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1997,(9):36-36
世界经济加速增长1世界经济呈加速增长趋势199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9%,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拉丁美洲、东亚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的加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1997年,发达国家的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预计GDP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25个转型国家1993-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转型国家金融中介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发现:存贷款利差与实际GDP增长率互为因果关系;对私人部门信贷的相对增加不仅没有加速经济增长,相反在有些国家还阻碍了经济的长期增长。广义货币量的相对增加对转型国家的经济增长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在CEE和波罗的海国家,M2占GDP的比重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在软约束盛行的转型国家,提高金融中介部门的效率比其增加其对私人部门的信贷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下半年流动性依然较为宽松从信贷投放以及M1狭义货币供应量和M2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趋势看,信贷投放的平稳回落是必然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的大幅紧缩。因为2009年上半年7.37万亿元的信贷投放已经是相当高的水平,即使下半年每个月平均回落到5000亿元左右,全年依然可能高达10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从目前趋势看,M1的增长速度在加快,正在赶上M2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在政策基调没有大调整的前提下.下半年流动性依然是较为宽松的。而且从趋势看.随着出口逐步恢复,以及外资的流入,在经历可能的短暂贸易逆差之后,中国经济在2010年会重新面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届时如何应对这种双顺差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增长,是一个值得尽早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信贷供给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霞 《新疆财经》2012,(5):56-60
本文选取甘肃省1989年-2010年度信贷供给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建立VECM模型,对甘肃省信贷供给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甘肃省经济增长与各期限贷款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中长期和其他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只有短期的促进效应,而长期促进效应为负;中长期和其他贷款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对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负向拉动作用,但在较长时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展评论》2007,9(4):8-13
今年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增长较快、经济效益较好、人民得到实惠较多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略高于11%。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受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短期波动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并不表明供求总格局恶化或逆转,预计全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4%左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投资增长偏快、资金流动性过剩、贸易顺差偏大、资产价格涨幅偏高和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在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过程中,还需特别关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起的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以防对我国明年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举行会议,听取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委员们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固定资产增长过快过猛,货币信贷规模出现了聚集性大幅增长;某些产品部门和相关产业部门投入过度密集,供给能力扩张过快;物价水平也出现了较快上升的动向。这些情况,一方面再次引发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性痼症——能源、原材料和运输能力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孕育了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更大范围经济过剩、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09,(4):79-80
亚洲开发银行在昨天发布的一份重要报告中称,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放缓至7%,而伴随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国内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的全面实施,2010年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恢复到8.0%。亚行还预测2009年CPI涨幅将低于1%。  相似文献   

10.
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的“贸易顺差悖论”并不存在。凯恩斯主义模型只适用于需求约束型经济形态,而不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同时,当前二者正相关的结论也并不能作为继续推行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依据,宏观经济背景的根本性变化要求新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8,(4):10-11
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一直推动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间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疲软和美国经济衰退,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经济的走向颇具戏剧性。6月以前政府还在为CPI不断上涨头疼,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抑制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8月学界还在讨论刘易斯拐点来临后如何应对劳动力短缺。转眼之间,流动性开始短缺,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存在数年的“民工荒”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批农民工提前返乡,就业一跃成为政府和社会最为关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评论》2007,9(2):8-11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消费活跃,投资增长趋稳,经济增长率趋高,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物价涨幅加大。综合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主要根据是: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呈加速增长趋势199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9%,欧洲经济的复苏和拉丁美洲、东亚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的加速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1997年,发达国家的经济继续保持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预计GDP增长率为22%。美国GDP增长率为22%,与1996年持平;加拿大GDP增长39%,增幅明显回升。欧盟国家总的GDP增长23%,增幅上升07个百分点。除瑞典和爱尔兰经济增长稍有放慢外,其它欧盟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加快。德国GDP增长率为18%,法国为25%,英国为33%,意大利为17%。…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4-36
今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稳健偏紧”的政策取向,总量政策要从利率、汇率、出口退税率、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环境成本等多方面调整要素价格水平,着力控制贸易顺差扩大和投资增速反弹;宏观调控更要加大结构性政策调整力度,加快贸易结构和投资结构调整,促使经济形势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测算,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率将略低于上半年,全年GDP增长达到10.9%,比2006年略高,表明我国经济仍运行在这一轮经济周期上升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沙勇 《宁波经济》2009,(10):40-41
受庞大的经济刺激政策推动,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反弹。前所未有的信贷高速扩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特别是政府主导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展望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性复苏将帮助经济持续复苏。而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宁波的相关经济数据也出现了令人可喜的转变,这也正成为有关专家对经济前景趋好的谨慎判断。  相似文献   

17.
从国外看,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看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表示,全球经济复苏2004年将开始加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美国,OECD预计200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4.2%,2005年将达到3.8%,而日本经济同期的增长率均将达到1.8%。从国内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4年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近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举行会议,听取了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委员们认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与巨额贸易顺差相伴随的频繁贸易摩擦与人民币升值压力.迫切需要我国调整“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政策,重新审视进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鉴于此,文章针对“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物化型溢出”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展开综述,做出简要评析,并揭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一季度,央行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进一步巩固宏观经济回升的势头。同时,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强,流动性开始收紧,各项货币指标明显回落。下一步,还需着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