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2月16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签发的第21号发改委令的颁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后产品轻工部分的淘汰类中被删除。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被禁14年后又将重返市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将面临何种局面,14年的别样历程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中国包装工业》杂志作为包装行业的权威媒体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专业性的报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自原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2月1日起实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第6号令,2001年4月23日发出《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文件,同年5月29日再次发出《关于餐饮企业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通知》文件,2001年12月28日,四部委又联名签发了《关于加强对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文件。原国家经贸委的“一令三文”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尽早推出历史舞台,让环保餐具尽快占领市场的整顿工作中显示出的决心与力度都是空前的。第6号令发布6年以来,各省市地方政府也都先后发布了命令,但做法不一。市场现状如何?“白色污染”究竟得到控制没有?等等问题已成为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地方政府、企业、外资企业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的出版,不仅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更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广泛热议。许多读者纷纷致信本社,就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解禁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的出版,不仅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时更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广泛热议。许多读者纷纷致信本社,就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解禁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达到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淘汰类产品。  相似文献   

6.
社会调查     
就在业界人士热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问题时,本刊记者走进了广大消费者,因为他们才是最终接受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最大群体。一次性打包餐盒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面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事件,消费者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是支持解禁还是持反对意见?对此,本刊记者走访了大众消费者。调查对象:25岁~35岁上班族不支持解禁。禁止的14年中,没有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我们的生活没有出现任何影响,其他材质的正规餐具完全能够代替一次性发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中国包装工业杂志社策划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正式出版,随着公众对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事件的关注,此刊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参考文献,成为专业报道领域的最强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被相关协会组织和专家作为专业资料送达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食品安全办公室,引起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包装工业》2013,(Z1):12-16
利国利民的大事此次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调整是按照科学合理、符合当今中国国情制定、修改的一件重要的、利好的大事。首先,从产品角度来看,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相对其他一次性餐具价格低廉。其次,经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卫生,无毒无害,质量轻、刚性好,保温隔热、耐油抗水、携带方便。第三,从环保角度来看,其质量轻,原材料消耗少,生产工艺简单,与其他一次性餐具相比更节能、环保。第四,前些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虽被明  相似文献   

9.
推广纸浆模塑餐具迎接绿色革命高潮杨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其中发泡塑料制造的一次性餐具和工业品包装衬垫的废弃物造成污染,因其影响面广,经济损失大,已成为治理环境的重点课题。发泡塑料的...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京召开"食品包装打假·维权·扶优工作会议",发布了该组织对一次性塑料餐具、发泡餐具调查结果及解读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对打假、维权、扶优经验进行交流。会议对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一年来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年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走访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近百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发现解禁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存在随意使用外购回收废料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标准混乱、以现有标准检测用废料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废弃餐盒无人回收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全球的关注和重视。我国也不例外,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痛下决心治理昔日忽略的环境污染。其中在工业方面以治理造纸厂废水为重点,在包装废弃物方面以治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为重点。然而,经过几年的整治,造纸厂 的废水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发泡塑料餐具尽管三令五申,仍不仅未得到有效禁止,而且还大行其道。生产“绿色环保餐具”的企业连连败阵,怨声载道,哀叹不断。本文就由“禁白”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屡禁不止导致一些地方生产绿色环保餐具的企业几乎全线崩溃、产品积压而停产、造成严重亏损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以期正确认识和处理包装与环保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员在其官方网站以第21号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在淘汰类目录中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使用于5月1日起合法化.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16日,随着国家发改委原主任张平签发的第21号发改委令的颁布,"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后产品轻工部分的淘汰类中被删除.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被禁14年后又将重返市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行业将面临何种局面,1 4年的别样历程蕴含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中国包装工业》杂志作为包装行业的权威媒体抢在第一时间做出了专业性的报道,《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特刊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包装工业》2013,(Z1):21-24
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的国际应用现状据专家介绍,当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除中国大陆外,世界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都在生产使用。其中,只有日本和韩国有立法回收产品;日本在使用上没有任何限制;韩国对一般即弃餐具制定了限制,但对包装用于如杯、碗面及出口产品不在限制之内。非立法回收协议,即指行业与政府(当局)协议自动回收的国家和地区有菲律宾、澳大利亚及中  相似文献   

15.
2013年5月1日,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正式解禁。就解禁后的工作开展和群众诉求,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经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PS发泡餐具是快餐业最适合的食品包装之一。但PS发泡餐具及其装备制造行业在过去的10多年中,错失了创新发展的宝贵时机。专家指出,当前我国PS发泡餐具及其装备制造行业的水平落后世界发达国家至少20年。  相似文献   

16.
起因发展——白色污染——两次(1999年、2005年)被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市场上出现了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以下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其性价比高、实用可靠、安全卫生,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推广应用。截至上世纪末,全国的生产量已超过50亿只,并已开始向美国、欧盟、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如福建一企业每月的出口量高达30多个集装箱。但由于当时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普遍存在随意丢弃废物的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21号令,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落后产品轻工部分的淘汰类中被删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属于包装行业中的一个小的行业,但却与民生息息相关。此产品14年前因回收不利造成白色污染,因而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此番解禁,引起社会极大反响。针对此次产业政策调整,2013年3月中国包装工业杂志社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重磅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令—一次性发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俭表示,在被禁14年之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重新获得合法市场地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性价比高,具有特殊耐油、抗水和保温隔热性能,原料消耗少和垃圾产生量低,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二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并不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元凶,加强回收管理和再利用才是消除白色污染的根本。同时,我国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再利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2013年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1号令,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目进行了局部调整,在淘汰类产品目录中删除  相似文献   

19.
1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发布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与密胺餐具的调查结果显示,抽检的塑料餐具七成合格,超市内销售的密胺餐具手续齐全,但国家10年前已明令禁售的发泡餐盒,在批发市场依然有销售。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EPS)对环境的污染已众所周知,对其造成的污染如何进行治理已成为各方面头疼之事。有些地方提出禁用,提倡用纤维类餐具或可降解塑料餐具替代,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是实践证明,单靠禁用是行不通的,因为禁而不止现象相当严重。究竟如何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