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海会镇是庐山区一个较为偏远的乡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该镇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兴镇发展战略,经过近10年的不懈实践与探索,该镇走出了一条相对贫困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之路。2001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288万元,比上年增长8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其中镇集体收入900万元,上交税收200万元。一、依托资源,扬优成势,培植和发展主导产业庐山区海会镇距九江市区30多公里,虽然地处远郊,但位于庐山脚下,境内三叠泉景区是庐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考察…  相似文献   

2.
《今日重庆》2004,(1):107-107
文峰镇位于巫溪县境内西南方,距县城47公里,幅员面积109.42平方公里。该镇属巫溪县境内第二大城镇,全镇总人口2.35万人,人均年收入从两年前的1400元增至现在的2740元。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部级试点镇,1998年被重庆市定为市级试点镇,2002年作为重庆市“百个亿元经济强镇”纳入“百镇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是5万余人的镇,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种养加项目为基础,以强化服务为保证,扬优成势,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多业”的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全镇已建立甘蔗、烤烟、高效蔬菜、百合、林果、生猪、灰鹅、水产特养等种养特色产业和竹制品、鞭炮、砖瓦、棕(麻)绳、红薯干等加工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已占全镇总劳力的80%,成为该镇财政增收、农民增收的新“亮点”。1998年,该镇财政收入实现4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元…  相似文献   

4.
将过去不讲诚信的市场,变成现在讲诚信的市场,将银行不敢放行的“红灯”客户,变成银行敢于放行的“绿灯”客户。 废旧物资回收、加工行业,成为一个地方的经济支柱?这不是天方夜谭,在湖南岳阳的汩罗市,就有这样一个“破烂王”产业:2001年,这个县级市在再生资源方面实现的财税收入只有585万元,2005年再生资源实现财税收入突破1亿元,2011年达到8.1亿元,再生资源对全市财税收入的贡献率超过70%。  相似文献   

5.
凌宏仕 《广西经济》2005,(11):52-52
2004年,被誉为“中国锰都”的桂平市木圭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2%;财政总收入达540万元,比上年增长43.66%,为近十年增长最快的一年;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2005年1~5月,全镇完成税收385万元,增长37%,占年度计划的57.6%,为全年财税收入668.8万元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安乡镇企业要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有利因素为增长因素,充分发挥高安县的三种优势。1、发挥矿产资源优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高安境内地下有着丰富的27种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可形成相应的矿产基地。如独城、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镇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部郊区,是让胡路区所辖的唯一乡镇。 几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创建黑龙江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使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2000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2.3亿元,财政收入2858万元,人均收入4617元,连续七年保持大庆市第一镇的经济地位,其经济总量及财政收入连续七年在全省966个乡镇中排名第一。该镇1994年荣获黑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的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省乡镇财政收入晋档达标一级标兵单位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000年被省委、省  相似文献   

8.
今日大柳塔     
言珂 《当代陕西》2002,(9):44-45
位于神木县西北角的大柳塔镇,过去距县城最远、最荒芜、最偏僻,乌兰木伦河将该镇割为"孤岛",出入涉水,被当地干部戏称为"发配人的地方".但从1986年华能精煤神府公司进驻该镇开发举世闻名的神府煤田以来,大柳塔发生了巨变,200多人的小村庄发展为占地4平方公里、铁路公路交错、楼房林立、居住人口2.6万、商贾云集、辐射晋陕蒙边缘地区的经济大镇.2001年,全镇GDP达12亿元(其中镇本级4.8亿元),两税收入超2亿元,镇财收入10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  相似文献   

9.
定塘镇地处象山县中南部,陆域面积59.5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28个行政村。近年来,该镇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城建兴镇”四大战略,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了“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试点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镇、省级文明镇、省级生态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体育强镇、省级科普示范乡镇、省级蔬菜强镇、市现代农业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2008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将达17亿元,农渔民人均收入将达8500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夏布之乡”夏布生产重镇——分宜县双林镇,从1997年7月规模运作以来的4年时间里,夏布销售年收入从1400万元至3000万元不断递增,该镇仅此项人均增收1000多元。2000年该镇夏布总产值突破1亿元,其中出口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40多万匹,创汇1100多万美元,占全省夏布出口创汇总额的50%强。这是该镇依托夏布优势,做大产业文章,使之兴镇富民带来的骄人业绩。与国际同行联姻,是其崛起的第一个台阶。该镇拥有千余年加工夏布的历史,早在清朝就远销高丽朝鲜,民国初期是该镇夏布史上的第一个全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老区建设》2008,(10):40-40
襄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老区,总面积920平方公里。辖10乡6镇435个行政村,耕地82.5万亩,总人口80.2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许平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G311线和S103线、S238线、S329线交汇于县城;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20.5亿吨,是全省53个资源富县之一;烟叶生产驰名中外。1958年,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烟叶王国”。  相似文献   

12.
2014年,革命老区江苏省南通市五甲镇,扎实推进经济转型、特色城镇、生态文明、民生幸福、效能提升五大行动。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亿元、应税销售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91万元、到账外资305万美元、规模项目农业投入1.1亿元,超额完成土地流转任务。成为了南通市土地保护十佳镇、南通市平安法治镇。新常态呼唤新作为。今年,该镇将着力推进政府建设和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拥有20万亩八渡笋基地的田林县六隆镇曾被誉为“八渡笋之乡”。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种好管好八渡笋的同时,又提出了“种蔗兴农”的发展路子,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镇甘蔗种植面积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年,全镇种蔗面积已达64000亩,据估算,今年该镇农民仅种植甘蔗一项人均收入将突破2500元。  相似文献   

14.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万亩天然“紫荆花海”,被誉为“大秦岭天然绝景”。2006年以来,户县县政府投资1000万元全面改造了公园旅游步行道及环保设施,新建4公里架  相似文献   

15.
《湖南经济》2003,(12):63-63
2002年,新邵县小塘镇以撤乡建镇为契机,以“三个代表”为源泉,励精图治,富民强镇。去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1.4%;乡镇企业总产值4.5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6.2%;财税收入370万元;粮食产量达32880吨,同比上年增长1.8%;人平纯收入达1820元,同比上年增加5%。全镇上下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各项工作都有新起色。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科技兴农创佳绩一年来,我们紧扣“农”字撰“农”文,抓好增收减负和保持农村稳定两件大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农业总产值84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7.2%。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戮力同心 再造辉煌──盛泽镇擂响进军现代化战鼓吴依,盛韦早有“华夏第一镇”美誉的吴江盛泽镇,1994年,该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1.3亿元,人均2.67万元;集体资产总量达25.5亿元,对照省市提出的基本现代化奋斗目标,绝大部分已提前实现或基本实现.今...  相似文献   

17.
三乡镇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部,毗邻珠海,面积96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形似“聚宝盆”。三乡镇下辖16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当地人口3.3万,外来人口14万多,旅外同胞4万多,105国道贯穿全镇。全镇有水田1.6万亩,鱼塘6000亩,菜地3500亩、果地3000亩、山林面积5万亩。 三乡原是落后的农业镇,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000万元。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该镇致力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实施“工业立镇”、“小城镇大战略”,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不断提高城市化水  相似文献   

18.
双城市     
双城市于1814年(清朝嘉庆19年)建城设治,因境内有金代达禾、布达二古城,遂定名双城堡。在清史上双城被誉为“龙兴之地”,素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全市幅员3112平方公里,辖9镇,15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其中城镇人口17.5万,农村人口62.5万。  相似文献   

19.
李焱 《首都经济》2007,(8):17-18
怀柔区雁栖镇官地村2005年8月完成旧村改造,成为试点村中第一个完成旧村改造,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典范村落。完成旧村改造。发展起民俗旅游后,小村旅游接待能力提高了一倍,户均收入翻了一番。目前,全村50名劳动力基本从事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6.4万人,旅游综合收入5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72万元,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到2006年底,村级总收入670万元,经济纯收入289万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蒋涛 《湖南经济》2002,(2):24-25
一、镇级财政现状(一)收入增长乏力。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抓财税收入现已真正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的头等大事,一个镇百多号干部每年将近有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在促收,并且人人头上有指标,到过半或年终如果完不成任务,不但领不回工资,还得垫上二、三千元现金来交税。尽管促收力度如此之大,但收入还是质量下降。统计报表反映,2000年全县乡镇财政地方收入2414万元,比1994年增收85万元,增长3.65%,年均增长0.6%,不仅远远低于全县财政总收入年均5.85%的增长速度,而且远远低于全县国民经济年均11.26%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