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相继召开的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会,纷纷透出“幸福”信号,构建幸福城市、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被各地列为主要奋斗目标.“幸福”概念广泛见诸媒体和网络,引起公众极大关注. “幸福××”的提出显然是一种理念上的进步,它意味着不少地方正从见物不见人的GDP崇拜,逐步向见物更见人的“以人为本”转变.不过,若要使其真正落地生根,恐怕绝非易事.因为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幸福的概念.很多时候,幸福就是相对的心理感受,幸福并不像GDP那样容易量化.  相似文献   

2.
爱心满浦东     
2007年2月3日下午,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里处处洋溢着幸福,幸福是什么?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而当16岁起就默默献爱心并坚持14年的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新财经》2014,(3):8-8
2月中旬,站在自家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我打电话给千里之外的父母,叫他们来北京住一阵,并憧憬着陪他们一起感受春暖花开的幸福情形。2月下旬,父母颇有兴致地来了,但到北京的第一天,就赶上了雾霾天,而且前所未有地持续了整整七天。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2015,(12):42-44
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幸福是一种感受多年以前,我就思考过什么是幸福、公平、平等,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都会不一样,甚至同样的事情,感受也都不一样。我下乡的时候,在黑龙  相似文献   

5.
刘旭 《魅力中国》2011,(1):252-252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由于所受的经历、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千个”,才会呈现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近年来,我一直探索并实践着批注式阅读,学生在这个批注过程中产生了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形成了独立的阅读个性,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因学生的精彩批注而陶醉。下面就批注式阅读谈谈我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什么?复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问百个人会有百种答案,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据说这是在中学生中很流行的一句活.还有一条著名的幸福论是范伟说的: "我饿了,你有一个肉包子,你就比我幸福;我冷了,你有一个厚棉袄,你就比我幸福;我上茅房,只有一个坑,你蹲了,你就比我幸福."有人觉得可笑,他反诘--没上过茅房吗?  相似文献   

7.
刘艳玲 《魅力中国》2013,(31):105-105,107
欣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有能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算是把文学作品读懂,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文本就来说说写好文学评论到底有什么意义,想写好,提升的方式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8.
于永海 《走向世界》2014,(41):94-95
提起孝道,我的朋友们常常对西方人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全都“娶了媳妇忘了娘”,到了十八岁就离开父母单过,再也不问爹妈死活。而我们祖上流传下来的卖身葬父、埋儿奉母等“二十四孝”,是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的。本来,我也认同这种看法,想当然的认为以个人主义为思想核心的美国人,对父母的概念只不过是监护人而已,成年人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便是最有力证据,他们不再需要父母庇护,同时也不会为父母做什么。但是前段时间的一次美国之行,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产业》2010,(2):123-123
1.聪明之人。最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自行其是、独行特立之人,他们最不愿意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认为规章制度是给那些愚蠢的人设立的,认为规章制度是妨碍创造性的桎梏。所以,他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觉得这样做会更好!那么,这样发展下去,公司如果有一千个人就将有一千种做法,这样的公司就会变成购物市场,喜欢怎么样就怎么样,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个33岁的美国女人抢了全世界的眼球,她叫纳迪娅·苏莱曼,一胎生了8个孩子。当全世界都在为她惊讶时,她的父母却不以为然。她的母亲说,她不应该再生孩子,因为她是个不负责任的母亲。原来她本来就有了6个孩子,而且是单亲母亲,自己一个不带,全都扔给年过花甲的父母。两个退休老人怎么养6个孩子?去年纳迪娅·苏莱曼父母不堪重负,已申请破产了。可是纳迪娅·苏莱曼不管,人工授精一下子又生了8个孩子。当有人指责她不负责时,正在读人类学研究生的纳迪娅·苏莱曼却说:"我毕业后,就会自己抚养这14个孩子,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幸福和健康的生长环境。"她凭什么养这么多孩子?而且还能潇洒地读研究生?看着她那种满不在乎还理所当然的神态,我开始对美国穷人的真实生活产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幅画、同一首诗歌、同一部电影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个个体对一座城市的解读更是干差万别。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难免对重庆产生一种“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偏爱。而在外国友人的眼里,重庆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2.
徐科春 《魅力中国》2011,(1):331-331
经常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篇美文千读之后,会不会有千种不同滋味呢?《社戏》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经典小说,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课文,反复品读这篇文章,能读出怎样的新滋味呢?今年,和学生一起读《社戏》,从文中读出了爱的温情。看……  相似文献   

13.
工作的意义对一个希望有所作为的人而言,往往意味着一切。有一本小说就叫《工作着是美丽的》,这真是一句再真实不过的话,好长一段时间,我即以此为座右铭。想到“工作”二字,真的有些激动,因为自己的幸福几乎全部是它给予的。不错,工作,饱含你想要的一切,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可以让你独立,可以有也许并不丰裕但非常稳定的经济来源,不用像小时候那样伸手向父母要钱,做什么事都有父母管着。工作后可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工作后还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自由的快乐。工作还意味着你的精神不会匮乏,工作意味着你不会寂寞,你总有一些朋友可…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理论──人事工作的新视角邵旦萍,蒉建政正如同一个文学典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西方近三十年间逐渐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理论本是一种经济学理论,但由于职业的本能,笔者在学习这一理论中,却更多地从人事管理的角度去...  相似文献   

15.
王武霞 《发展》2011,(3):139-139
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发现总会有几个小朋友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这就导致了报纸上所揭露的那些可笑的现象:孩子进中学了,父母还要为他们收拾书包,送他们上车。有的孩子考大学了,考什么专业都是父母选择的,没有一点自我的意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变成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基础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谋得幸福是生活的基本主题,这种幸福无比丰富,但对老伍夫妻来说,幸福的全部含义就是让自己能够活着:从昨天到今天,从今天到明天他们能够在贵州的乌蒙山丛一处半山腰茅屋里不至于饿死,六几年的一天,他们的孪生儿子伍昌文、伍昌龙同一时刻降临同一屋檐下,从这时起,老伍夫妻又添了新愁:养不起儿子。他们满山转,不放过山谷间每一处可播谷的泥土,即便这样,在近二十年中很多时候,兄弟俩的肠胃只有“折耳根”在填充着,兄弟俩长大了,他们的父母老了,轮到这孪生俩发愁:像父母一样在这种开门见山之地呆下去,他们除了养不起父母,还…  相似文献   

17.
林子 《重庆与世界》2017,(17):82-87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巴黎。这就是我心中的欧洲印象乌云低垂,铅色浓重,不知是塞尚还是米勒的记忆呢。走进巴黎的春天就是这个样子,阴晴不定。  相似文献   

18.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健康、幸福、快乐、成材,往往在孩子身上寄予很大的期望,并使之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刚开始,作为年轻的父母,我总觉得教育孩子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太多的经验和耐性。孩子有时闷闷不乐、发脾气、不合作、不讲道理,又让我感到教育的艰辛,甚至困惑、气恼和失望,常常无计可施。后来我想到向周围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请教,向书本请教,向电脑要知识,向电脑要家庭教育经验体会。现在,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家长,一定要更新养育观念,读懂自己的孩子,学会很好地倾听孩子,使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下面是我做家长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能有这么多孩子,我很高兴,我喜欢孩子。当一个孩子来的第一天晚上哭着要找妈妈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一个很简单的要求,可是对她来说却是奢求。她本该是像其他小孩一样在父母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我开始焦虑,要怎样负担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14,(2):63-63
正幸福如磁石,人生如铁。哲学家与诗人探求人生的真谛,说白了就是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芸芸众生,执着地活着,追求爱情的甜蜜婚姻的圆满、事业的成功,莫不是其间蕴含着人类的幸福。幸福是灵魂的香味,没有物化形式,没有量化标准。卑鄙者可以有快感,无道的人可以有满足,然而,他们都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幸福与生命的形式无关。在病人眼里,健康是福,在受难者眼里,平安是福,在万事顺心者眼里,没有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