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博  白雪菲 《活力》2011,(5):117-117
从解放初期配合外交政策中国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无偿援助开始,中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以特殊的方式为受援国建造了一个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标志性项目。1979年中国批准第一批四家企业在境外从事国际承包工程,从而带动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国际工程融资,同时阐述了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综合国际金融形势和中国现有国情论述  相似文献   

2.
从解放初期配合外交政策中国向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无偿援助开始,中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以特殊的方式为受援国建造了一个个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标志性项目.1979年中国批准第一批四家企业在境外从事国际承包工程,从而带动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对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事业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国际工程融资同时阐述了其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综合国际金融形势和中国现有国情论述了其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主要存在资金短缺、人才缺乏、经营体制以及缺少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在分析中国国际承包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企业体制改革、加强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等建议,为提高中国国际承包商的竞争能力提供参考意见.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对国际工程项目承包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中国的国际工程项目不再仅仅局限在亚太区域,在未来会逐渐走向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4.
国际工程承包施工的实践经验证明,在目前我国已加入WTO的情况下,要发展国际工程承包事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逐步占有重要地位,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经营管理工作的诸多环节中,施工索赔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业务。在国际工程中,施工索赔是决定承包施工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鉴于此目的,本文对国外承包工程中的施工索赔问题探析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要想持续经营,高质量发展也是企业必须恪守的不二选择,与此同时,国际营销作为经营的重要环节,也必须走上高质量之路。本文在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国际工程营销概念及实现路径,以期为中国工程企业国际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军。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的发展起点较低,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属于产业链的中下位置,综合竞争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的国际工程承包业水平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从事国际工程承包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走出去”的战略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但是除少数企业外,我们的管理水平仍然相对落后,投标阶段靠低价竞争,项目实施阶段则面临相当多的问题。其实单从设计、施工甚至设备制造来看,中国企业并不比对手差,有的方面甚至超过对手。我们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纵向看,过去的30多年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经营确实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毋庸讳言,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大环境分析,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如何使我国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工程承包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需要制定更有导向性的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和帮助企业走出去;而企业自身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来提升其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以优异的建筑技术、实惠的价格走向国际市场,但步伐被日益显现的资金短缺所阻碍。在分析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所能应用的各类金融工具的基础上,研究了可供选择的建筑型企业创新融资工具,并提出了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提升其在国外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婷 《企业研究》2006,(2):66-67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其实质就是以工程承包为载体。通过人员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达到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最终目的。在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人才的竞争对企业的影响将更加深远。单纯靠资本投入和机械设备等传统手段保持企业长期竞争力是远远不够的,竞争成败的关键最终取决于人才。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与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国际商务、投标报价.施工管理等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只有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为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才能真正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倡导,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不但给我国企业带来潜在的机遇,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此,深入研究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财务风险构成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旨在为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驹 《价值工程》2012,31(30):112-113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因此,我国的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发展中渐渐成熟,这也对我国的公路建设起到了奠基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令人十分担忧。由此,本文基于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孟凡丽 《价值工程》2010,29(6):141-141
近年来,建筑业在经历过多次改革的洗礼之后,仍然没有构筑成熟的建设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构建符合市场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程度进一步深化标准定额和工程造价改革,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王萍 《价值工程》2012,31(29):82-83
海原县属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地区,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群众生活最贫困地区之一。为了有效遏制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海原县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面对水利的持续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倩 《价值工程》2011,30(24):56-56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而言,选择优秀的承包商是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更甚至于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但是现在的招投标市场中,发包方在选择承包商这一工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工程项目发包方选择承包商的现状出发,指出这一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亚利 《价值工程》2013,(34):131-132
近几年来,本公司以市场开发、工程管理、经营管理为重点,依靠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公司的发展有了很快的进步。但是,仍有许多问题影响着企业前进的步伐。本文作者试图从企业文化建设、健全公平绩效考核、加大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待遇方面来论述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优化投资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是经济新发展格局的显著特点。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我国必须不断优化经济投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根据调查,我国经济投资环境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论文以经济投资环境的概述作为切入点,阐述经济投资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经济投资环境的具体对策,以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装配式作为一种现代化建筑类型,由于尚处于初步探索和发展阶段,因此在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的不规范问题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鉴于此,论文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以此为预期经济效益的获得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岩 《价值工程》2014,(10):80-81
建设工程投招标是建筑单位为获得施工项目而采取的一种竞争形式,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建筑市场的秩序。但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投招标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市场的秩序,本文主要根据投招标问题提出一些有效地建议,从而完善建筑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Enriching Ex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stract AS economic sociologists have been arguing for some time, markets are not to be abstractly opposed to other social relations but rather to be understood as embedded in them, and indeed subject to the same kinds of analysis as other social relations. However, many accounts of embeddedness explain it in structural terms and still operate with an impoverished notion of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relatively few cultural sociologists have considered cultural dimensions of economic action. I first argue that there is a rich agenda for cultural investigation which has yet to be fully exploited in economic sociology, and fascinating work on economic embeddedness which could be enriched with more culturally orient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I go on to distinguish three issues on this agenda which are more often collapsed, arguing that the meaning of markets should b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objects of market exchang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arties to market exchange,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orms of exchange. Distinguishing these three dimensions of market culture is productive because it links apparently disparate types of investigation and allows more precisely specified questions about their relations. Finally, I suggest that norms of market exchange are drawn from a richer symbolic repertoire than is usually imagined: reciprocity and redistribution, as well as market norms, are likely to be important as norms of mundane market action.  相似文献   

20.
刘少峰  黄晓洁 《价值工程》2012,31(16):96-97
中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受到中国市场的经济转型期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双重影响。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制度环境造就了中国既具有统一性又具有分割性的市场特征。为适应市场环境,建筑企业积极通过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适应环境的变化,但企业在横向整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