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晨 《消费导刊》2011,(11):118-120
2010年11月15日,江苏卫辛见《非诚勿扰》开播。自开播以来。这个新型婚恋交友节目,获得了广大受众的欢迎,使得婚恋交友节目复兴,并且在同类型节目中独占鳌头。开播仅三个多月时,收视节节攀升,一举超越蝉联十年综艺节目收视榜首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的迅速、持续走红原因值得一探究竟。本文通过分析《非诚勿扰》节目的编排形式与内容的安排,结合节目参与者、节目受众的心理来分析其内在优势。再透过《非诚勿扰》与其他婚恋交友类节目所处环境的环比、同比来分析其外在优势。内,外因相结合,浅谈《非诚勿扰》成功的节目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告》2010,(5):143-144
如果说2004年以来的中国电视凭着选秀,获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痛快,那2010年,全新的主角——新派交友节目,带来了全年持续的幸福!江苏卫视王牌节目《非诚勿扰》,开播以来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最新数据显示,4月4日《非诚勿扰》创下3.08%这一惊人的收视率,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成为当之无愧的综艺之王!  相似文献   

3.
在本土电视行业普遍寻找革命式创意的形态焦虑中,真人相亲秀节目《非诚勿扰》却凭借极度关注细节竞争力的微创新,为江苏卫视博尽眼球。  相似文献   

4.
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类电视节目的火爆,在于创作者们汲取了互联网的某些精神,让一些被主流意识形态忽略的真实的社会心态浮出了海面。这是创新还是"出格"?2010年最火的节目——《非诚勿扰》,让我们关注其热议背后的玄机,探寻卫视在激烈竞争中的生存革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相亲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在电视节目长线发展的需求下,对《非诚勿扰》品牌营销的研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其他同类型节目的品牌打造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本文认为,《非诚勿扰》品牌营销的方法在于其品牌名称的成功选择、高质量内容、符号化的节目形式和合理的品牌定位,以及打造品牌形象、节目创新、制造新闻点等。其中不当或欠缺的部分主要有:平台管理不当、过分炒作做秀造假引发关注,造成忠实观众的厌倦与流失。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2015,(2):121
2015开年,《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最强大脑》《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国好歌曲》《超级战队》八大栏目抢占电视荧屏,收视火拼。那么,这些节目究竟在哪些人群中更具优势?本文以2015年CSM50城数据为例,分别从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学历五个维度予以解读。性别1、八档节目中,《超级战队》男性占比最高,为唯一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告》2011,(5):115-116
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一飞冲天,带动了江苏卫视整体收视率的大幅上升,促使"幸福中国,情感天下"的立台宗旨越发清晰,情感特色顺理成章地成为节目表上的重中之重。于是便有了在《非诚勿扰》之后,《老公看你的》和《欢喜冤家》两档情感类节目的横空出世。《老公看你的》更是首播便迎来1.23%的高收视率,开播半年之久,《老公看你的》再次战胜同时段的其他娱乐节目,与《非诚勿扰》可谓是相得益彰,夺得同时段全国收视第一。如果说《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偶得其时的惊鸿之举,那么《老公看你的》是如何在诸强并争的局面下傲视群雄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15日,《非诚勿扰》在江苏卫视首播,于3月13日超过省级卫视收视常胜将军——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成为省级卫视全时段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兔年的春节七天假期一如继往地成为各家卫视内容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最终,《非诚勿扰》毫无悬念地拿下同时段和春节档节目收视的双料冠军。其中2月13日《非诚勿扰》推出的男嘉宾返场特辑的第二期,在CSM37城市快速监测的收视率高达4.01%,稳坐全国卫视同时段的头名宝座。  相似文献   

9.
1.美国以外最大的跨国节目制作公司:《中国达人秀》、《激情唱响》和《非诚勿扰》都源自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每年,它为57个国家制作9,500个小时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来势生猛的江苏卫视让一向处变不惊、应对自如的湖南卫视再也没了往日的大度与自信,先是指责前者的《非诚勿扰》抄袭自己的《我们约会吧》,后是非官方博客“舞美师”称《背后的故事》、《百科全说》将光荣下架,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节目,以对抗目前国内真人秀综艺新王牌《非诚勿扰》,誓与江苏卫视在七八月份展开一场收视血战。  相似文献   

11.
王峰 《消费导刊》2014,(12):168-168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问题亟待解决,加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交友平台也应运而生,《非诚勿扰》成为这其中的佼佼者,本文从该节目入手,探讨节目产生的时代背景,该节目体现的广告营销形式做出分析,最后对节目和广告的共同发展提出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闫然 《广告大观》2014,(3):37-38
在荧屏清一色“海外模式”综艺节目的围攻下,国内团队自主研发的娱乐产品显得声势寥寥。然而势单力薄的本土节目中却也不乏“黑马”,《非诚勿扰》、《全能星战》等不但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还成功“外销”,实现了本土节目模式输出国外的“逆势出击”。为数不多的国产优秀节目模式的成功输出,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思索:是什么制约了国产节目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丹妮 《商》2012,(11):181-181
随着电视产业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视系统在各地得以推行,大量优秀电视节目模板的涌现在衍生出巨大利润的新兴产业同时,由于缺少法律的保护,也催生出节目模式之间克隆成风的现状。在我国,近年由《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之间因节目模式雷同而产生的争论引发学界对于电视节目模式领域的关注,以著作权法保护电视节目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综艺扎堆现象,俗称“一窝蜂”。即一档节目热播后,随即便有一堆同类同质节目跟风而至,扎堆存在。从最早期的《综艺大观》,到后来的《实话实话》、《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一直到今天的《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每一档成功的新栏目出现,即会掀起跟风扎堆的狂潮。尤其在综艺电视节目领域,这种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式“扎堆”定位不清晰,边际模糊是中国式 扎堆存在的根本原因。尤其省级卫视,基本上保持“新闻+电视+综艺”的“三驾马车”式发展结构,兼顾电视媒体的事业属性和产业属性,新闻职能保持高度的趋同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刘盈 《中国报业》2014,(14):65-66
为配合中央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宣传工作,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策划了《我们的中国梦——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本人通过参与本次活动的录制工作,对电视导演的创作进行了思考。并从实践的角度,对电视导演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的"主题的体现"、"节目的选择"、"形式的设计"、"细节的处理"、"取舍的判断"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种新节目的不断涌现,观众口味日渐挑剔,综艺节目想要做到青春常驻也变得越来越难。除了叫得响的老牌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非诚勿扰》之外,在近两年出尽风头的还有《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在2014年的荧屏综艺大战中,又会出现哪些新生力量?本期广电资讯将聚焦2014年电视荧屏综艺节目,看看到底谁主沉浮。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2000年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模仿香港亚视与日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节目《电波少年》)节目的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的魅力以来,中国电视从"晚会体""游艺体"一步步走到21世纪,开始了"真人秀"的流行。2005年的《超级女声》(模仿美国FOX电视台的美国偶像)开启了草根选秀的热潮;迎合普通大众现实问题的《非诚勿扰》《非你莫属》等节目则又是对真人秀领域的又一细分;而现  相似文献   

18.
传媒     
《广告大观》2011,(5):17-17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推网络版激动网独家推出 4月13日、14日,江苏卫视金牌栏目《非诚勿扰》网络升级版本登录激动网,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非诚勿扰》网络版,在4月14日21时至22时30分的抢播时段内,用户登录激动网就能点播该期抢先看的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节目形式的创新、电视叙事方式的成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拥有较高素质的职业新闻人才四个方面,论述了央视《新闻调查》水准。《新闻调查》作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20.
詹国枢 《中国报业》2014,(19):92-92
周末,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间插播一则广告,年终将至,江苏卫视拍出重金,在全国范围征集电视节目创意,凡创意入选且最终播出者,奖励创意者100万元!一个创意100万元?好家伙,乍听确实惊人!但仔细一想,并不奇怪。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不就是一创意吗?据悉,此节目每年单冠名费即高达2亿元,区区100万,算得了什么?创意值钱,非自今日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