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早 《中国经贸》2014,(17):16-18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为我国加快形成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指明了方向,为沿线国家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繁荣提供了机遇。将这一重大战略构想落到实处,让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需要沿线国家开放包容、互利合作,也需要国内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古丝绸之路曾是经济共赢、文明互鉴的合作范本。新时期共建"一带一路",也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事业。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及沿线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契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新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创新又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要坚持以创新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深入分析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存在的障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为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洁  王艳 《中亚信息》2015,(2):16-17
2015年将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铺开的一年。对此,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张文才日前访华时表示,"一带一路"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增长源。张文才说,中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步入务实合作阶段,沿线各国不仅实现了地域上的互联互通,还打造了新的贸易走廊、经济走廊,使得沿线各国在经济、金融、民间交往以及人文等方面有更多合作机会,经济实现更多增长,拥有更多市场,更好的基础设施。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为"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则是西部地区趁势而起的动力引擎。因而,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一般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进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科技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耦合性基础将更好于西南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契机,继续打好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6.
行业资讯     
《中国西部》2013,(29):10-11
一小时走完丝绸之路 为挖掘丝绸之路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集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陕西省旅游局把大唐西市作为“世界旅游日”的主办场地,重点推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暨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据了解,丝绸之路风情街全长近千米,占地106亩,游客漫步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游完这条风情街。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仪是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发展的重要机遇。为解决"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国际合作问题,文章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现状与态势,旨在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知识产权事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开展跨国旅游合作十分必要。本文分别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旅游合作进行了研究,对于其沿线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开放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实现并扩大中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技术溢出,对促进沿线各国转型发展、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益均有重要影响。利用38个沿线国家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我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但与出口贸易相比溢出水平较低;东道国科技研发实力、对外开放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可显著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响应"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范围、务实深化合作领域。为高质量推进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国家战略,需要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状况,结合江苏的产业优势与合作基础,进行国际合作战略规划层面的研究。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热度分析,从科研学术热度、全球竞争力评级、国别合作度、海外园区热点4个维度,对相关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及与我国的合作现状进行剖析,并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江苏存在不同层面的产业互补和"非均衡性"特点明显的研究结论,提出江苏未来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欣 《走向世界》2015,(2):32-33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青岛作为中国东部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领军城市,海洋体育、科技、文化、旅游方面的优势突出。为响应国家战略,由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主办,北京奥运城市发展基金会、青岛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喜悦成长体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将组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此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行,主要以郭川、宋坤为主组建"中国·青岛"号帆船队,开辟青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搭建旅游、文化、体育交流的舞台,促进青岛与沿线国家、城市间的民  相似文献   

12.
自2013年9月中央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旅游业作为“沟通、关系”产业,能否有力促进丝路沿线各国、地区之间融洽交往,能否助推丝路经济带腾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1990年9月,亚欧大陆桥的贯通,把发达的西欧和经济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联系在一起,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通道。陕西位于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中心地带,在我国沿桥经济带建设中,起着承东启西、联南带北的双向延伸的中枢驱动作用,加上国家战略重点的西移,陕西跨世纪发展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一、亚欧大陆桥贯通后给陕西带来的机遇一提起亚欧大陆桥,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丝绸之路,事实上,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就是新丝绸之路的兴起。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对中国和其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总结西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要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货币流通;大力探索发展能源、科技、文化金融;实施积极的区域金融政策;建立区域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西安金融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金融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相似文献   

15.
潘睿 《中国报道》2023,(5):60-63
<正>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陕西与沿线各国的合作日益紧密,人员往来频繁,与沿线国家人民心灵距离的拉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最为坚实的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历史上的长安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喜迎各国商旅,汇集各类文化,实现了商贸、文化、旅游的大繁荣。如今,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间,丝路精神再次复兴,陕西紧抓历史机遇,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为引领,稳步推进“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教育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建的战略性机遇下,迫切需要各方进一步加快教育领域的合作。文章通过研究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及地区在教育合作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领域的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在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税收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此我国应深度参与并引领国际税收规则制定、协定签订、营商环境建设、税收争议解决和征收管理互助合作。  相似文献   

18.
《宁波经济》2014,(9):I0005-I0006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李克强指出,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做好这方面工作,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丝绸之路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分析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发展条件、发展机遇、限制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林红  刘茂福 《亚太经济》2017,(5):156-159
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为福建开创高起点的国际科技合作带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空间布局中,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十分紧密、"五通"基础好、科技创新网络牢靠。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福建持续先行先试,开发了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创造了符合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将福建科技国际合作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分享、国际产能合作、关键项目研究、对外人文交流等四径并行,发挥全方位开放的整体效应,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树立标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