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产权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讨论农村承包地在"二权分离"和"三权分置"下的产权结构,指出农村承包地的法律原始赋权主体始终是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并从实践层面讨论现有制度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逻辑悖论,表明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所有权内部悖论和经营权内部悖论,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能层次悖论、权能结构悖论和权利属性界定悖论。再结合逻辑悖论重新梳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提出产权重构方案。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除"二权分离"下所有权应有的权能外,再赋予所有权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强化经营权权能,将经营权物权化,并将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市场契约关系,通过合约治理保障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的各项权利;三是将承包权定性为成员权,作为法律赋予的经营权原始赋权凭证,同时运行承包权退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四种权属出发,回顾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制度演变,分析农地产权结构。结果表明: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地所有权归属逐渐由国家向集体转变,形成了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产权结构。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地所有权以集体发包和农户承包的方式派生出农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再进一步派生出农地收益权和处置权,农民土地权属认知模糊和农地产权残缺。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农村产权组合方式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成为新趋势,传统农村产权保值向产权增值转变成为新取向,产权"粗放流转"向"精细流转"转变成为新选择.20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培育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化配置的经营制度,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推动农村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快车道,创造了41.47亿元的村集体净资产、17.94亿元的村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和6.01亿元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均收入40.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89元.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切入点,分别从场域结构重塑、社会交易方式转变、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互动等方面,阐述了关系网络变构逻辑下的制度变迁。研究表明:首先,场域关系网络内源经济增长和外部利润的出现产生了对场域边际调整和网络结构软化的需求,进而诱发了制度变迁。其次,制度变迁引致的网络关系变构内含了交易方式由人格化向非人格化的转变,而制度内生的非生产性激励则是由于制度稳健性需求造成的。再次,制度变迁本质上由特定主体意向性建构的行为动机所决定,外在具象为表达性行为和工具性行为均衡路径演变实现的社会结构重塑。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共享心智模型"进行了拓展,并运用于农地产权认知研究领域,进一步探讨了农地产权认知形成的社会基础及其对关系网络事物依附性,明确了情景分析在农地产权认知研究中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对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逐渐从平面开发利用向立体开发利用过渡,并开始重视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立体性和层次性。首先,文章对海域资源三维多层产权的概念、内涵以及特征进行研究,确定海域资源三维多层产权价值要大于海域资源整体的产权价值;其次,对海域资源三维多层产权体系进行研究,认为海域资源三维多层产权体系是由权利体系、初始配置体系、市场交易体系以及管理保障体系组成,并对产权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对海域资源的多层次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改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在降低交易成本,维护契约关系,规避市场风险,保障农户权益等方面更具优势。基于贵州省威宁县HX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个案研究,本文采用新经济社会学视角,从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两个角度考察"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机制,一方面,合作社"关系产权"的"双重嵌入"有效降低了公司与农户间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桥接式治理模式的"楼长制"既能实现公司与农户间的结构洞网络效用,又能满足合作社"关系产权"治理需求。但作为一种"双重嵌入"性存在的代理人,合作社极易发生委托人和代理人"共谋"现象,使合作社组织目标为公司经营目标所替代,即"目标替代",最终使得合作社不合作。规避"共谋"和"目标替代"及防止"合作社不合作"现象发生是今后合作社发展的重要风险。  相似文献   

8.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合作社产权:内涵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问题的研究对明晰合作社所有权结构,规范其内部治理有重要意义。基于西方产权理论与马克思产权理论,对合作社产权的主要内涵进行梳理,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230个合作社的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合作社产权的内涵组成进行检验,并基于路径回归分析探究合作社各内涵组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作社产权内涵组成包括所有权、决策权与剩余利润分配权三方面内容;所有权集中度越高,越偏向领导成员控制对决策权的民主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决策权的民主性对剩余利润分配权的公平性有显著正向影响,所有权集中度高及领导成员构成对剩余利润分配权的公平性有直接负向影响,此外,所有权也可通过决策权对剩余利润分配权产生间接负向影响。因此,对合作社产权治理应基于其三方面内涵的相互关联机制进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为明晰合作社的不同治理类型,选取合作社产权治理为研究视角,对现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以所有权、决策权与剩余利润索取权为三维度的合作社产权治理类型划分分析框架;基于该分析框架,将合作社划分为8种类型;同时通过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4种类型中,"产权集中型"是绝大多数合作社的所属类型,"产权民主型"为最符合合作社本质的理想类型,"决策权集中型"或为未来合作社的主流类型,"大户(资本)奉献型"中暗藏利益矛盾;最后,探究不同类型合作社的可能优化路径,并得出促进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农户专用性投资、农社关系与合作社增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在实现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产权是影响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为出发点,运用土地产权对农户土地流转影响的经验研究,结合中外土地流转的不同路径分析,分析土地产权残缺性下,土地预期、虚拟控制权、土地制度路径依赖等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土地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根本原因,而具体的影响机制则取决于"虚拟控制权"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3.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研究治理耕地撂荒问题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使用2021年全国16省506个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稳定性与耕地撂荒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确权时间越长的地区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是农地产权稳定影响农户耕地撂荒的重要途径,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农地产权稳定性还能通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3)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庭中有老年人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其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小,能有效缓解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对此,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户土地制度认知;整合细碎土地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方便老年人耕种等,以抑制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结构包括产权完整性和产权完全性两方面。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具有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制度绩效。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在保持农地产权完整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农地产权的完全性。渌洋湖村农地股份合作社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未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15.
电商采纳使合作社被嵌入进新资源与技术环境之中。在电商情境下,合作社电商采纳通过提升社员与合作社交易忠诚度、增多社员与合作社交易环节来增强合作社内部人际信任;通过增强社员对信息技术的信任、促进合作社推广新型农业技术来增强合作社内部技术信任;通过促进合作社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公平机制来增强合作社制度信任。人际信任、技术信任和制度信任构成了合作社稳定的信任“三角架构”,建构了合作社内部信任的混合治理机制,其中,技术信任起到调节作用,其在有效促进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化的同时,既能避免人际信任浓度被过分稀释,又能保障在合作社信任结构中制度信任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功能与运行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浙江临海西兰花合作社的典型案例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控制下的合作社呈现出明显的功能弱化现象,并同时伴随着合作社"产权锁定"特征,合作社农户仍然分散地抗御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农户对加入合作社后的利益感知程度不高而可能选择退出,信息、资本及技术的可获得性和销售的稳定性都将强烈冲击合作社的存在边界、规模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对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件下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发展历史和逻辑角度,分析了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发展趋势和制度逻辑;针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法律制度在产权意识和制度设计逻辑关系上的突出问题,从明确矿产资源产权法律制度主体地位,区分行政许可的资源配置和产权约束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贵州N村茶叶合作社作为个案分析,验证了隐形策略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产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参与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从微观层面上观察合作社产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真实样态,而且能清晰的感知政府、企业、乡村能人以及普通农户四类不同主体行为对合作社产权界定造成的影响。但仍需注意的是,隐形策略所带来的结果及其有限作用,因为一旦隐形策略作为合作社发展的惯用理念时,将会对未来合作社产权的改革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规范合作社产权制度以及主体行为将会是保障产权制度落实的一个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一个"产权管制结构—体制选择行为—经济制度绩效"的新SCP(结构—行为—绩效)理论范式以分析经济体制转轨问题,并利用1958~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本文所提出的基本命题:从全面产权管制到产权管制放松是一个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渡阶段。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体制转轨实质上是农业资源产权管制放松的动态过程,也是租金耗散递减从而制度绩效递增的演进历程。总之,产权管制放松是中国农业经济制度绩效提高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以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建设,通过明晰产权归属、界定成员资格、同化量化到户,推动农村集体所有制由成员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为全省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