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瞭望角     
《中国老区建设》2006,(7):23-24
用干部岂能“换亲”?换届中的“届末现象”令人忧,农民工“底层化意识”危害大,歧视农民工进城的规定将被取消,警惕反社会晋性犯罪[编按]  相似文献   

2.
李晋川 《魅力中国》2011,(17):157-157
在强调自我教育和终生教育的今天,素养的培养被格外强调。什么是素养?初中英语学科素养包括哪些?我们学校95%以上是农民工子弟,他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我们只有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下面是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在以劳动力换取价值的同时,他们与企业的融入问题更是值得思考,尤其是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制造企业管理再次面临转型.制造行业的企业文化中,农民工将如何自我定位?企业管理中,农民工的个人规划又将走向何处?文章就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工在经济、政治、人格等方面表现出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首先我们要肯定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民的城市居民化和农民的工人化、乡村的都市化这样一些结构性转变是必然的。我们现在特别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当然研究农民工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还好一些,但是总的说来,在目的上是要表达自己的道德同情。政策性歧视、观念偏见、利益分歧与冲突是其主要原因。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从政策合理引导农民工流动、建立和完善增进社会公正的有关制度、创造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农民工适应城市社会的能力、尊重和保护农民工维权意识等多方面努力。农民工问题只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对中国社会来说,我们要进一步推进社会结构转型的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5.
河南汝州农民工滕振国,经刻苦自学,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业无门,仍以农民工的身份重新打工。这是他经营人生的失败?还是当今教育的就业之殇?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候才出现的,从第一代农民工到新一代农民工都为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和农民工结构的变化,农民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更好推进农民工发展?总的来说,要多管齐下,积极推进农民工创业,加大对农村和农民工政策支持,推进农民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道:有没有可能准确统计出农民工失业和返乡数字? 崔传义:农民工在城市相对集中,在农村则分散在各个村庄。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农民工外出就业和返乡的信息系统。过去只是通过1%、每年一次的调查来掌握。沿海和各地方政府正在逐步建立这方面的制度,但现在要想把农民工回流情况很精确地统计出来,困难很大。  相似文献   

8.
一个小小的西部村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先后有6人因患同一种怪病丧失生命,而他们都是从安徽凤阳砂石企业打工返乡的民工。谁能给农民工安全的劳动保护?谁能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谁又能让农民工在谋生路上不再付出生命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决定农民工涌向城市有两大因素:一是城乡收入的差距:二是城市对农民工的需求。这两大因素具有鲜明的变量波动,如果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宽松,农民工的流量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那么,全国农民工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准确数字,在统计概念上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有两个数字可以参考。一是乡镇企业的就业人数,二是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的就业人数。据有关统计,2004年前者为1.38亿,后者为1.02亿,两者相加为2.4亿。但这两个数据有交叉重合,乡镇企业就业人数中有一些不是农民工,农村劳动力到乡以外就业人数又不包括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此外,有些乡镇企业改制后不再纳入乡镇企业就业人数的统计范围,但一线工人仍然以农民工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一个农民工在哪?恐怕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疑问将会频繁提出。农民工减少,是中国经济优化的体现——它是对改革初期不均衡发展战略的修复,是对农民工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独特现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举措。江苏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民工就业大省。文章在总结江苏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促进江苏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工市民化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2.
过去说金融危机,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说金融危机,却成了我们身边的事儿。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600万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金菊 《当代陕西》2010,(7):32-32
记者:你用23年时间成为高级工,又出书,当劳模。你最大感受是什么? 巨晓林:要改变自己命运,就得有决心,有恒心,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感谢组织培养了我,中铁电气公司成就了我,感谢伟大的时代,为我和像我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农民工搭建起了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要坚信和树立“农民工也能有大作为,也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信念,努力工作,做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理想的新时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2月17日,旨在帮助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解决就业和生活困难问题的全国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正式启动。本刊记者就“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采访了全总新闻发言人、宣教部部长李守镇。 进一步叫响做实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 记者:全国总工会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李守镇: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相似文献   

15.
过去说金融危机,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说金融危机,却成了我们身边的事儿。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已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600万大学生就业陷入困境。面对如此沉重的压力,我们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改变,农民工享受国民待遇的重要性,已毋需太多讨论。令人担忧的是,在各种配套改革没有跟上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近日提出的取消城乡户口差别的举措对于城市中的“外地人”有多大意义?相关各部门如不出来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喧嚣热议的户籍改革又能持续多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民工权利之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乾 《发展》2010,(6):100-101
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几何时我们把他们当作廉价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重要优势资源,但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如今面临民工荒我们应当反思什么?其实反映的是有关制度所导致的缺陷,最根本的原因是民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严重受损。民工荒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是民工用无声来保护自己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  相似文献   

18.
落实农民工保障要从制度着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为城镇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社会保障现状却不尽人意。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如何得到有效保证和落实?从制度创新入手,寻求制度支持是问题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城市里的“乡下入”生活境况究竟如何?笔最近走访了北京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等区县的部分农民工,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工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犹如“候鸟”,沿着“欠发达农村——打工的城镇——欠发达农村”这三点一线“路线图”,年复一年循环往返飞行。“候鸟”知多少?农业部2008年8月提供的数据是: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