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肖凤  赵敏 《黑河学刊》2010,(6):54-5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现实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真正开端。早期中共虽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已开始"将理论活用到实际工作上去"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为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思想、"化"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思考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视域来看,从"整体性"的理论视域出发,通过"学术化"的路径和方法的自觉和运用,以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体系化"建构,既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基本内涵,更是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其过程是一种逻辑互动关系.党的领导集体不断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其历史进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蕴涵着民族化的要求。中国化就是要以中国特有的民族形式来诠释、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扎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化,发挥“批判的武器”的作用。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民族形式和理论内容的中国化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是以民族形式来表达马克思主义这一“移至外域”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深邃的理论内容“转化”成为适合中国国情的语言形式,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的中国化,也包括其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例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更加准确、全面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情”和“世情”的转变,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一个不可避免又亟待解决的课题。毛泽东哲学是第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为构建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提供了借鉴和指导,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不但要了解毛泽东哲学,更要明确构建的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应该具有创新性、和谐性、开放性、理想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经验。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的代表。文章试图就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探索作一探讨,认为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关键;实践检验是保证。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重大创新点是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时代主题的内在规律.时代主题呼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破解时代主题的社会实践中催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并使社会实践取得成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完善,无不如此.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源性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将进一步发展,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理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是现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源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梦奠定了广阔的现实基础。因此,毛泽东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更多的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给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明了革命斗争前进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4):4-6,10
文章按照建构——发展——创新的理论演化思路,分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民族化、当代化和普适化。文章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建构基础是其民族化过程;而其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则要求其以"建设性"为基本表征实现其当代化过程;普适化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经济理论演化的发展目标,其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存在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与改革能够取得成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具有密切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吸取马克思主义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经验教训进行思考十分重要,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推进,为社会发展,经济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的最实际的情况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生命力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对待和处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共同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需要文化根性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本土文化需要现代性的"激活"。而这二者并非彼此孤立的机械运动,而是互动结合的过程,预期结果是深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菲利普·克莱顿和贾斯廷·海因泽克认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有着深层次的联系,能发展出一种"中"西"马"相嫁接的有机范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并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气派,所以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过程哲学与现代西方思想相比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更接近;同马克思主义相比较,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19.
杨怡 《改革与开放》2011,(24):68-69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型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其鲜明特征。科学社会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其伟大的生命力在于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内容,中国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把民族特色引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它对促进民族精神的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