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茜 《财会月刊》2011,(4):31-32
一、摊余成本的本质分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三条对摊余成本的定义如下: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摊余成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既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也是实际利率法运用的必然要求。摊余成本的本质是指在交易中一方实际占用另一方的资金数额,既包括本金,也包括到期尚未偿还的利息。  相似文献   

2.
企业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过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将贷款和应收款项划分为金融资产,规定贷款在初始计量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计量金额;在后续计量时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其他金融负债进行后续计量。其中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项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此规定明确债券的溢折价摊销只可采用实际利率法进摊销。债券按付息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另一种是期满时一次还本付息。不同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讲解中比较详尽的阐释了实际利率法下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溢价或折价摊销,而对于到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如何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其溢折价,则未提及。文章试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商业银行存贷款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适用于金融资产)。其中,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都很容易确定,且反映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账面价值中,而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的计算比较复杂,其实质上为累计确认的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包括累计应计收(付)的利息和累计摊销的利息调整(溢价折价及其他费用等)两部分。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科目核算方法中,后者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科目中核算,反映在其账面价值中,而前者既可能在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科目核算,如一次性还本付息债券核算,反映在应付债券账面价值中,也可能通过“应收利息”、“应付利息”科目核算,如商业银行存贷款核算,未反映在其账面价值中,但属于构成摊余成本的组成部分。当利息费用或收入实行分期收付时,意味着摊余成本的收回,并使摊余成本与存贷款账面价值趋于一致。在没有本金收回及发生减值损失的情况下,存贷款摊余成本改变的唯一途径是利息收入或费用的确认及收回。由此,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笔者总结出两组基本结论:在初始确认时,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一致。在后续计量中,由于计息结息方式的不同及核算方法的差异,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并不必然一致,在分期结息付息的情况下,两者相等;在分期结息一次性到期还本付息的情况下,两者不等。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  相似文献   

7.
王坤 《财会月刊》2010,(11):76-77
企业在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偿还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可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等业务中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  相似文献   

9.
实际利率法下变换还贷形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希宝 《财会月刊》2007,(11):47-48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规定金融工具、融资租赁等业务中只能使用实际利率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是这样规定的:实际利率法,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实际利率,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而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十四条的规定,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而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相似文献   

12.
实际利率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定义,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而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由该定义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金融负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而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债券溢折价进行摊销较为烦琐,笔者经过实践,设计了一个简单实用的债券溢折价摊销模型,不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利用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一致性,按照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简化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工作。对摊余成本概念做了扩展后,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运用于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等业务。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了金融工具摊余成本的核算,其中特别指出,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要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笔者尝试从其概念及计算方法角度作一探讨。一、摊余成本与现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相似文献   

16.
王吉  章维烘 《会计之友》2009,(12):52-53
《企业会计;住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利用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一致性,按照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简化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工作对摊余成本概念做了扩展后,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可以运用于分期付款购买商品等业务。  相似文献   

17.
杨勇 《财务与会计》2016,(20):54-57
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中,"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以及"其他金融负债"应当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本文介绍了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计算各期摊余成本,进而作出相应会计处理的相关业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特别强调以合同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一般来说,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也可能包括一些尚未确认的项目(如尚未确认的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其中,金融负债不允许重分类(即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之间的重分类),权益工具只有一种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计量,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权益工具内部的重分类不涉及计量属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相似文献   

20.
企业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照摊余成本对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核算。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