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勒川 《中关村》2024,(1):36-39
<正>2022年中关村新设科技型企业3.2万家,平均每天新设科技型企业90家;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拥有独角兽企业114家,较上年增加12家,数量始终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12月26日,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关村指数2023”。指数结果显示,中关村总体呈现创新强、结构优、运行稳、活力足的高质量发展特征,2022年中关村综合指数突破300大关,达309.5,较上年提升21.7。在五个一级指数中,创新引领指数增长最快,较上年提升58.5;开放协同指数、双创生态指数和宜居宜业指数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指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1,(4):78-78
3月1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国资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与华夏银行联合推出的“龙舟计划闪耀科技金融”信贷创新推广活动,在北京世纪金源酒店拉开帷幕。此次活动标志着华夏银行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模式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3.
黄威 《中关村》2006,(3):41-42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近期完成的调查显示,中关村企业虽然普遍认可园区近年来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中关村的整体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群体不断迈上更高台阶,还需要大力营造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关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弘介绍,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具自主创新基础的区域之一,其创新能力应在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目前现状与区域优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企业自身看,存在着缺乏技术创新资金、技术积累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专业化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4.
隋振江 《中关村》2012,(6):26-26
海淀区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聚集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优秀人才,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当前,海淀区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重大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中关村人才特区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5.
张宇 《中关村》2006,(5):126-127
永丰基地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组成部分,是中关村海淀园下属的一个重要的新材料方面的科技园。从2001年3月份开始开发建设到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达到“九通一平”的国际标准。短短的五年中,永丰基地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发展。五年来的产业促进和招商引资,已经有近60家企业选择永丰。这近60家人驻永丰基地的企业在规模上一类主要是大型企业购地建厂,另外一类是中小企业以购买或者租赁现代企业加速器的形式进入永丰基地。五年的精心经营,永丰基地在产业方向上主要集中在“新材料行业的科研、生产型企业”和“以电子…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2,(10):17-17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召开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与发展院士恳谈会,诚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有关专家就中关村核心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据悉,海淀区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已经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夏颖奇 《中关村》2013,(5):20-21
中关村的历史就是一部突破的历史。一代代创业者前赴后继,书写了“勇于变革,敢为天下先”的中关村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成为中关村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沙磊 《中关村》2008,(12):14-17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吸引力,召开这么一个中关村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论坛。事实证明,无论是论坛层次、论坛规模还是演讲嘉宾水平、参会踊跃程度都证明了此次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规划是以后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将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和企业,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规格论坛,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9.
马文良  CFP 《中关村》2006,(9):68-70
八载风雨兼程,第九届中关村电脑节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如今中关村电脑节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年度盛会,它是海淀中关村向世界传递信息的窗口,是海淀中关村走向国际化的桥梁。它已经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个重要品牌,成长为海淀中关村的一张重要“名片”。随着九月的来临,我们又将迎来新一届的中关村电脑节,中关村电脑节正在展现出它勃勃的生机。“创新”飞扬中关村“中关村创新”是历届电脑节的灵魂,第九届电脑节亦是如此。今年电脑节一切活动设计都是源自“中关村创新”,在“创新、和谐、卓越”的主题下重点围绕“中关村…  相似文献   

10.
马文良 《中关村》2015,(4):49-51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韩柏告诉记者:中关村要从存量挖掘潜能,主要依靠对现有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的改造、优化和升级,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创新社区模式正是解决之道。中关村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史。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中关村已经形成了160多个特色产业园区,随着2013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到"一区十六园",中关村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从以企业聚集为重心的1.0版本过渡到现阶段以产业集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故事     
每年春天,中国有一个“两会”。“两会”期间,中关村的“知本家”纷纷走上政坛,关心国是,议论风生,“吹皱一池春水”。“联想”柳传志感悟中关村的变化,印证了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星微”邓中翰“参加政府工作报告修改稿的座谈,提了5点修改建议,有2点被吸纳,一个是关于原始创新,一个是关于吸引人才。”冯军高举“爱国者”的大旗“自主创新产业报国”。“用友”王文京坦言“软件产业还需‘硬’政策”。  相似文献   

12.
程桔华 《中关村》2006,(10):34-43
科技发展是重要的战略选择,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的目标,如何把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贯彻到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中去?中关村是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产业的重要发展基地,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探索具有中关村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的发展模式,是本届中关村电脑节的重头戏。来自各国、各地的精英人士,在这里会聚,交流感情,交流经验,促进交流,促进发展。中关村发展论坛具有特殊的意义。科技创新是中关村的原动力张景安(科技部秘书长、科技日报社社长)国家富强是民族力量的主导。世…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2004,(3):72-72
日前,中关村唯一的国家级商务建筑——中国电子大厦在中关村广场所有项目中最早进入了内装阶段。中关村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基地,国内外电子、IT和相关企业均把中关村视为开拓、占领中国电子信息市场的核心阵地。不过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行业特色鲜明、品牌企业汇聚的世界级商圈里,一直没有一个像CBD“国贸”那样的领袖型核心建筑。因此,北京市在“十五”规划中,将中关村广场规划作为“科技兴市”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决策使中关村从此有了“心脏”。  相似文献   

14.
卫汉青 《中关村》2008,(11):9-9
中关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纵然有百种解读,一言以蔽之日:“创新文化引领中关村前进”!我们高兴地向读者报告,在北京市文联、中关村管委会、中共海淀区委和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即将面世。“艺术中关村”,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形象地展示改革开放30年的风雨历程,艺术地反映中关村开拓创新20年的发展道路,热情地描绘中关村的精神风貌。“艺术中关村”是为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企业与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而打造的一场别开生面、卓尔不群的艺术博览会。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14,(1):16-16
辞旧迎新之际,回顾中关村核心区去岁改革创新举措,令人心潮澎湃。《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展“三年路线”、践“五项工程”,是新时期创新发展的升级版。“核心区中小微企业助力计划”破解小微企业的诸多困难,迎来小微企业发展的春天。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4,(8):18-18
中关村管委会传来喜人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创新创业经济”成为北京中关村一张耀眼的名片。技术创业成果填补空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完善、创新型企业走向国际……这正是中关村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创业内生动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4,(4):18-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发展的重要讲话,在中关村引起强烈反响,中关村立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座谈会,来自中关村的知名企业界家、投资人、学者和京津冀节点城市的领导同志,就率先实现创新驱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畅谈思路;就率先实现“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进行交流。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区域创新合作有“四个”要点:一是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戴卫 《中关村》2009,(5):58-61
今年3月13日,国务院做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批复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戴卫同志以《依靠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努力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为题,全面介绍了中关村20年来创新发展的情况。特别是根据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提出了“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向那里去”的重大问题。为此提出的“政策”、“特征”和“举措”,很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马微 《中关村》2011,(1):66-67
作为“创新中关村2010主题活动”新增一项内容——”全球创新技术发布活动”,凭借华美资讯协会以及海淀园的资源优势,为中外企业搭建“零距离”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0.
杨祖茹 《中关村》2008,(5):24-29
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每个企业在其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必须注进新鲜的血液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中关村的20年也就是创新的20年,在这个大舞台上,很多企业因为走在前列而发展为在国际上很有竞争力的企业,有的因为停滞不前倒闭。在这个风云变化的竞争中,如何吸取别人的创新经验为我所用,事关重大。这些年,创新体系建设在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海淀园创新历程”研讨会着重从“创新历程”开始,力图系统地总结这20年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同时科学地谋划未来,使中关村海淀园进一步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