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可比效益低的原因 近几年,乳源农业经济的绝对增长速度较快。1994年,全县农业总收入2.5亿多元,比1990年增长98.5%,四年期间平均每年增长24.6 %。但是可比经济效益却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199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下同)1.4亿元,比1993年下降7%,比1992年下降1.08%;农业净产值1.1亿元,比1993年下降4.4%,比1992年下降1.4%。每百元产值物化成本显著增加。1994年,全县农业物化支出6431万元,比1993年增长33%,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每年向农民收取的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按乡镇计算,不得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但是,有的地方为了多向农民收费,就多报人均纯收入,使农民负担逐年加重。最近,我们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调查发现,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提高很快。豆沙0年全县人均收入为353元。1991年为387元,比上年增加34元,增长9.6%;1992年为495.5元,比1991年增加108.5元,增长21.9%;1993年为5752元,比1992年增加79.7元,增长16.l%;1994年为773元,比1993年增加且听.8元,增长33.2%;1995年为978元,比1994…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新会市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经济连年发展,农民收入连年增长。9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6.36亿元,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2元,分别比1992年增224.8%和151.9%,平均年递增26.6%、18.7%和20.3%。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199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为903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99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69.9%和56.6%,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9.36%,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大埔县农村经济发展迅速。1992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9亿元,其中农业收入3.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9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9.3倍、15.7倍和23.7倍,为全县加快农村奔小康的进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该县在发展“三高”农业方面,结合山区特点,发挥山区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龙头,优化农业结构,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一)永胜农业现状。永胜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5%。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2元,比上年增长9.7%。纵向看,发展是明显的。但从横向看,与全省人均1864元比,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长岛县立足海岛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创汇渔业,参与国际竞争,使渔业生产由传统封闭型向外向、高效型迈进,促进了海岛经济跳跃式发展。1991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469元,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又增长48.8%,国民收入增长50%,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5.8%,自营出口创汇增长49.8%,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600元。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8.
灵川县在抓好常规性农业同时,狠抓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 1994年全县新增粮食232万公斤,创粮食生产历史最高水平。畜牧养殖大幅度增长,生猪和家禽分别比上年增长29.1%和70.9%。蔬菜、水果生产有较大突破、商品率高,实现产值分别为6034万元和584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60.8%和32.4%。林业产值实现4887.84万元,增长16%,林木开发势头猛,在1994年冬新挖白果坑140多万个。全县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69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  相似文献   

9.
容县经管部门在县委、县政府和农委的领导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1992年7月建立了以县农经服务总公司为龙头,乡(镇)农经服务公司为中心,农户为对象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服务网络,变千家万户的分散型服务为区域性服务,体现了双层经营的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1993全县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0.19元,比上年增加120.19元,增长14.8%。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商品粮和优质米生产基地的曲江县,近年来围绕发展“三高”农业,调整种植业结构,加速发展养殖业,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五业的全面发展。1994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达8.76亿元,比1993年增长52.6%,农民人均纯收入亦由1993年的1226元增加到1551元,增长26.5%。 这个县的“三高”农业为什么能在大灾之年稳步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位,县委第一把手亲自抓,县五套班子成员亦分工到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门市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0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4.23亿元,农业增加值18.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4.5%;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3元,比上年增长5.1%。  相似文献   

12.
全州县是桂北农业大县,近几年,县委。县人民政府牢牢把握机遇,大胆调整农业发展思路,以发挥资源优势为立足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为主攻方向、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为根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发展步伐,农业主要指标有了较快的增长:1997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4.54亿元(90年价),比1995年增长45.54%;粮食总产量43.7万吨,增长7.9%;水果总产量10.9万吨,增长75.8%;生猪出栏增长12.5%;牛出栏增长6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1%。农业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洪湖市是一个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几年来,洪湖市走科技兴农之路,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年挤身全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行列。1994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比1991年增长88%。百元投入产出率、商品率,均居湖北省前四位,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5元,比1990年增长了1.2倍。科技为洪湖农业的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县在实践中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入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科学利用资源、深度开发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多种经营产业化,呈现出粮棉产量稳定,群众收入增加,林牧副渔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外向化水平下断提高的好势头。1994年,全县实现农业产值27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21亿元,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78%;1995年全县的多种经营产值和人均纯收入将分别比1992年增长2.57倍和2.74倍。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淳县注重放大特色农业富民效应,致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品牌农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551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来自农业的收入为1720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16.
要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必须首先保证农业的资金投入。文安县1986年农业投入情况是:全县投入农业的资金945万元,其中,县财政13万元,占1.4%;乡财政123万元,占13%;村集体304万元,占32.2%;农户505万元,占53.4%。这表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使农业投资主体由原来的国家、集体转变为农户。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调动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关键。1987年全县投入增加,达到1450万元,比上年多500万元,其中,县级投入20万,占1.4%;乡级投入174万元,占12%;村集体投入348万元,占24%;农户投入908万元,占62.6%。农业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7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生活水平692元,比上年增长10.8%。这里,关键是调动了农民增加土地投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经济问题》1990,(9):22-2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牟平县于1982年冬基本完成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尔后,紧紧抓住社会化服务这个中心环节,以此带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化,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989年,在遇到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粮油减产较大的情况下,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1亿元,比推行家庭承包制后的农业高涨年1983年增加14.9亿元,增长3.5倍,年平均递增28.7%;农业纯收入达到5.6亿元,人均占有1060元,比1983年提高78%,全县农民人均所得达到701元,比1983年增181元,农民存款余额达到4.36亿元,人均存款822元。  相似文献   

18.
一、“十五”期末牟定县“三农”现状 1、农业基础脆弱。全县“十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4亿元,比“九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08亿元;增加4.1亿元,增长20.06%。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2002元,比2000年的1510元增加492元,增长33.3%,年均递增6.7%;人均有粮396千克;粮经比63:37。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塞外高原,全县土地总面积294万亩,人口9万人。解放初期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0.3%,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很低。解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年年种草种树,到1983年已造林143万亩,人均16亩,已种草11万亩,人均1.3亩,使覆盖率达到48%以上。从而促使自然条件大大改观。昔日黄沙蔽日的不毛之地的右玉县,如今已经变成塞上绿洲。1983年,全县人均产粮超过1,000斤,农业总产值达到4,960万元,总收入3,279万元,人均收入276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1倍,1.2倍和3.9倍。三年实现了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两个农业文件的指导下,德阳县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加强经济核算,积极开展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按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办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增收节支的良好经济效果。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67,427万斤,比1978年净增13,499万斤,增长25%,人均生产粮食1,229斤;基本核算单位1980年总收入达到13,909万元,比1978年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