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和社会就业矛盾,引导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9%的中小企业创造我国近6成的经济总量,近一半的财税收入,提供了近8成的就业岗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但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依然是其发展的瓶颈融资不畅,发展资金匮乏,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前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最大限度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问题研究对破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只有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银行与企业的三者协调与联合,才能实现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解决系统性、全面性的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
施德仁 《商场现代化》2010,(12):134-136
由于中小企业发展不确定因素多,商业银行服务不到位以及缺乏健全的企业融资机制等原因,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长久以来都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一步突出。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机制和促进银行业充分竞争等措施,化解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后危机时代,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愈发紧迫。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共同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促进中小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步伐,然而资金匮乏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新三板市场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并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规范化经营,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了新三板对企业融资的帮助作用,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破解融资难问题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翁建华 《中国市场》2010,(44):109-110
融资难是当前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在当前政府主导型社会里,政府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健全法律、法规;②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③大力支持和努力推动融资租赁;④放松金融管制,让地下钱庄合法化;⑤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⑥将部分注资用于中小企业减税;⑦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辜林 《中国市场》2011,(9):66-67
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诸多问题,融资难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对当前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造成这些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从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难状况,寻求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方法,求为解决后金融危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却依然是现阶段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做大、做好、做强"的关键问题。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也愈发突出。本文阐述了发展中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以及原因,并通过融资途径的分析寻找解决当前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大企业无法替代的战略地位.政府也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出台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依然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拓展和创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资金拆借作为民间借贷的一种形式,是企业之间资金互助的一种wsg体现,可以有效地解决短期资金需求.本文尝试对企业资金拆借这种融资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和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破解这一难题更具有现实紧迫意义。本文在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入手,分析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多元化融资策略,规划企业融资的多元化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的融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制约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后劲的突出问题的“瓶颈”。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信用担保体制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银行必须在金融服务、融资渠道、资信评级以及对信用担保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应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和资本积累率;政府应通过降低中小企业的所得税率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遇止中小企业经济环境的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是我国目前及未来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而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显得愈加突出。除了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加快中小银行发展,中小银行应充当中小企业融资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融资困境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立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其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是针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从供给层面入手,加强面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哈尔滨市中小企业为例,从加强政府引导,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及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直面临的融资困境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资金紧缩环境使中小企业在融资中面临更多困难,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上升不断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管理薄弱、融资渠道狭窄,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金融信用体系不完善等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支持机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企业自身也应提高其管理水平,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广泛吸收各类优质人才,提高内源融资能力,以摆脱融资难的困境,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内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更加严重.目前,在全球金融风暴中,破解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急需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7.
赵文君 《消费导刊》2012,(4):43-43,45
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及我国货币政策持续收紧的背景下,融资难成为诸多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中笔者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的基础上,侧重探讨有利于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方略,意在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尤其是资金链断裂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中小企业要缓解资金困境,必须多措并举,要突破传统的研究理念和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同时,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改善外部环境,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渠道,以此真正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马千里 《北方经贸》2009,(10):36-37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已成推动我国家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世界金融风暴爆发蔓延以来,融资难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所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这个难题,企业、政府、金融界等方面要积极参与探索,逐步构建多层次长效性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如此才能保证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当前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前昕未有的严峻考验,我国经济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企业遭遇着难捱的严冬,而中小企业更是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金融海啸冲击全球,国内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能否在这场危机中化危机为机遇,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拓宽和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破解融资难现状,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