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创新性地推动企业公民理念与实践的发展?这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12月2日,“2012第八届中国企业公民年会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围绕企业公民的“传承与创新”,与会企业、政府等各方代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8—2016年A股市场上市家族企业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二代处于代际传承准备阶段、参与管理阶段、共同管理阶段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二代处于接任管理阶段与企业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二代受教育程度对于代际传承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创新投入在一、二代共同管理阶段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绩效,在二代接任管理阶段则会显著降低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3.
天正 《三联竞争力》2006,53(7):40-41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很多第一代创业者们都来到一个共同的路口,即辛辛苦苦挣下的家业谁来经营?是否传给第二代?如何传给第二代?身后的家族将来作为企业台前的经营者,还是幕后的所有者?这些都是严肃、复杂,而又极具个性化的问题,并不为中国创业者所仅有。在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经营与传承至今都未有圆满的答案,但探索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7,(18):63
一个理想的金融生态的建立,需要企业、银行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产生突然的资金危机时,外界又该怎样施以援手?业如何自救?  相似文献   

5.
《销售与管理》2008,(11):87-88
最近,蓄电池修复行业在整个广告业炒得火热,蓄电池修复行业的深浅到底怎样,真的能帮人致富,一本万利吗?那么多的蓄电池修复企业,投资者该怎样选择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银河蓄电池修复仪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王少坤和广西柳州广东东莞等前来二次进货的加盟商。  相似文献   

6.
田巧云 《浙商》2012,(21):112-112
企业上市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未来,资本市场到底谁占主角,而中国企业又该怎样运用资本市场?前不久,在l訇湖南省上市公司协会与东方财富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力量—中国资本市场高峰巡回论坛(长沙站)”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课程教授陈亚民就中国资本市场的过去做了阐述,并就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哪些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的“主动权”发表了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炳辉  葛妹 《江苏商论》2023,(2):110-112
组合创业与家族企业持续成长有着各种复杂关系,创新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组合创业战略选择对于家族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以及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的优劣,组合创业对企业创新投入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本研究以340个已经进入二代传承的家族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2020年数据,考察二代继承人的学历在企业组合创业中的可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苏旭 《浙商》2009,(9):84-86
“该怎样放上去?放上去了怎样才不会掉下来?怎样放得高、放得稳?”在陈宝芳眼中,风筝就是人,就是企业。要放得好,就要“顺应自然,顺应风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现在正面临创业一代与二代企业家新老交接的高峰期。面对动荡的宏观经济环境,怎样保持基业常青?如何实现产业的传承?2008年10月25日,由((浙商》杂志、浙江卫视、钱江晚报主办,香艇书香会、阳光媒体集团承办的“中圃改革开放30年后浙商传承之道高峰对话”在杭州西子宾馆举行。阳光媒体集团主席杨澜与财经作家吴晓波、中欧商学院教授李秀娟,以及著名浙商吴良定、周晓光等面对面,共议这一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即将步入他们辉煌人生的后半程,以家族企业模式存在的众多民营企业家,必将面临企业的传承接班与发展问题。"民企二代"的接班大戏无可避免地拉开了大幕。这将是一场轰轰烈烈,皆大欢喜的喜剧,还是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悲剧,抑或是乏善可陈、庸俗无聊的闹剧?所有关注中国民营经济走向的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将家族企业传承进程分为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三个阶段,研究传承进程的不同阶段推动还是抑制了家族企业创新。本文利用2012-2014年A股主板上市家族企业的404个代际传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会导致企业创新活动的减少。具体而言,二代进入家族企业管理层参与管理或者二代与一代共同管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抑制了创新,即参与管理降低了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的投入,共同管理也减少了研发投入强度;二代接任董事长职位完成接收管理后,可能会重新推动家族企业创新,使之逐渐恢复到未传承前的创新水平。因此,传承进程的三阶段划分可以作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的理论基础,需要充分认识到传承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家族企业不能一味保护社会情感财富而忽视企业创新,进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务书屋     
历史演进很快,转眼间,企业从创业阶段迈向了守业阶段,企业家从第一代向第二代传承阶段,以及第一代企业家正在老龄化,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摆在了国人面前:怎样传承财富?而这一点恰恰是致命的,因为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家族财富传承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有的只是一个个富有家族不断衰败、受难的悲惨故事和传说。因而,难免出现了近几年来部分资产流向国外寻求避险的“安全性”转移。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尝试建立一个风险分析框架,深入分析代际传承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及经济后果。基于2004-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研究数据,文章以家族二代继任者成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时点作为代际传承始点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实施期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降低。与“家族—家族”类别的接班方式相比,在“职业—家族”类别的接班方式下,代际传承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负效应更明显;创始人弱参与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低于创始人强参与下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此外,代际传承通过企业风险承担这项路径引起企业会计绩效下降。  相似文献   

14.
刘建业 《中国拍卖》2013,(10):41-47
自2011年6月齐门第二代传人崔子范先生辞世.从此齐门二代传人皆成为古人.他们人虽已逝.但艺术传承并没有结束。在齐门第二代传人一生为继承发扬齐派艺术奋斗的过程中.还培养出了众多的中青年画家。这新一代艺术群体,在名师的教诲和自身努力下,成为传承齐派画技的第三代群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内地家族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内地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存在着企业家二代的国际教育背景与企业内部稳固的裙带关系相冲突,企业家二代怀揣现代管理理论却在家族企业中难立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教育方面、理论与国内企业实际结合方面和开拓新业务方面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接班政治学     
《新财富》2013,(8):10-10
伴随六成最有钱的民营企业家年过六旬,中国家族企业集中进入了接班季。接班绝非一蹴而就,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即使设计精密仍可能难免出轨,其中涉及无数细节安排。比如,富一代如何从小栽培子女,使得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多名子嗣时,企业股权要不要平分,管理权传长还是传贤,如何选择更匹配公司运营的“贤者”,并把握传递权杖的最佳时机?女婿和儿媳能否跻身传承行列?如何完善家族治理体系,避免家族与企业内派系林立、内斗消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分为参与管理、共同管理和接收管理三个阶段,探究了处于不同阶段家族企业的绩效情况以及二代推动的家族企业战略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利用2010-2012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的样本展开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二代进入家族企业高管,参与家族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战略决策,或者与一代共同管理家族企业,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影响;由于样本数量较少的客观原因,接收管理后企业绩效的经济后果关系未能得到证实;二代推动的战略转型对共同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在代际传承的共同管理阶段实施战略转型会降低原有真实绩效。  相似文献   

18.
《新财富》2013,(8):54-55
当创一代夫妻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几乎无疑能得到全部的财富,以及压力。对于传承,这种唯—性在增强彼此信任的同时也蕴含着高风险。从刘畅、宗馥莉、李星星等富二代上位之路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家庭中,企业的控制权和家族财富传承通常都会提前进行,以尽早确立二代的权威。  相似文献   

19.
声音     
《光彩》2012,(9):1-1
在整个资产或企业的传承过程当中,你可以传承企业,如果实体企业传承不了,也可以传承财富。如果财富也传承不了,有一样东西就非常重要,那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家族精神。只要创业的精神始终存在,一切问题都不必害怕。——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近期在谈及关于"企二代"接班问题时表示,只要创业的精神存在,家族企业的传承就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冀 《创业家》2011,(11):58-60
面对大企业的围堵,小企业怎样创新?如果不缺钱,又是否该拿VC的钱?这螳困惑与瓶颈,在论坛现场都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