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红土变迁记     
井冈山、宝塔山、太行山、大别山。 这里曾经是中国贫穷地区的真实写照;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这里更是中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探索之地。  相似文献   

2.
这里精华荟萃、商贾云集;这里是一个窗口,更是一个舞台,重大政治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这里不仅是商业经济的繁荣区,更是文化旅游的观光区;这里不仅属于北京,更属于中国。这里就是北京东城区东华门街道。  相似文献   

3.
丛者甲 《东北之窗》2014,(18):60-61
正我从小在大连长大,常引以为自豪的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他就是在1947年初从解放战争前线到大连医治伤残而留下来创办大连兵工总厂(对外称大连建新公司)的炮弹引信厂厂长的吴运铎。他在大连研制炮弹中,又第三次负伤,1949年5月离开这里到苏联去治疗。吴运铎是中国人民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人的楷模和"全国自强模范"。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  相似文献   

4.
这里曾经是华夏远古文化创造衍生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几次重新阐释和接续的地方; 这里曾经是近代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并且相互审视与交流的地方. 总之,这里是中华文化与文明发生与创新的地方,这里的人民真切地融入了中华民族变革与创新的历史. 燕赵大地多俊杰.自尧帝始,贤者郭隗、军事家乐毅、名相蔺相如、将领廉颇、侠士荆轲、科学家祖冲之、地理学家郦道元、文学家关汉卿、三国名人刘备、张飞……"燕地天府"群星璀璨,彪炳千秋.  相似文献   

5.
绿野红旗     
正在大连,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曾经是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一个乡镇,位居城乡结合部;这里,连续多年将"东北第一镇"的金匾高高悬挂;这里,青山环绕、碧水涟漪,是"生态大连"的精华浓缩;这里,经济发达,居民幸福和谐,文明程度享誉全国;这里就是半个多世纪前诞生的红旗镇,如今的红旗街道,大连正在打造的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红旗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为第一责任",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大无畏气魄,一直走在中国农村领先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3,(7):76
这里有美国第一条水泥马路,第一个交通指示灯,还有第一条高速公路和第一大百货商店……这里是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曾经。如今,除了这些深刻到不能磨灭的历史烙印之外,底特律再也不是那个曾经是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总部所在地、被称之为"美国的巴黎"的底特律——这座城市正面临着严重的破产危  相似文献   

7.
正这里以"古碉·藏寨·美人谷"著称,是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这里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这里的姑娘能歌善舞,风姿出众,远近闻名;这里是千碉之都,座座高碉凌空屹立,大气雄浑;这里有5条江河汇集,5座大山环抱,5种不同的语言,5000平方公里的面积;这里地处低海拔河谷地带,年均气温14℃,四季皆宜旅游观光;这里是深藏在横断山脉中的世外桃源,曾经是法国SPOT卫星寻找的地球之花……这里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  相似文献   

8.
《宁波通讯》2015,(4):72-73
一个项目,从谈判到投产,也许这里是最快的;一项工作,从布置到交账,也许这里是最让人满意的;一个人的能量,从旧体制到新体制,也许这里是最能体现差别的。新区成立后,省委书记夏宝龙每年都到这里考察指导,对新区几年来的变化和工作效率也屡次表示肯定。他指出,作为开发区就是要把企业、项目当作主顾,各级干部必须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当好"店小二"。  相似文献   

9.
叩开如皋城门,在不经意间漫游古城,翻开了一张张精美而独特的城市名片。这里是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里是江苏历史文化的名城。这里是中国花木盆景之都。这里更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改革要有新突破,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江苏省如皋市以全新的思维,率先将这四个"新"凝聚到经济建设上,立志为南通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第一块基石,请看——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海安县南莫镇黄陈村地处江海平原之西黄海之滨,享有苏中红色"小延安"、五彩明珠"小华西"之美称,也是江苏省文明村、卫生村、绿化先进村、生态农业示范村和南通市首批小康红旗村。黄陈村是苏中抗日水网游击队发祥地之一,是"苏中刘胡兰"高凤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黄陈村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黄陈村人崇文重教,历史上,曾走出过2名举人、5名进士。近100多年来,更是有100多位硕士、博士生从这里走向  相似文献   

11.
情迷锡兰     
康缘 《今日重庆》2015,(4):78-83
向南。印度洋。那里有一个叫斯里兰卡的国度。此前,这里叫"锡兰"。那是一个岛国,镶嵌在印度洋上。于是,有了"上帝的最后一滴眼泪"的诗化描述。海洋、热带雨林、佛教圣迹、千年皇宫、茶山传奇、高跷垂钓、殖民地古堡……无数旅行元素揉捏在一起,成就了那个叫斯里兰卡的岛国。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曾经到过这里。或许,用"缤纷"比用"美丽"更能准确诠释这个曾经也叫"锡兰"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边城     
边境,边关,边民,边贸,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字眼儿永远都是那么遥远,又那么神秘。中国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其中有1.3万公里在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使这些曾经荒芜沉寂的边陲之地,一夜之间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当年,阿拉山口被称作"口袋底",因为到这里,就意味着走到头了。但是,随着国务院批准阿拉山口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这里很快就变为中国西部地区过货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口岸。  相似文献   

13.
这里,曾有灿烂辉煌的历史,丝绸之路、文景之治、大唐盛象;这里也曾黄沙漫天,沉睡千年。这里有漓江晚秋、春城飞花;这里也有大漠孤烟、塞外风疾。放眼看过来,这里,就是中国的西部!曾经,有外国媒体说道:“中国要想开发大西北,谈何容易?只要把地图打开一看,整个中国的西部除了四川  相似文献   

14.
<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县域专题系列报道之八这里有九曲黄河第一湾,这里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草原,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种群四川梅花鹿的家园,这里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黑颈鹤的故乡,这么多唯一、第一会聚的地方,是若尔盖。若尔盖是四川省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川西北汉藏文化的"交会地"、连接川甘青三省的"民族走廊"、雪域高原上的一颗绿宝石,是红军长征和共和国九大元帅曾经走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上海宝山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当人们为那笔直宽敞的林荫大道;雄伟多姿的高楼群;游龙飞舞的高架桥的壮美景观而发出赞叹时,有谁能记起昨天的这里曾经是;一片厂房、一片耕地、或是一片村舍……,又有谁知道为保证重大工程的按期开工,负责妥善按排规划区内居民动迁的先行"官"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6.
澳门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却是个汇灵气、聚菁华的地方。翻开澳门的历史画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开埠以后的一段时期里,这里曾经作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和桥梁而辉煌一时。 澳门,是西方近代文化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将近代西学介绍到中国的利玛窦就是从这里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今日重庆》2011,(4):16-17
巴渝大地涌春潮,科学发展暖民心。3月17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先后到重庆市黔江区、彭水县、武隆县和主城区等地调研。重庆是贺国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父老乡亲。这里的发展变化,牵挂著他的心。在黔江区,贺国强考察了舟白新城规划建设、濯水镇农房改造等情况,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8.
"洋人"自愿到中国农村当村民,这对从前的陶家夼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改革开放20年,陶家夼作为万千中国农村中的一员,不仅实现了广泛意义上的贫困向温饱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村里人文环境的品质格调、村民心态理念的文化内涵在田园风光与都市情调的揉和中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也使得32户"洋居民"到这里落户。  相似文献   

19.
正这里群山环抱,但曾经发展无路;这里资源富集,但曾经致富无门……如今,随着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石柱人在连绵群山上"绿上添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通过培育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森林药材、森林食品四大林业产业,从而唤醒"绿色资源",打开"绿色宝库"。石柱县,曾经的"边穷苦",已变身"绿富强"。自然馈赠——森林奠定发展基石进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一路可见连绵的山水、密集的森林,在这个集大山区、大库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地方,拥有的独特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20.
柳群 《广西经济》2014,(6):60-62
正这里是创造了人均产蔗产糖全国第一的"中国第一甜县(区)",这里更是一片激情与智慧燃烧的沃土。近年来,江州区拼搏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突破百亿大关,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撑杆跨越"的成功之路,先后四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市、区)"、浙商投资(中国)最佳城市、连续两年荣登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