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随着外资并购对我国市场竞争秩序的影响日益深入,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但200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仅仅对外资并购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鉴于此,应加快制定并出台反垄断法的实施细则,必要时应专门出台针对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具体而言,应主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并购也越来越频繁。企业间的并购不仅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影响力,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并购境内企业还有利于直接引进外资。然而,目前对于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制并不十分完善。首先效力较高的法律少之又少;其次效力较低的各种部门规章错综复杂;再次,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法规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等相配套。为比本文从企业并购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分类入手,借鉴台湾的相关立法,对我国目前企业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对企业并购的法律规制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资并购形成市场力量的集中,在达到一定的市场集中度后,就产生了垄断的危险,因此,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有必要进行反垄断审查规制,明确具体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及其职责,确定具体的反垄断审查实质标准,在统一的反垄断法基础上,通过制定实施细则,规范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竞争是市场经济生机与活力的来源,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并购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之一,并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并购实现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规模经济。但是,并购在增强生产的集中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序的并购可能形成垄断,损害市场的有序竞争,最终威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正因为如此,各国一般把并购作为本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之一。本文认为,我国2007年8月20日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关于经营者集中的规定,实质上就是对市场上并购行为的规制。本文即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即并购规定的不足之处,试图为我国《反垄断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第五次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也形成了一股外资并购热.外资并购在推动国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制度创新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挤占国内市场,极力走向垄断的趋势,其负面效应不可低估.目前跨国收购的对象,已经从一般性企业转向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从零散选择转向行业进攻.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是一种对市场自由性加以破坏的证券交易中的禁止性行为,应受到法律规制。我国在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专门性立法规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现有法律法规之间存在冲突,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完善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反垄断法律法规对现阶段的行政垄断的规制显得相对薄弱。本文将从行政垄断的含义、表现及原因入手并结合我国当前反垄断立法实际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趋势。大量的外资涌入国内市场,并且以并购作为其投资的主要方式,出现了一系列需要以法律的形式来加以规制的现象。本文立足外资并购在我国引发的市场垄断的现状,剖析现行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主要缺陷,针对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待对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分析寻机性会计成因、弊端,提出将“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因果关系推定说”引入会计管理机制,以期实现会计公平、公正的原则,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12.
在公司并购动因的理论探讨中,“税收协同效应”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因素,经济学家们对并购的税收协同效应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辩论,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探讨了税制中形成并购税收协同效应的因素,以及经济学家们对这些因素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Asia-Pacific 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2018,47(1):7-20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my view of how research in corporate finance has, over time, added more context to our study of corporate activities. This has involved progressively moving from seminal event studies that provided the unconditional price response to an event, to using firm characteristics to condition the response, to industry and eventually network effects. I emphasize the potential of network analysis to substantially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tivations, implications, and value effects of corporate activities. I further point to examples in the literature where this has been successful and provide some thoughts on future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research study examines the tendency for serial correlation in bank holding company profitability, finding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reversion to the industry mean in profitability. The paper then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mean reversion on the evaluation of post-merger performance of bank holding companies.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when an adjustment is made for the mean reversion, post-merger results significantly exceed those of the industry in the first 5 years after the merger. 相似文献
16.
A bond rating upgrade (downgrade) is more likely when preceded by acquisitions that meet with positive (negative) announcement-period abnormal returns suggesting that decisions of rating agencies are partly influenced by the quality of investments undertaken by companies. Parsing the sample along takeover motives reveals that rating upgrades are more likely in value-creating acquisitions motivated by synergy while acquisitions motivated by agency consider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elicit a rating downgrade. Following a rating downgrade however, firms seem to significantly alter their investment policies as such firms tend to make fewer but higher quality acquisitions. In addition, value creation through synergy seems to be the dominant motive in acquisitions for downgraded firms post rating downgrade. 相似文献
17.
业绩承诺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基本特征,但在这一热潮下,违约现象也屡有发生,促使人们思考业绩承诺背后的真实动机。本文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数据,从财富转移与信号传递两个视角辨析了并购重组中业绩承诺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资金流向与投资收益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业绩承诺信息公告后,小投资者会更多买入并购企业股票,其投资收益为负并遭受了较大损失;而大投资者则显著降低其持仓,投资收益显著为正,财富效应在大小投资者之间转移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财富转移效应在业绩承诺违约、自愿性业绩承诺的并购重组中的差异更大,这表明业绩承诺更多以保护机制之名行信息优势之实。而深层次的分析发现,信息透明度较高、对投资者利益保护较好的公司,其财富转移效应差异程度会得到较好抑制,大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和知情交易行为有所收敛。本文的研究发现佐证了业绩承诺机制背后财富转移效应的存在,其结论启示我们,不断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合理设定业绩承诺发生违约时的赔偿额和加大对业绩承诺违约的处罚力度仍是业绩承诺发挥真正保护机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贸易壁垒对中国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制造成了多重复杂影响。基于中国微观企业跨国并购以及反倾销微观案件数据,本文全面探究了反倾销贸易壁垒对跨国并购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通过多种稳健性估计发现,国家、行业不同层面反倾销壁垒,对企业跨国并购规模、并购数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倾销贸易壁垒有助于企业规避特定国家政策冲击,进而对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具有一定带动效应;反倾销贸易壁垒加大了“上下游企业”并购协同成本,显著抑制了跨行业并购;反倾销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多重影响,与一国行业贸易竞争力降低存在显著关联。因此,要全面理性分析反倾销带来的跨国并购障碍与风险,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并购策略,积极利用同行业协同并购优势,规避贸易壁垒带来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迅速占据市场地位,进入新兴行业.在并购交易热潮下,高溢价似乎也成为并购重组的\"标配\",高溢价并购屡见不鲜.可是企业支付高溢价换来的是否为优质资产,其是否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提升,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议题.因此,文章基于我国并购交易市场,研究了国内...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降低了中小股东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成本,也方便其借助网络进行投票表决。本文借助2008—201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数据,基于公司债券持有人视角,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中小股东积极主义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小股东主观上基于自身利益的积极主义行为,客观上能够显著增加所在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财富,即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并且该正向效应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在控制内生性影响后,该作用依然存在。进一步探究其内在机理发现,中小股东积极主义通过提升公司业绩和增强财务稳健性,进而增加其所在公司的债券持有人财富。该溢出效应在较差的内部治理环境、投资者学习效应和畅通的外部信息渠道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