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华 《当代审计》2000,(6):24-25
《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以及其它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是我们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能。而审计工作质量是我们是否严格执行《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国审计规范》的具体体现。今年全省审计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提高审计质量为中心,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审计力度,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的工作思路。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严格审计…  相似文献   

2.
孙涌 《审计月刊》2007,(2):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依法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但从实际工作看,审计机关一直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为主要审计内容,对政府使用纳税人资金的有效性的监督远未履行到住。本文就我国审计的现状,分析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的关系,并提出审计机关在今后如何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过渡的粗浅设想。  相似文献   

3.
崔振龙 《中国审计》2004,(15):46-48
审计事项评价,是指审计机关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分析判断,并发表审计意见的行为.按照审计法的要求,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后要对所审计的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4.
效益审计是测试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的监督行为。《审计法》中确立的我国审计三大目标是真实、合法和有效,其中真实性是基础,合法性是基本要求,效益性是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审计法》中规定的属于国家审计范围的单位和有关项目,都可以进行效益审计,而效益审计是在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部门支出效益审计是当前行政事业审计的一项新课题,现对部门支出效益审计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一、开展部门支出效益审计,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监督。效益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效益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因此,不能把财政财务收支与效益审计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而应把它作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更加完整,这是审计法对国家审计的一项基本要求。二、开展部门支出效…  相似文献   

6.
如何搞好企业真实性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人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此题目。 一、明确指导思想 新形势下,企业审计的指导思想,主要内涵就是在强调真实、合法、效益三者间统一关系的同时,把审计重点放在真实性检查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是认真贯彻《审计法》的需要。《审计法》规定了审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二是客观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一、审计服务和谐社会是职责所系和形势所需《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职能, 担负着严肃财经纪律、维护经济安全、服务宏观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等重要职责,是党和政府监管经济运行的一支重要力量。党  相似文献   

8.
国家审计机关主要承担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进行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有要求被审计单位提报资料权、对被审计单位检查权、  相似文献   

9.
《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机关依法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但从这些年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审计机关一直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要的工作内容,而效益审计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国家审计对政府使用纳税人资金有效性的监督职能还远未履行到位。本文在分析开展效益审计现状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在未来大力开展效益审计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0.
审计是独立检查财政、财务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从这一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保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是审计的根本目标。在审计实践中,我们如何把握和实现这一审计目标,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理解和处理真实性与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看法。一、真实性与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根本目标一致真实,是指与事实相符。真实性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符合事实情况进行监督的行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真实性审计,对于保证国有…  相似文献   

11.
李金华审计长在1998年2月召开的全国深化国有企业审计座谈会上,就目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问题,明确提出了要把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作为企业审计的重点,在真实性上下功夫。这既为企业审计指明了方向,又对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的性质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审计机关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审计署根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38个审计规范中,《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实  相似文献   

12.
从审计概念上看,审计的目标可以分为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和效益性审计。但传统的审计是以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主,即审计目标是对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性发表意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要求,《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丁二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可见,开展效益审计,发现被审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损失浪费,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对县级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的几点认识□陈清水□一、对审计事项评价定义的认识《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第2条规定:审计事项评价,是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所反映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的综合评价。这...  相似文献   

14.
依法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确定的审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执法行为要遵守法律规定;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检查、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要监督财政经济领域法律的执行,...  相似文献   

15.
《审计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全面贯彻《审计法》,强化审计监督全面落实《审计法》,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审计机关的职责,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体现。经济越发展,体制改革越深入,审计监督工作越要加强。当前,财经领域中会计核算不真实、财政财务收支弄虚作假行为十分突出,这是造成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审计机关必须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职权,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真实性审计不是一种新的财务收支审计。企业真实性审计所说的真实性是相对企业会计信息虚假、不真实而言 ,而不应理解为只对会计事项的真实状况进行审计。真实性审计的实质是对资产负债表的真实状况作出评价 ,要履行这一职责 ,不能只审计会计事项的真实 ,或只审计会计事项的合法或效益 ,必须审计审计对象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目前强调真实性审计也是相对审计部门过去只审计企业的合法状况而言 ,真实、合法、效益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真实性审计仍然属财务收支审计范畴。二、企业真实性审计不能面面俱到 ,应突出重点。过去对这个…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金效益审计的做法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效益审计是《审计法》赋予我国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审计的必然趋势。国家审计署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把“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作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且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的工作思路,为今后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贯彻实施审计署五年规划,促进天津…  相似文献   

18.
1988论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马力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由此,真实性审计以国务院法规形式加以确定。十一年过去了,审计事业飞速发展,我们对真实性审计认识,从理论到实践的高度也日渐成熟。98年以来,真实性审计作为审计署一项重要工作已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做好真实性审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降低审计风险,更重要的是促进国企改革的深化,强化外部监督,防止企业弄虚作假,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面貌。开展真实性审计的原由审计机关是…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1号文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审计法所称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审计署2000年第1号令1月28日发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是规范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基本尺度。第三条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时,适用本准则。第四条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