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5,(12):56-58
2005年9月22日,聆讯建行上市已获港交所通过,计划集资额可能达到80亿美元。从10月14日开始,建行就开始在香港招股,在短短的几天里,尽管建行招股没有交通银行踊跃,但香港投资者申购倍数也不低。可以说.此次建行上市已打破香港联变所的IPO(首次公开募股)纪录,并刷新2005年以米全球上市筹资额,它也是亚洲7年里最大的IPO。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陆续成功登陆A股市场,银行业市值继续扩大。光大银行上市申请获国资委批准,建行择机A股上市,农行则在股改和上市的进程中迈进。银行业在证券市场上的“话语权”将继续增加.[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信息点评     
上市并不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成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近期中国金融领域最引人关注的事件。近几年来,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沿着政府注资、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建立公司治理框架、择机上市这一改革路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的股份制改造相继完成,农行改革也蓄势待发。与此同时,几大银行纷纷叩开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大门,交行、建行、中行的IPO均获得了巨大成功。日前,作为境内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A+H股的同步发行上市,又将这一进程推向了新的高潮,预计将会刷新多项历史纪录,并创出全球企业新股发行筹资…  相似文献   

4.
《重庆与世界》2017,(1):70-71
重庆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国146家城商行中首家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内地城商行。  相似文献   

5.
代号 (8005)的裕兴电脑1月31日成功的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开市报5 .5元 ,比招股加升1 .3元 ,升30 %。历经波折之后 ,中国第一家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内地企业终于走进香港二板市场。早在去年12月在申请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中 ,北京裕兴是第一家通过香港创业板上市委员会聆讯并成功完成路演 ,12月8日却被中国证监会叫停 ,1月17日也是第一家完成手续获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据上市保荐人工商东亚总裁李国荣表示 ,另两间民营企业已在筹备下半年创业板上市 ,市场人士称裕兴电脑开了个好头。信息家电的先驱如果不是上市 ,北…  相似文献   

6.
9月3日重庆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9月4日重庆十家小额贷款公司获准筹建。9月18日市经委和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签署“携手共助小企业”备忘录,建行17家支行与重庆40家小企业签订了贷款协议,建行将集中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3.5亿元。  相似文献   

7.
农行上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收官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有三家上市,农行虽然赶上了末班车,但距上市还要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国务院常务会议2008年10月21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专家认为,股改方案通过后,农行距上市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农行将推进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然后择机上市。此外,如何平衡盈利与服务"三农"之间的关系,妥善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也是未来农行完成股改需把握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葛萍 《改革与开放》2011,(10):15-16
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首批试点以来.截止2009年底.己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1562家.股改实施基本完毕.从2008年三一重亡第一家股改公司上市全流通到2009年7月6日巾吲银行首发限售股解禁.沪深股市A股流通股污超非流通股.达到51.07%。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五大银行-交通银行已走完证监会"股改六步走"中的前三步,其相对更强的市场化特征,仿佛要走在中行、建行前面上市。但交通银行如何在增资扩股方面保证安全?如何对待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的偿还风险?如何建立难度最大的现代银行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内银行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来评估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就得看国内银行体系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于银行体系占圉内金融体系融资的比重达90%以上,因此中国银行体系风险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在四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完成之前,中国银行体系是一个不良贷款率高、风险较高的体系。但三大国有银行股改上市之后,国内银行业成绩斐然,特别是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海啸中,更是体现出国内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香港财华社7月15日】已经成立股份公司的四大国有银行之二——中国银行(中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建行)预定改制引资上市计划已是棋到中盘,在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以25亿美元购入建行9.1%股份一周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也与中央汇金公司(汇金)签署协议,以约14亿美元的价格洽购建行5.1%的股份,并且两者承诺将在建行IPO时分别认购5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股权。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行、建行上市的冲刺阶段,防范大案要案,营造健康良好的经营环境,对维护银行形象和声誉,确保中行、建行成功实现股份制改造和顺利上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距离外资全面进入的“前奏年”,自然发生的事情比较多。在很多百姓还认为国有四大银行不可能有什么新变化的时候,建行、工行、中行不仅“变身”成立了各自的股份制公司,其中,建行更是率先在香港上市。很多股份制银行也在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内部机制改革等措施来争取上市之路。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也稳步推进,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也不同程度地推进了适合特点的改革。而这背后.是一个个银行自身的“突破”。 在原来,指望在国有银行得到“笑脸服务”简直不可想象。银行改革开始后,让百姓开始慢慢相信国有银行也可以提供人性化服务。 在原来,当人们一说到银行风险,首先想到的便是巨额的不良贷款。1995年。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四级分类为20%,1997年达到30%,1999年上升到近40%。此后,国有银行不良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如何建立金融创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中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国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政策措施,金融改革已经全面提速。但是,这个提速对银行业来说,基本上是以上市,特别是中行和建行两家银行上市为主旋律的。  相似文献   

15.
在通过联交所聆讯后,中国银行加紧启动赴港上市的一系列程序。从2006年5月8日开始,中行开展了途经中国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全球路演,参与此次路演的人员包括中行董事长肖钢在内的高级管理层,阵容十分庞大。继建行后,中行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第二幕。  相似文献   

16.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2):33-33
中信集团启动股改欲整体上市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集团的股改目前已启动,并计划于明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中信集团有关人士此前曾表示,整体上市能更好地实现各个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在中信集团庞杂的业务体系中,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达38家(这些子公司同样也控股参股了众多企业),其中10多家控股参股企业为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境外上市,外界认为,  相似文献   

17.
一周公司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2):33-33
中信集团启动股改欲整体上市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信集团的股改目前已启动,并计划于明年在香港整体上市。中信集团有关人士此前曾表示,整体上市能更好地实现各个子公司间的协同效应。在中信集团庞杂的业务体系中,其拥有的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达38家(这些子公司同样也控股参股了众多企业),其中10多家控股参股企业为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境外上市,外界认为,  相似文献   

18.
《西部论丛》2005,(12):48-51
10月27日,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这是中国政府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两年来,首家实现公开发行上市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此举受到海内外的积极评价,称其是中国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改革的分水岭。建行的上市拉开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的序幕,给海外投资者带来了分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的机会。而对于建设银行来说,上市仅仅是银行改革“破茧之旅”的第一步。正如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所说,挂牌上市.不是股份制改造的完成。而是宣告了一个新的开始。建设银行将勇敢地接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对全体股东切实负起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一周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0,(47):15-15
淡水河谷在港上市全球最大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香港上市近在咫尺。据12月1日香港媒体报道,淡水河谷已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将于12月8日在港上市。淡水河谷将成为酋个在香港上市的巴西公司,也是香港的第一只预托证券(HDR),不会发行新股集资。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40):50-50
中国建设银行将是首间来港上市的内地四大国有银行,市场除了关注建行破纪录的庞大集资额外,建行上市亦标志着内地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进程,高盛证券昨天发表有关内地银行改革的报告,根据CAMEL风险评级制度(以资本充足比率、资产质素、管理、盈利与流动资金水平评级)衡量,内地银行的风险是全亚洲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