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邱隽一 《价值工程》2013,(30):126-12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面临房地产信贷规模增长过快、房地产融资过分依赖银行信贷、信贷管理内控执行不力、银行同业竞争无序和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力度、增强政策措施的协同效应、健全房地产信贷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一方面,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系统,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规模高度关注,并通过“窗口指导”等多种方式要求商业银行从严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量。商业银行在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形势下,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计划与满足市场有效需求的两难选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较为单一和条件严格的信贷产品不能适应一些大型、优质房地产企业灵活的融资方式要求,近年来这些客户纷纷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和贡献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对公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信贷资产。房地产对公贷款风险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房地产对公贷款风险越来越呈现系统风险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国内房地产对公贷款系统风险成因的分析,提出商业银行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的经营策略,强调整体考虑房地产对公贷款系统风险在经营中的重要性;为商业银行合理经营房地产信贷资产提供建议,为监管当局制订适宜的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作为房地产业资金链中重要一环,承担风险与房地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一旦房价下降可能会引发银行信用危机、清偿能力危机等,甚至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动荡。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关注房地产贷款背后潜在风险,及时修正信贷发放漏洞,完善信贷流程,减少和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在市场上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此产生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利于信贷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对房地产信贷及信贷风险的相关方面进行一定层次的研究,希望有效地控制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不断地增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充分地保障房地产信贷发展的持续性、健康性以及稳定性,也给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现状与风险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现状 自200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看好其未来的发展,使得它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相瓜分的“蛋糕”。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加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探寻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银行信贷偏好的间接融资途径成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在商业银行领域,择优选择房地产信贷业务对象、培育健康的银企关系、实现助力优质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重要目标.本文从银行授信风险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资产价格的内在波动性、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商业银行拟处置的不良资产中,房地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不良资产的处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打包出售,二是作价出资。无论是哪种处置方式,商业银行都是在对房地产不良资产做出法律上的处分,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拟处置的房地产不良资产享有合法的处分权利。商业银行的合法处分权是不良资产处置项目运作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不良资产处置项目的顺利进行,商业银行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一)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1998—2007年,在金融危机还没波及到我国经济的时候,我国房地产投资年平均增幅为22.19%,高于以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3.81个百分点。与之相匹配,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也从1998年的11.58%提高到2007年的20.79%,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4.6%提高到2007年的10.25%。这三项指标均创近10年来的最高值,表明房地产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二)房地产信贷占商业银行的业务比重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0.
在银行信贷闸门继续收缩之后,许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谋求通过IPO、配股、定向增发、私募股权融资、信托、债券等多元化渠道募集资金。但越来越多的优质房地产企业将通过直接融资谋求更多形式的资金支持,这将分流商业银行较优质的信贷需求。  相似文献   

11.
雷鸣 《企业导报》2010,(1):171-172
在我国,由于融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商业银行成为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的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隐藏着重大的风险隐患。历史教训表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爆发,将迅速波及到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要采取积极措施防范房地产金融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郭斌 《中国房地产》2005,(10):61-61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稳定房价等一系列政策以来,银行业加大了房地产信贷的调控,以确保金融的安全。截止2004年底,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中有9万亿元是以房地产或相关的形式存在的,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的质量,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除房地产信贷以外,可以说没有完全的房地产金融。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与国际化的发展,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规模催生着不动产物权的证券化,证券化是抵押权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企业》2007,(1):54-54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开发商趋之若鸳的主要融资渠道。虽然央行121号文件规定,银行贷款现阶段从紧,对于项目开发程度和开发商自有资金的开门槛,将大多数开发商排除在门外。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便捷,成本相对较低,财务杠杆作用大的银行贷款有着致命的诱惑,更何况,其还债压力大等缺点还可以通过调整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负债结构加以规避。同时,房地产信贷业务目前仍普遍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商业银行的信贷热情丝毫未减。  相似文献   

14.
孟强 《会计之友》2008,(2):90-91
商业银行不动产信贷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房地产估价带来的金融风险.房地产过高估值和长期大量的金融抵押贷款给金融机构带来越来越多的呆账、坏账,影响了金融机构的真实资产.防范评估风险最终取决于房地产评估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和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规范以及评估需求者是否正确利用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5.
吴静 《企业研究》2007,(8):52-53
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信贷为主.其他金融方式如上市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以及基金融资等所占比例较小。银行一直以来都是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大约7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这样一种结构决定了房地产贷款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新增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规模中的比重将快速上升,会对银行产生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议论房地产金融,已经成为最近一段时期的热门话题。议论得最多的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地依赖商业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构成 从微观而言,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房地产信贷的产生、续存和消灭的过程相伴相随;从宏观而言,房地产信贷风险与宏观环境如房地产信贷制度、宏观经济状况、法律环境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美国的次贷危机殃及到到其各个行业,以至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至于实体经济也出现衰退。现代经济中,房地产业占据着主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信用市场完善和证券化程度高的国家。而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主要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虽然房地产信贷的信用度比较高,但是房贷风险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主要就引发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就他们与房贷风险的关联程度进行定量描述。旨在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做一个铺垫。  相似文献   

19.
陈一 《东南置业》2006,(10):64-65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房地产基金的运作,信托资金的进入以及海外融资等。目前,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不足300亿元,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2%,因此,我国房地产融资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目前仍然是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主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唐黎标 《上海房地》2008,(11):52-53
一、政府政策背景 政府政策背景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配合宏观调控,政府在房地产领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土地和信贷紧缩政策;二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做出了进一步的限制。诸如停止流动资金贷款、提高资本金比例、严格贷款审批,提高贷款利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