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西部强省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任务,也是我省“三农”工作的当务之息。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本文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着重分析了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当前,农业是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农村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  相似文献   

3.
构建完善的“三农”金融支持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伟 《老区建设》2006,(10):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一五”期间,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解决被各级政府摆到了优先位置。如何改善农村、农业、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本源的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变观念,跳出“三农”来研究和发展“三农”,统筹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谋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显然,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仅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是一、二、三产业的综合载体,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交融发展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繁荣,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强县富民,积累财力,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其实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大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富裕农民,而富裕农民就必须组织农民,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北省唐山市的实践说明,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年春耕时,2月21日,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这是三年来第三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可以看出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取消农业税对增加农民收入的预期效应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跟进哪些措施?为此,河北省企调队联合张家口市企调队对该市怀来、万全、张北等8个县的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表明:取消农业税政策不仅仅使农民看到了既得实惠,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突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农民的税收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制度普遍缺位等,这些“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基于我国独特的国情,“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应于我国二元经济政策的二元财政和税收政策也是造成“三农”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本文主要从财政和税收的政策制度两方面对“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勇 《魅力中国》2013,(17):292-29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推进“四化同步”等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与政策理念。处于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全面、准确、有效地宣传好农业、农村、农民,深化“三农”报道,推动新农村建设,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是中国最大的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概而言之,就是三句话: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钱办事。第一句话讲的是选好班子与带头人;第二句说的是阵地建设;第三句强调集体经济与农民“口袋”问题。可见增加农民收入是重要环节,是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与归结点。  相似文献   

11.
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有效增长,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加农民收入,不仅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开拓农村市场和扩大内需宏观政策的贯彻实施,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且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长治久安;不仪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解决好“三农”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拓农村市场。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分析,发现了加大土地使用权流转对启动农村市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欣然 《当代陕西》2006,(2):18-22
2月14日-20日,中共中央专门举办省部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被列为2006年中共中央的“一号文件”,是“十一五”起步后的第一个“一号文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行动纲领。从增加农民收入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足见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决心。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突出问题,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关键。文章以贵州农产品为例,运用现代物流供应链理论从农产品的价格构成中考察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城乡资源的不对称流通造成的。“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中。  相似文献   

16.
平顶山是个新兴工业城市,也是个农业大市。温总理报告对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措施。我们要按照报告精神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一、调整农业、农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认识到“兴农不在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光靠农业,要跳出农业抓增收,围绕工业抓农业,推动农业内外协调发展,大力建设“一带五园”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综合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解决好“三农”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丰南区委、区政府今年拨款1.3亿元用于“三农”补贴,特别是拨专款2000万元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因此,各涉农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党中央明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进而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这在现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2月中旬,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前往山东和河南,对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进行考察。2004年1月15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菏泽市召开了“三农”问题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增收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