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企治理中仅依靠管理者内部权力的平衡并不能有效解决国企治理问题。同时,给经营者产权激励也不是完善治理结构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最终途径。解决国企治理应重在从机制构建入手,促成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制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企业职工参与治理。此外,对相关监管机构进行改革打造监管机构内部的治理机制对于提高其对国企的监督水平亦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企治理中仅依靠管理者内部权力的平衡并不能有效解决国企治理问题。同时,给经营者产权激励也不是完善治理结构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最终途径。解决国企治理应重在从机制构建入手,促成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制衡,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企业职工参与治理。此外,对相关监管机构进行改革打造监管机构内部的治理机制对于提高其对国企的监督水平亦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在两权分离下有关控制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根据将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相耦合的治理理念,需要统筹考虑公司内外部多方的利益,但目前关乎最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上市公司中,各方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而全面的保障.本文认为,通过会计监管,可以较好地监控公司治理,促进各项合约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上市公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蔚 《商场现代化》2005,(35):41-42
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保护股东利益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媒体的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本文分析了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效应,并指出了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媒体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效应,希望通过加强媒体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保护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芳 《财贸研究》2007,18(3):152-15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都会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通过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内部行动)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手投票”;二是通过公司控制权市场(外部行动)的争夺来参与公司治理,即“用脚投资”。但机构投资者是否会采取第一种方式要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汪忠等,2005)。现实中,机构投资者大多都是大股东,拥有公司大量的股权。因此,机构投资者往往与公司具有更加密切的利益关系。机构投资者(对于长期机构投资者来说更加如此)如果要实现自己在公司的利益,就必须积极参与对公司的治理。但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的治理却存在巨大的尴尬;其参…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美国于2002年颁布了萨班斯法案。该法案要求加强对在美国上市公司的监管,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但其高昂的实施成本也引起了人们对该法案作用的争议。尽管如此,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方面仍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萨班斯法案的分析,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应如何借鉴该法案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环境,从而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健康而有序的发展,以保护国内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评估机构现状的完善最终有赖于内部外部治理机制的改进,而内部治理机制则是机构控制的直接工具,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则是内部治理机制的重点之一。本文从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特点比较入手,在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培训、内部人际关系维护、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阐述了评估机构内部治理中的人力资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在两权分离下有关控制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根据将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机制相耦合的治理理念,需要统筹考虑公司内外部多方的利益,但目前关乎最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我国上市公司中,各方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而全面的保障。本文认为,通过会计监管,可以较好地监控公司治理,促进各项合约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上市公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公司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小股东无力监督及“搭便车”行为、债务资金软约束、职工处于劣势,企业利益相关者中拥有信息优势和人力资本特殊性的经理人成了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人”,出现经理人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财务治理风险行为,危害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股东应在激励与约束经理人方面设计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解决经理人财务治理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常昀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4):180-181
科学的企业集团治理模式能够保证集团决策具有科学性,能够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然而我国企业集团多由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产生于特定的经济体制背景之下,暴露出治理结构弱化、治理水平不高等症结。我国集团治理的现状进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针对现状,企业集团应该不断完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借鉴国外选择与我国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姜力 《商业研究》2003,(11):29-31
建立若干专门的国有资本营运机构,实现国有股权委托——代理主体多元化是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国企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内在要求。国有股权委托——代理主体多元化使国有资本委托人属性和国企代理人的生成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出现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雅君 《商场现代化》2005,(4X):111-111,203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在两权分离下有关控制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根据将内部治理结构和外治理机制相耦合的治理理念,需要统筹考虑公司内外部多方的利益,但目前关乎最广大利益相关者的我上市公司中,各方利益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而全面的保障。本文认为,通过会计监管,可以较好地监控司治理,促进各项合约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上市公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意  那秋明 《北方经贸》2005,(11):93-94
跨国经营的国企,产权代表缺位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距离比较远,国资委监管不便,对管理层没有必要的约束以致其权力膨胀,影响公司的经营活动。对跨国经营国企的治理与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强化股东会对经理层的控制和问责机制。可以引进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议国资委委派产权代表进入跨国企业,实行公开招聘制度,设立专门的国资委跨国事务管理部门,进行独立的治理与监管。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公司治理模式研究最先在美国兴起,随后席卷世界各国,近几年成为国际性研究热点之一.在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发育不对称,有治理结构而治理机制缺失.就我国国情来看,我国公司的治理模式应以调整内部治理结构为主,逐步完善外部治理机构.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用来协调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习惯和制度的统称。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有积极作用,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当前更多学者是从企业内部对公司治理进行研究,但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理解与剖析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对公司治理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本文从外部利益相关者入手,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保护股东利益是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公司治理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媒体的监督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本文分析了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外部治理效应,并指出了影响因素。最后分析了媒体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外部效应,希望通过加强媒体的监督,实现公司治理保护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财务治理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及外部竞争优势的强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能够更好地将财务治理应用于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中则一直是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过程中的重点课题。文章以财务治理与国企改革关系的阐述为基础,具体论述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治理机制对推动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主要从重塑产业结构、优化公司治理、加强预算控制等方面来分析,以期对地方中小型国企股份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我国国有股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探究,从而得出解决我国股份公司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一要完善内部治理,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二要通过市场机制及政府职能来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上市公司受利益因素驱使、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没有发挥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给证券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治理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应正确识别会计舞弊,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法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