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其行车作业人员岗位的合理配置是保证编组站运输有序、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为推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后行车作业岗位配置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分析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后车站到达、解体、编组和出发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考虑到编组站站型、列车作业类型、到发均衡性等因素,提出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优化方案及岗位配置模型,并利用新丰镇、武汉北、兰州北和柳州南站数据进行验算,证明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编组站所需配置的值班员数量,为今后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编组站行车作业人员岗位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编组站解编效率与现场作业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编组站作业自动化技术水平,针对解编自动化技术瓶颈,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编组站提钩自动化智能识别设计方案。阐述编组站提钩自动化智能识别的设计需求,从位置信息获取、作业过程监控、图像数据采集、信息数据处理等环节研究图像信息处理方法,重点研究智能识别流程,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与算法研究图像特征值提取与图像匹配识别技术实现方案。经验证,智能识别方案在试验中的平均可靠度达99.37%,为编组站解编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分析和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向塘西编组站现有综合自动化系统运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部分设备,完善各系统间联系通道,以及加强车站调度指挥决策、记录和统计分析功能等建议,促进编组站的作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年来铁路编组站作业计划自动化编制领域学术成果的分析,提出基于多Agent的编组站作业计划智能化编制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结合在丰台西站、郑州北站等路网性编组站现场调研情况,对编制开发的“列车接替计划动态仿真系统”软件,进行了实践效果说明。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流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铁路自动化编组站的作业效率,提出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基于MVC结构的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系统中建立工作流模型,增强了系统在息和应用集成中的适应性和扩展性,简化作业流程,精干人员业务,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武汉北编组站作业人员GPS系统应用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组站作业人员GPS系统集GPS卫星接收机等技术于一身,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对编组站现场作业人员进行监控管理.结合GPS系统在武昌南编组站的使用情况,探讨GPS系统在武汉北编组站的应用前景,并对完善作业人员GPS系统功能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提高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运输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深入分析郑州北编组站综合运输能力情况,对车站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全面探讨了通过改进作业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编组站综合能力的可行性,并以郑州北编组站为例进行了实证。  相似文献   

8.
襄樊北站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于2001年11月28日正式投入运用,根据该系统在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通过采用自动化驼峰作业预想控制法,将人的作业经验与自动化精确控制相结合,取得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动控制作用、提高编组站驼峰作业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述石家庄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各子系统主要设备构成、性能特征,以及在保证作业安全,提高作业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作用。系统深受现场作业人员欢迎。经过5年运营实践,显示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巨大优越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计划是编组站阶段计划核心工作之一,以适度降低现阶段人工编制计划工作量为切入点,将影响到发线运用计划分配优先级条件与干扰条件融入到发线占用资源分配优化模型中,设计股道分配规则,兼顾股道占用唯一性、均衡性等约束,以股道调整次数最少为目标,基于萤火虫算法,辅以计算机技术将其嵌入到现有的编组站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及测试。通过选取国内某编组站一班次实际作业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其作业效率比常规未考虑股道优先级和股道干扰条件的自动编制方案作业效率提高近2倍,比人工编制方法效率提高近4倍,大大减少人工调整的次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编组站运输生产效率,推动铁路调度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