强烈。这种不对称性经常为商家所利用,他们往往向消费者提供试用产品,使消费者习惯对该产品的使用而产生依赖性,从而不情愿归还而进行购买。此效应同样可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员工忠诚度的提升。禀赋效应揭示了员工的心理规律,企业利用好此心理规律,将有利于完善企业提升员工忠诚度的方法。同时,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和员工自身的技能特点,设计或调整培训计划,对员工和企业会带来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谈服务业顾客忠诚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莉 《商业研究》2007,(5):141-145
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忠诚对服务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服务业顾客忠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服务质量、顾客满意、转换成本以及顾客价值等;服务业要培养顾客忠诚,必须有效管理顾客期望,提供超越顾客期望的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培养品牌忠诚度,稳定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4.
顾客忠诚研究述评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国内外学者对顾客忠诚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很宽泛的观点与争论。然而,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忠诚对企业的底线收益比市场份额、单位成本以及企业赢利能力相关的其它因素具有更强的效应。为此,全面深入了解顾客忠诚的内涵以及与其相关概念的关系对企业的顾客关系管理乃至企业的长久发展意义极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客户关系管理(CRM)在商业运作中的巨大成功,其管理理念及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对一营销正在受到企业的青睐。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要求企业要能够有效地获取客户的各种信息,识别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文章在分析数据仓库特点的基础上,以客户平均购买额(A)、购买频率(F)和客户保持时间(H)作为客户价值细分变量,实例化构建了某食品连锁销售企业面向AFH客户分类主题的数据仓库。应用结果表明,新的AFH客户分类模型具有很强的表征性,能充分反映客户的当前价值(贡献度)和增值潜力(忠诚度),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16.
探索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对拓展相关理论和指导管理实践都十分有益。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内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途径,对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的维度结构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其包括基于职业发展的建言、基于知识与技能增长的建言、基于物质获利的建言、基于亲和与支持的建言四个构面,归纳出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是知识员工为提升其可雇佣性而主动表达与工作相关的建设性言语行为,并基于由可雇佣型建言动机之程度“强—弱”、个人可雇佣性提升之“充分—必要条件”搭建的二维坐标系,探析了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建言分类模型。最后,提出了干预和管理此建言行为的管理启示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消费者忠诚与理性的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庆  孟捷 《财贸经济》2004,(11):87-91
本文从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等不同角度研究了消费者忠诚与消费者理性问题.企业培育消费者忠诚的前提是必须加强营销道德建设,为消费者创造并传递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而不仅仅是营销手段的应用.与此同时,企业也应为消费者理性的培养切实负起责任,以实现消费者忠诚与理性的均衡统筹,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陆娟  张东晗 《财贸研究》2004,15(6):39-46
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日趋频繁,迫使企业寻找影响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北京市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驱动品牌忠诚的若干因素,以期为企业做出正确的营销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企业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欢怀 《商业研究》2005,(14):205-206
在网络时代,如何培养顾客忠诚度仍然是企业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电子商务企业培养顾客忠诚要比传统企业困难得多,而建立和维持顾客忠诚度则是电子商务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企业要具体分析影响其顾客忠诚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IT企业员工作为知识员工的代表,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知识员工的行为风险问题是当前制约IT企业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从心理契约角度来系统分析IT企业员工行为风险的含义、原因、表现及对策,对我国IT企业员工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