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种支农资金的分析来寻找最优的方法解决支农建设中资金投入和管理的问题,提出各种资金的协调联动,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和多方往的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等措施,将有利于我国未来“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支农再贷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支持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信用社经营状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以农业为主且欠发达的地区来讲,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离不开支农再贷款的支持,解决“三农”问题更需要支农再贷款政策的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三农”问题集中反映在农业发展困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上“。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三农”问题不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愿望就会落空。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支农问题,而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宁波市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对破解“三农”问题的探索,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是我们党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把握‘三农’工作主动权。”遵照这个理念,笔者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财政支农工作作一扼要回顾,对今后如何把握“三农”工作规律,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工作,提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下拨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支农。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笔者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被挤占、挪用,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郑晔  王青 《西南金融》2005,(4):29-30
资金不足是影响“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而要解决资金不足必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提高农信社的经营管理绩效,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确定了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金融支农工作,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近年采博州金融支持“三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破解”三农”问题的诸多要素中,一直被寄予厚望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各项研究结果都倾向于肯定金融体系对改善农村经济状况的正相关作用。问题在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究竟需要怎样性质的金融体系,是依靠实体经济自发的培育和内生,  相似文献   

9.
杨新华 《新疆金融》2005,(12):67-69
支农再贷款做为央行的一项贷币政策工具,对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环境,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资金实力,以及在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和稳定金融体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与支农再贷款相匹配的措施滞后,各种制约机制尚不健全,使支农再贷款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在民族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其他政策无法替代的作用,应该尽量满足民族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合理需求,通过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民族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需要大量资金。受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财政资金有限的影响,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此,充分研究“三农“发展的特点,总结信贷支农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从体制设计和业务开展上提高对农村金融的供给,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是金融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本文详细研究了信贷支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伊始,中央就”三农”问题专门发布了一号件,全面落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思想、基本政策,引导农村金融服务“三农”,体现了中央就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郑重承诺和坚定决心。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如何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支农的金融纽带?本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田勇 《中国保险》2010,(6):33-35
如何摆脱灾害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困扰,增强农村抗灾减灾能力,事关贵州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创新支农方式,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财政补贴为主的农业保险制度,是保障贵州农业发展的可行之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介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是宣传、贯彻和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的有效途径。在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中,我们对郴州市农村财会人员的有关情况作了广泛调研。  相似文献   

15.
支农再贷款是为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不足、缓解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发展而发放的专项贷款.自1999年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石楼县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下拨了大量专项资金用于支农。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但笔者在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还存在着被挤占、挪用,以及农业生产项目不配套等诸多问题,这迫切需要加强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监督。笔者认为,应该从财政支农专项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建设阶段、验收阶段和后续经营评审阶段等四个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督。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党和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的决策。但涉农金融体系仍存在需进一步完善之处。本文就涉农金融体系建设现状以及进一步乘势破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服务是“三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理念,是解决“三农”信贷不足、信贷不公等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非普惠性。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贯彻金融公平理念、实现金融全面创新和全面履行金融社会责任,以金融公平为导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金融创新为导向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以金融责任为导向保证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普惠性公平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桃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倒.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和多元化的趋势。当前农村金融仍是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诸多困难与矛盾的现实,与“三农”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如何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提高服务效能,满足“三农”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农信社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信贷规模调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支持“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工作职能。一直以来,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为支持“三农”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当前信贷规模控制,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受到限制,致使出现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