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物业管理》2023,(3):98-99
<正>社区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是社区居民,想要倡导垃圾分类理念,就需要唤醒社区居民的内在动力。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马上就要满三年了,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与参与率不断提升,笔者所在的北京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万科物业)提供服务的西山庭院小区,以垃圾分类工作为抓手,持续推动绿色家园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垃圾分类一直是近几年的城市治理重点,但也出现了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淡薄,社区垃圾分类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我国大多采取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模式,为研究居民在政府主导的背景下垃圾分类参与意识提升问题,对上海两社区进行研究,通过访谈、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得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在强制性垃圾分类政策前后具有显著差异性,两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主要由于社区的管理差异。由此,社区可以通过改进管理举措而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日,杭州市城管办确定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分别为:可回收物、厨房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类。垃圾分类工作将会在57个小区先行试点,而这四种分类方式也只是暂行方案,根据试点工作的结果有可能会进行部分调整。针对不同的垃圾分类方式,设计了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  相似文献   

4.
钟恺琳 《房地产导刊》2012,(11):110-111
据介绍,今年年底前,广州全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街道将从目前的50条增加至131条。目前仍将重点抓好50条先行推广实施街道、100个先行推广实施生活小区的建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五招齐出,"一地一策"避免千篇一律对于垃圾处理,广州市将试行5种技术路线。第一,干湿分开,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第二,  相似文献   

5.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只要利用恰当就可以变废为宝。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垃圾分类都是一个世界潮流性的问题。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为例,通过概述潍坊街道社区垃圾分类的概况和经验做法,分析目前潍坊街道社区垃圾分类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对比日本的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提出了普适于潍坊街道和其他社区垃圾分类发展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快递包装垃圾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包装垃圾存在回收率低、企业回收动力不足、过度包装、可循环快递箱使用不普及以及社区居民回收意识薄弱等现状。为了促进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发展,一是需要主管部门明确责任主体、实施必要财政手段;二是需要行业、企业和末端消费者达成共识,杜绝过度包装;三是通过示范点建设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可循环快递箱社会化体系;四是要多加宣传、增加补贴、布点社区快递包装垃圾投放点,以及建立快递包装垃圾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市作为国际大都市之一,拥有2069万常住人口,如此多的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可想而知。自2008年奥运会举办至今,北京市在垃圾分类、处理上作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北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特大型城市,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依然很淡薄。一份居民小区的问卷调查显示,发出的1000份问卷中,32%的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45%的居民偶尔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而23%的居民基本不进行分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特点,垃圾分类收集宜分步实施,包括厨余类有机垃圾的分类回收、包装垃圾特别是塑料包装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家庭有毒有害垃圾等分类回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近年开始正式推行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垃圾分类的正式推行尚处于起步状态,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尚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民众参与度不太高等问题。而日本垃圾分类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历经多年实践,形成了具有日本特点的垃圾分类完善体系。为学习其成功经验,本团队通过研究日本文献等方式,了解了日本垃圾分类发展历程。研究可知,教育宣传普及度高、法律体系完备、资源循环体系完善,分类细化等是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的主要成功经验。同时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手段掌握我国垃圾分类试点的历程和现状,合理借鉴日本经验,提出改进我国垃圾分类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环境意识从觉醒到付诸实践的体现.本次调研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通过对东莞市各镇街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东莞市垃圾分类的各种因素,并为帮助完善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提出加强垃圾分类环保宣传、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增强居民认知程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进一步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2019年,杭州市修订实施《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入“再启动、再出发”的全新阶段。社区作为城市空间治理的单元载体,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场域。笔者所在的金地智慧服务集团(以下简称金地服务)浙江区域公司对服务的悦活轩小区统筹管理,探索新的垃圾分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2.
钟恺琳 《房地产导刊》2012,(11):114-115
美国垃圾分类:垃圾回收成为产业迅速发展在许多发达国家,回收产业正在全国产业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张卓伟  赵霞 《城市问题》2023,(7):84-92+10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政策实施四年以来,监督和奖惩制度已在多地实施运用,但仍存在约束失灵、效果有限等问题。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提出假设,并选择北京市六个主城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门槛Logit回归、调节效应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监督和奖惩制度均能有效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且奖惩制度组合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监督力度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边际促进作用递减,且是奖惩制度的负向调节变量,特别是对惩罚制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在控制变量中,环境认知与垃圾桶设施配备能够正向促进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而租户的垃圾分类行为相对较差。为此,提出推进垃圾分类要注重奖惩制度结合,实行奖惩制度的同时适度放宽监督力度,以更好发挥制度组合的作用。同时,仍需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对租户的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4.
徐明强  吴新华 《价值工程》2019,38(26):60-61
主要阐述了生活垃圾的危害和垃圾分类,并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我院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提出了一些可行方法和应对措施,提升校园师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1日,上海浦东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正式启动,7个小区被列为试点。被列为试点之一的江临天下高档住宅小区的东湖物业小区经理胡继业告诉本刊记者,这项工作在他们小区每年将产生14万元的成本,分摊到整个小区,每个月每平方米就有8分钱的成本。物业公司和业主都不愿意出这笔钱。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12,(11):109
近年来,"垃圾围城"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而有助缓解此问题的垃圾分类,各地推动进度不一。10月21日是广州实施垃圾分类"新政"的第100天,当天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率队到广州多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调研。这些试点的效果如何?从未尝试过系统地  相似文献   

17.
余洁 《国土经济》2008,(12):72-74
本文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法律法规和实践的分析,指出阻碍我国垃圾分类实施的根本原因,认为要实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除了法律上的支持外,还需要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垃圾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8.
吴君民  贾卉 《价值工程》2020,39(1):85-89
在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政府部门的参与程度、垃圾分类回收的成本四类影响因素建立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九级尺度法"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各权重进行排序。研究结果显示,不便程度、投放成本、家庭观念、激励措施四个因素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效益影响最大,并提出应提升垃圾分类便捷程度、降低智能垃圾分类成本、强化家庭垃圾分类意识、丰富垃圾分类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导刊》2012,(11):109-111
近年来,"垃圾围城"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而有助缓解此问题的垃圾分类,各地推动进度不一。10月21日是广州实施垃圾分类"新政"的第100天,当天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率队到广州多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调研。这些试点的效果如何?从未尝试过系统地“管理”垃圾的广州人,又是否适应这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呢?在目前成型的垃圾回收模式中,广州能否再吸取别的城市的先进经验呢?广州应该走一条怎样的垃圾管治之路呢?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社区的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模式。通过分析加拿大学者运用设计行为理论对居民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所作的研究以及对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应当从提升个人和主观准则、创造硬件设施条件、运用诱导因素等方面来促进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