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发生迅速变化的过程中,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许多新社会阶层应运而生。为更好地引导和发挥这些新阶层的作用,本文就新社会阶层的内涵及地位,新社会阶层的分类及依据,新社会阶层的主要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社会阶层分化的多样性与阶层结构的不稳定性,阶层矛盾尖锐,群体事件破坏性升级。我国非政府组织以其鲜明的组织特征和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在化解阶层矛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非政府组织具有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的优化、化解阶层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变迁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和重组。分析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更加客观地、准确地认识当代社会阶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经过数十位社会学学者历时3年调查研究,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已于2001年12月12日成书公开出版。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了“十大阶层”:一、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二、经理阶层;三、产业工人阶层;四、农业劳动者阶层;五、私营企业主阶层;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七、办事人员阶层;八、个体工商户阶层;九、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十、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  相似文献   

5.
马少虎 《发展》2009,(12):97-98
社会阶层变迁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阶级阶层结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甘肃省东乡族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东乡族社会新阶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而社会阶层的变化对东乡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阶层分层是近几年来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以户籍、政治身份地位为依据的分化机制,并据此,把中国社会分成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十大阶层分别对应着五大社会等级:社会上层、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中层、社会中下层、社会底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急剧分化,在这一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作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坚力量的社会中间阶层的正在逐步崛起。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中间阶层崛起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严峻问题,使我国向以社会中间阶层为主题的普遍富裕社会迈进的步履显得异常艰难。因此,要推动中国社会阶层朝着良性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中间阶层占主流的普遍富裕社会,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分配与在分配制度,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并进一步扩大教育的普及,促进社会阶层结构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民营企业主群体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取抽样问卷与座谈两种调查形式,初步掌握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民营企业主阶层在政治态度、社会责任感、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对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动态,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影响与制约民营企业主阶层思想动态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做好这一新的社会阶层思想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的总体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方式使社会群体分化、重组成不同的社会阶层,此时各阶层的边界还没形成,流动性比较强。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阶层逐渐固定,就是所谓的阶层固化。社会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渠道越来越窄,改变现状越来越难。跻身上层,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下层民众会产生不满情绪,引发社会阶层间的冲突。本文介绍了阶层间冲突的现状,并试图解释引起社会阶层冲突的原因,最后阐述了解决阶层间冲突的重要性及举措。  相似文献   

10.
作为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下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中间阶层在萌芽、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这些问题也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仅关乎中间阶层的发展快慢,更关系到整个社会体系良性运转的与否.但是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导致中间阶层产生了很多新的困惑和矛盾,从这些困惑逆向反思中间阶层的意义又会有许多发现.  相似文献   

11.
公平和效率之争因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始终处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视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最显著但又最易被人忽视的特征就是社会的重新分层,而这又是人们对公平的价值判断的社会基础。社会分层对于公平观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主体所属阶层的经济社会属性;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是否可行甚至频繁;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冲突是否存在以及利益冲突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中国社会阶层变动加快,阶层利益关系多元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政府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从执政党的合法性、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政党的法制化、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关系等层面对中国政党制度构成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是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社会阶层从无到有,崭露头角。这一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果,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4.
周颖 《特区经济》2012,(1):118-120
上世纪80~90年代末,中国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并且严重阻碍了收入分配及其它方面的公平与效率。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公正,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给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多样化趋势(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1)在这些新兴阶层中,私营企业主阶层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而其可否入党问题则更引起了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黑河学刊》2006,(6):142-144
当代中国原有的单一化社会结构正在迅速解体,各种新兴利益群体和复合利益群体纷纷出现,其中一些已经初步具备了阶层的基本特征。新阶层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冲突。当代中国在阶层分化中构建和谐社会,应注意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引导和调节收入公平,建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以及合理有效地协调社会阶层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焦点     
中国社会酝酿结构巨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继3年前发布《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提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十大社会阶层"论点之后,再次推出第二部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指出,未来8至10年,中国的职业高级化水平将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社会中间阶层也将有一个跳跃式的扩大,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课题组根据调查,得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十大社会阶层"的结论。目前研究表明,这个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个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2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面板模型对我国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实证显示,具有先赋性和自致性因素优势的个体更倾向于作出较高的阶层认知;主观认知因素显著影响劳动力的社会阶层认知,"相对剥离感"不利于阶层认知的提升。上述结论关于主观认知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和有序模型的非正态性设定都是稳健的。此外,这些因素对劳动力社会阶层认知分化的边际概率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这些结果对我们正确评估社会转型期的代际传承、弱势群体生存状态、青年人职业选择、劳动力身心健康等都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媒体瞭望     
《南风窗》2013年第8期逾越阶层鸿沟中国梦,从社会公平开始,阶层流动性,是公平社会的灵魂。公平社会并不会随经济的成熟自动出现,而是必须由政治举措来创造。大规模的社会阶层结构的重新整合,以及由此带来的个人在阶层阶梯中的流动,几乎都是政治力量驱动的结果。在未来,潜在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能否得到化解,仍然  相似文献   

20.
新的社会阶层分布广泛、遍及城乡,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既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又是这个阶层自身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本文从新的社会阶层范围和一般特征入手,着重论述了新的社会阶层工作机制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