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3年全国第一次低合金钢工作会议,把发展低合金钢生产确定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项重大技术决策.鞍钢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低合金钢的指示和一系列技术政策,在“六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国家科委和冶金部下达的10项低合金钢攻关项目.这些项目于1985年全部达到攻关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低合金钢的品种增加,质量提高,产量大幅度增长.鞍钢1957年研制生产的16M_n,是我国第一个低合金钢品种,年产量仅近万吨.经过“六五” 期间科研攻关和科研成果转产,低合金钢的品种增加到68个,产量增长到146.5万吨.低合金钢产量占钢总产量比,由1981年的12%提高到1985年的20.2%,比1981年净增低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全国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乡镇煤矿的高速度发展。全国煤矿总产量1985年达到87228万吨,比1980年增产25215万吨,其中乡镇煤矿的增长量占67.26%。“六五”期间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8%和4%,均低于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而乡镇煤矿则为20%,比七十年代年平均增长速度高7%。1970年以来,这三类煤矿逐年发展速度见图。乡镇煤矿在全国原煤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80年的18.32%,上升到1985年的32.47%。这支异军的突起,使持续多年的全国煤炭供需紧张形势转向缓和,  相似文献   

3.
一、山西省乡镇煤矿发展概况山西省乡镇煤矿“六五”期间共生产原煤3亿吨,占山西省煤炭总产量的35.67%。平均每年增产1185万吨,平均增长速度24.7,%。1985年产量达9053万吨,相当于三个半大同矿务局的产量。如果这些产量由统配矿承担,需要国家投资200亿元,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六五”期间,全国增产煤炭2.5亿吨,乡镇矿占60%。进入“七五”以后,由于我国煤炭供需暂时缓和以及运力紧张,乡  相似文献   

4.
沈阳冶炼厂是1936年投产的老企业。解放前只生产铜、铅,建国初期增加了生产锌的设施。从1953~1983年的31年中,生产基本未停,技术改造没有间断,更新了建厂初期使用的全部设备,增加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综合利用水平。如今,沈阳冶炼厂已是我国生产铜、铅、锌的重要基地之一,1983年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1982年(1983年外界原料供应不足,限制了生产能力发挥)与1952年相比,铜、铅、锌产量增长7.2倍,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5.
“六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钢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00多万吨,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钢材市场供应非常紧张,进口钢材量逐年增加,“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40%以上.根据本世纪末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测算,全国钢材需求量和预期达到的钢产量之间仍有比较大的缺口,平均每年需要进口的钢材,预计仍不会低于1500~1800万吨.进口这些钢材大约每年耗费外汇60亿美元.鉴于“七五”期间计划对钢铁工业的投资有限,研究如何利用国外资金加速钢铁工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服装出口大国,“六五”至“九五”期间,我国出口服装生产年增长速度一直高于行业生产增长速度5-10个百分点,使我国服装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快速提升,行业生产对出口的依附性也逐年增强,出口金额占世界服装贸易总额的六分之一。我国的服装产品出口到世界220个国家和地区,2001年出口各种服装125亿件,其中,梭织服装出口47亿件,占国内梭织服装总产量的41.84%;针织服装出口78亿件,占国内针织服装总产量的67.5%。  相似文献   

7.
中国燃料油市场2009年回顾及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危机以及国家加大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等大背景下,2009年我国燃料油表现消费量同比减少17%,为3395万吨,并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受燃料油消费税提高和炼厂转产沥青等因素的影响,燃料油产量为1857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9%.在地方炼厂大量进货和保税船供油走高拉动下,全年进口燃料油2400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突破70%,创历史新高;保税船供油需求坚挺和"复出口"贸易活跃带动燃料油出口显著增长,全年出口燃料油862万吨,同比增长19%.2009年国际原油上涨带动国内外燃料油价格大幅上升,下半年国内燃料油价格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受高额消费税等因素影响,预计2010年国内燃料油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终端消费行业仅有船用燃料油需求保持增长,地方炼厂再加工、高耗能行业和电力行业用油都将出现萎缩.预计2010年我国燃料油需求量为3170万~3270万吨,较2009年减少4%~7%.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六五”期间,我国原材料①工业有很大发展,钢材和水泥实物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率分别达到8.34%和14.5%,有色金属产量平均每年递增5%以上,化工原料和农业为轻工业提供的原材料都有较大增长,按常规来说,原材料工业总的发展速度是较快的。但1983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特别是工业生产以每年递增20%以上的超高速发展,基建规模不断扩大,使原材料供求矛盾加刷,向供不应求的方向发展,1984年到1985第三季度发展到了高峰。1985年末到1986年初,虽然供求矛盾有朝缓和方向发展的动向,但在短期内难以达到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空煤油市场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的煤油产量为96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151万吨,同比上涨9.7%;累计出口煤油371.1万吨,同比增长38.1%.其中航空煤油出口量同比增加38.5%,至364.7万吨;煤油进口量达到562.2万吨,同比增加70.9%,其中航煤进口量增加72.8%,至542.8万吨.2006年中国航煤进出口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主要以保税仓库货物方式进口,但所占比重下降;2)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航煤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6%以上;3)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占航煤进口份额的90%;4)航煤进口企业前三甲的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近70%;5)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航煤出口转为以保税仓库货物和来进料加工出口为主;6)出口集中于航空业发达的省市或有来进料加工资格的炼厂所在地;7)对中国香港、美国和中国澳门的出口占航煤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8)五大公司的航煤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预计中国2007年和2010年的煤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增至1200万吨以上和1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9月产量继续增长,同比增加15.47%,锦纶进口17.30万吨、同比大幅减少18.24%,出口数量基本持平。因此,2007年1-9月锦纶表观消费量为85.6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54%。  相似文献   

11.
一“六五”期间,全国地方国营煤矿在矿井严重失调、投资一度中断的情况下,由于发挥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靠政策扶持,靠技术进步,靠企业改革,才稳住了阵地,并使生产和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一是原煤产量稳步增长。由于国家和各省(市、区)采取扶持政策,积极调整生产,扭转了1979年到1981年连续三年产量下降的局面,从1982年开始,稳住了阵地,产量逐步回升。1985年产煤18278万吨,比1980年净增3562万吨,平均每年净增712万吨。  相似文献   

12.
<正>一、2013年民营钢铁回顾2013年伴随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在产量、品种质量、节能环保、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方面新的成就,粗钢产量达7.79亿吨,同比增长7.5%,产钢已占世界总量的48%;全国平均日产粗钢213.42万吨,处于历史高位;累计出口钢材6234万吨,同比增长11.9%;净出口4826万吨,同比增长14.7%;全年进口铁矿石81941万吨,同比增长10.2%,进口均价129.03美元/吨,较2012年增加0.72美元/吨;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3亿吨,同比增长8.9%;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综  相似文献   

13.
(一) 由于我国六五期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民收入由1980年的3,688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5,48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10.4%,而1985年的增长率还要大的多。国民收入的增加,促使社会购买力也在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1980年2,140亿元预计提高到1985  相似文献   

14.
一、在财政上给予扶持1.增加煤炭工业投资。波兰1951~1955年为181.65亿兹罗提,1981~1986年增至2189亿兹罗提。苏联1971~1975年为83.4亿卢布,1981~1985年为135亿卢布。英国1973年为0.68亿英磅,1983年为8.26亿英磅。印度1975~1985年为480.48亿卢比,而1986~1990年将增至1232亿卢比。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六五”期间累计生产原煤8.38亿吨,其中乡镇煤矿产量占35.6%,仅1984年和1985年乡镇煤矿产量比上年增长幅度分别为39%和26%,充分显示了乡镇煤矿的优势。但进入“七五”以来,乡镇煤矿发展速度减慢,1986年比1985年减产0.26%,1987年比上年产量仅增长3.18%。地方乡镇矿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保证地方乡镇矿具有足够后劲,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原煤产量已由1949年的3243万吨上升到1986年的8.94亿吨。从1953年计算,年平均增长率为8%。随着原煤产量的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钢材的消费量也在大幅度增长。1953年煤炭工业仅消费钢材5.697万吨,1986年上升到214.348万吨(不包括地方国营和乡镇个体煤矿消费量,下同),净增209万吨,年均增长率11.6%,高于煤产量的增长速度,也分别高于同期全国钢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10.6%及  相似文献   

17.
“六五”期间,冶金工业战线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立足现有企业“挖潜、改造、配套、扩建”的新路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钢产量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六五”计划的指标,1985年产钢4,666万吨,在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中仍居第四位,特别是近三年来每年增产钢30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绝无仅有.1985年地方钢铁企业蒸蒸日上,年产钢已达到1,000万吨以上.黄金生产土洋结合,增长较快,1985年产量比1980年增长57%左右,全国还出现了21个年产黄金万两的县.稀土生产异军突起,迅猛上升,1985年的产量比1980年增长了五倍.钢材的品种增加,质量不断提高.1985年按国际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400万吨;以低合金钢为重点的高效钢材,五年内增加到700万吨左右.更可喜的是,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成绩,五年内共节约标准煤超过1,000万吨.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5年实现利税130亿元.连续四年实现了产值  相似文献   

18.
(一) “七五”的五年间,宜宾地区地县煤矿原煤产量先后跨上30万吨、40万吨两个台阶,产值每年净增100多万元,1990年达到了1100万元,增长速度高于区内工业生产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亏损比“六五”期间减少一半,上交税金增长112.6%,翻了一番多。多种经营产值五年内增长1.23倍,在煤矿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33.43%。固定资产原值比“六五”期间增加1倍,净值增长了47.8%。职工生活有所改善,1990年职工平均收入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柴油市场的特点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柴油生产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为主.2005年,我国柴油产量增加9.5%,至1.1亿吨;柴油需求在连续两年的强劲增长之后,呈现6.3%的平稳增长态势,表观消费量达到1.1亿吨.从消费结构看,交通运输业和农业占柴油总消费量的80%以上;从消费区域看,华东、中南及华北地区近年来约占全国柴油消费量的3/4,而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仅占全国消费量的1/4.我国柴油进口量近年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态势;广东、浙江两省柴油进口量稳居各省市前列;柴油进口来源地较为集中,主要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2005年,我国通过来进料加工出口的柴油占全国柴油出口量的比重比上年增加18.3个百分点,至85.9%;以保税仓库货物和保税区转储方式出口的柴油占总出口的比重同比下降17.8个百分点,至13.5%.越南稳居我国柴油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榜首,贸易方式几乎全部为来进料加工.预计我国2010和2015年的柴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5400万吨和19400万吨,2005-2010年、2010-2015年柴油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4.8%.  相似文献   

20.
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1-5月中国国内原油和油品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石油进口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但实际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市场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国家在石油上游生产、贸易领域以及节能和开发替代能源等方面出台的新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石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预计下半年中国实际石油消费量的增长仍将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石油供应增长加快,市场供应偏紧的状况趋于缓解;石油需求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年表观石油消费量将达到3.53亿吨,同比增长9%左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关联程度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