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1990年-2010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研究农村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据此,针对如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山东农民消费水平,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我国省级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支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支出均能够显著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养老保险支出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养老保险支出在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且随着养老保险支出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边际正效应呈阶梯型递增态势。为此,应挖掘老年群体消费潜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效应;优化养老保险支出结构,激活老龄消费;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以“区域协调”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人口年龄结构加权变量引入跨期消费效用函数,求解出了最优人均消费率和反映每一年龄段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对最优人均消费增长率变化影响程度的弹性系数,这为考察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路径。在计算我国1978—2006年和预测2008—2050年期间老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对最优人均消费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时发现,老年人口增长率的增加会引起最优人均消费增长率下降,并且会加速最优人均消费增长率增长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王军  詹韵秋 《财贸研究》2021,32(1):1-13
基于CFPS微观调查数据,重点探讨子女数量变动对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考察其内在作用机制,发现:(1)从整体上来看,在采取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子女数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家庭人均消费水平和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的占比.(2)当户主年龄小于40岁时,子女数量增加会对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占比带来负面影响,而对于户主年龄为其他分组的家庭,子女数量与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占比均呈正相关关系.(3)子女数量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城乡之间存在异质性,子女数量对农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的正向效应大于城镇家庭,但对城镇家庭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升作用大于农村家庭.(4)从作用机制来看,子女数量的增加一方面通过减少家庭预防性储蓄直接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以及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占比;另一方面也通过家庭房屋资产的增值间接对家庭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房屋价值在子女数量对家庭人均消费水平以及发展享乐型消费支出占比的影响路径上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这种中介效应存在城乡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从家庭特征、家庭资产、社会资本三方面探讨其对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发现户主教育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金融资产、商业保险和社会资本均对家庭人均消费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规模、现金及存款对人均消费影响方向为负。应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鼓励居民购买商业保险,重视社会资本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7.
《商》2015,(19)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4年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少儿抚养系数和老年抚养系数等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人均消费、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儿抚养系数对居民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而老年抚养系数、人均GDP对居民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人通过建立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及滞后期的人均纯收入、滞后期的消费性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并未产生预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博 《商》2012,(3):151-151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川省21个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建立收入与消费关系模型,分析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并对提高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提出一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纯收入(PDI)数据,采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得出:从长期看,PDI和PCE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是人均消费支出变动的主要原因,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动还受到其滞后2期和3期值变动的影响.因此,本文认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稳定增加,增强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同时还要加快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村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岑  汪波 《现代商业》2012,(15):116-118
本文通过对上海1980-2010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数据的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衡量服务性消费需求的人均生产总值、体现服务产品供给的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以及影响居民消费观念的居民受教育情况对服务性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由此,针对未来上海加大服务性消费支出提出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居民自身文化修养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论文首先分析1997年~2014年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收入现状;然后,介绍用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定量分析的计量模型。文章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得到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人均收入的提高能拉动人均消费支出。为了研究在短期上的均衡关系,文章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刻画了人均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回归模型,对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广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说明消费支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为扩大内需要、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汪旖旎  魏东 《中国市场》2012,(27):65-66,108
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其2010年的农村人均消费构成8个变量的具体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实证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地区差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调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均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于国庆 《商》2014,(21):151-151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85-2012年统计数据,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函数模型符合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当期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以1990~2009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其结构数据为样本,研究江苏城镇化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和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城镇化进程对不同消费结构的影响程度。在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受城镇化率影响最大的是医疗保健,其次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两者呈极强或较强关联;交通和通讯支出比重与城镇化率的关联程度最低,呈中等关联,但其是8大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一类。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这种影响一方面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迫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逐渐增加.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方法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20.
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主要受到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而农业人均GDP对其影响相对比较小。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会随之下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保持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是基本要求。为此,必须降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改善农村交通现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补贴农民的教育支出,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维持在适当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