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村级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要求.今年"两会"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依靠国家投入资金的扶持,更主要是靠广大农民发展多种经济,除种植和养殖业外,还要发展农业中的工业,农民的工业、农村的工业.如我国乡镇企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在促进国民经济高涨,增加区域经济活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成本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城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民占全市人口80%,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此,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他们按国家、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加大投入,夯实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必须加快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要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从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入手,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农村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经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为迫切的要求,是要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广大农民。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培育一代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农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农民知识贫困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农民的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要解决农民知识贫困问题,就要解决农村的教育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闭幂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将为未来的农村改革确立方向.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需要我们党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曾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从根本上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要解决农业、农村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农民权益问题.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政治性的历史任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期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战略举措.如何深化对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实行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吸纳能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发展县域经济的步伐。县域经济不仅是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支点和载体,更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辽宁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省直和各市、县(区、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呈现出"结构改善,发展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为更加全面了解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工作重点,记者走近了辽宁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处长张洪晨。  相似文献   

12.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外乡村建设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既是对国际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改造的经验总结,也是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出路.英、美、日、韩等国家在乡村改造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等,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科学规划、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以及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等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正在迅速展开,"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减免农业税"等一些积极的导引政策和经济手段相应出台.然而,农村如此之大,农民如此之多,基础如此之弱,只等城市和工业"拖"未必能拖得动;在财富积累、资源存量并不丰裕的情况下,期望靠"予"的方式让农村尽快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改变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就要从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开始,由"新"入手,让农民得"新知"、有"新解"、出"新招",不断释放新农村发展的内生力量.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思维习惯、文化观念等,从而真正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因此,探索转型期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与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农业国,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的重大问题。中央和国务院一贯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民苦、农民累、农民穷的现状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想农民之所想,果断地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解决"三农"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惠及农民的重大政策措施,使9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农业,关注农民,建设农村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工作带来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里所指的“新型农民”,不仅仅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而且是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兼备,全面发展的农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通过以各类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进而带动农民群体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和造就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扎实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三农”工作是全党、全省、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农村人才开发工作也应当成为人才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进一步搞好农村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9.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塑造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民实现了小康,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为此,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在《关于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比较优势,克服比较劣势,依托本地优势生产要素,参与市场交换和市场竞争,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体系,县域经济要以特色经济为方向,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前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上、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新农忖建设涵盖了“三农”工作的主要方面,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农村工作的一条工作主线、推进农村发展的一个总纲,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发端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还将起到带头作用,乡镇企业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实现产业带农;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渠道和载体,实现就业带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动力,实现龙头企业带农;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财力保障,实现财力带农;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实现辐射带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