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2010,(8):14-17
在“十二五”就业规划的编制中,专家们纷纷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基层就业成为扩大就业并实现充分就业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业》2011,(2):4-6
促进充分就业列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3.
“就业优先”已被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把“就业优先”作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的理念,把“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贯穿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始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就业形势,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刚  庞忠胜 《中国就业》2012,(11):32-33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连云港市就业、培训、人才服务紧紧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解决企业招工难和困难人员就业难为重点,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重点推进九项工作计划,努力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为实现连云港市城乡就业一体化、社会就业更加积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的致辞中强调,要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相应的财政、  相似文献   

6.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这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其中,对就业、养老、医疗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作出了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就其重要意义来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全面提高就业质量,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和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中共中央十六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关于“发展目标”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阐述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13,(9):1-1
——荐言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实现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彰显了就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当前在经济转型和增速减缓中,更要坚持贯彻实施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优先是基于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提出的。一是理  相似文献   

9.
"就业优先"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就业优先"列为"十二五"就业规划的方针和主线。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正日益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就业》2013,(2):7-7
一、就业优先战略纳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框架和政府考核体系 不少地区将“就业优先战略”纳入本地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出台本地区就业促进专项规划或地方性法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素质就业、公平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有的地区把规划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制定对市、县两级政府就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一方面推动就业工作,另一方面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正>菏泽市人社局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截至今年9月份,各项就业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均超过时间进度,其中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万人,  相似文献   

12.
马冰哲 《活力》2010,(9):11-11,13
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2010年既是金融危机后经济逐渐复苏,在新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更是市委全面实施“强县”战略的开启之年。今年,我们既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还要做好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为新一轮五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12,(6):8-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年初,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强调要坚持促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十二五"时期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高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五个内容一是全面回顾了“十五”期间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二是客观分析了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三是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四是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五是提出了保障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的措施。五大任务《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1.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研判“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6.
周宏 《活力》2011,(11):11-11,13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实现“十二五”规划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佳木斯市系列会议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启动产业项目建设三年攻坚战。坚持全市抓发展,重点抓产业,集中力量抓项目,不断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努力开创富锦加快发展的新局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5%以上;实现财政收人6.1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0%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30%,力争增长4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12,(2):4-7
国务院审议通过促进就业专项规划,确立“十二五”就业事业发展方向 2011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这是第一个促进就业国家级专项规划,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十二五”时期就业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是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规划》围绕“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紧密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以来,济宁市以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就业"十二五"规划为抓手,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和扩大就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7万人、完成目标进度的90.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6万人、完成95.3%;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安徽省滁州市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五个滁州”、奋力实现“双超”的关键之年。滁州必须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保护资源、推动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正在汇总完善中,将在今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后再实施。1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部和东北地区座谈会上指出,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