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4年内江地区在继续巩固温室两段育秧的同时,大面积推广了地坑、旱地、水田等不同形式的地膜育秧技术。为了保证水稻育秧技术改革的成功,全区普遍推广水稻地膜育秧技术承包责任制,在省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和省作物学会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统计,全区各种地膜育秧方式共播种杂交稻种249.42万斤。移栽本田145.91万亩,占杂交稻面积的52.5%,安岳县达到80.7%。实践表明,地膜育秧不仅能培育出健壮的秧苗,而且可以获得比温室育秧更大的经济效果。地膜育秧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4,(11):23-24
以往要想育出水稻的旱育壮秧来,就得选用肥沃的耕层土壤作为育秧床土。据测算,种植1亩水稻,每年需要育秧床土150公斤。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不破坏农田土壤资源的情况下,解决好育苗床土的难题呢?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的科技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发酵稻壳制造有机肥,通过与粉碎后的稻壳进行合理搭配,人工模拟土壤,进行水稻育秧,达到了水、肥、气、热相互协调的育秧效果。经过400多组的试验.成功开发出利用稻壳进行水稻育秧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无盘育秧技术已于2019年被列入湖南省集中育秧技术之一,在20多个县(市)双季稻或一季稻生产中进行大规模应用,同时在湖北、四川等多省单季稻生产中继续开展示范应用。杂交水稻移栽与直播栽培相比,更有利于控制杂草、防止倒伏、延长水稻生育期。但是,水稻育秧尤其是机插育秧的技术环节复杂、用种量大,推广难度较大。历经7年研  相似文献   

4.
何金旺 《农家之友》2006,(8S):29-29
目前,桂北山区的水稻生产已普遍推广应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部分地区还推广应用了塑盘育秧免耕抛栽技术。现将水稻塑盘育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规模育秧是由农业技术部门配备专门技术人员,从事育秧经营活动,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解决了过去以村、组、户为单位育秧因缺技术秧苗素质差的问题,秧苗壮生产快,抗倒伏能力强,投资投工少,规模效益高,社会效益好。仙人渡镇共育秧4515公斤,播田4515亩,为农户增加收入达16万余元。  相似文献   

6.
目前,桂北山区的水稻生产已普遍推广应用塑盘育秧抛栽技术,部分地区还推广应用了塑盘育秧免耕抛栽技术,现将水稻塑盘育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一、秧床不培肥。据笔者多年调查,不管是采用旱育秧还是半水育秧方式,普遍存在秧床不培肥现象。由于秧床不培(施)肥,  相似文献   

7.
《农家致富顾问》2010,(5):26-26
2010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农机局为切实抓好“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进一步推进全区水稻机械化育插工作,在青原区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农业局组织农机、粮油、种子、植保、土肥、科教等各部门相关技术人员深入“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试验示范点,开展水稻播种育秧技术、水稻机插技术、农机维修技术等培训。  相似文献   

8.
培育壮秧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措施。五十年代采用水播水育秧,秧苗素质差,平均单产只有348.6斤;六十年代推广全国劳动模范水稻专家陈永康同志的“落谷稀”、湿润育秧技术,平均单产提高到452.1斤;七十年代推广薄膜保温育秧、通气育秧等技术,平均单产又提高到543.8斤;八十年代初期大力推广露地稀播配套育壮秧、薄膜育秧、温室育秧等三秧配套技术,平均单产达到670斤。近几年来江苏省水稻复种面积逐年在下降。  相似文献   

9.
生财点子     
我们这儿是山区,每年育秧时不少农户因为育秧技术不过硬而造成损失。去年村农技员周明试探着与一些农户联系,由农户自己出种,他出力、出技术为他们代育秧苗,收取一定佣金。没料到大家都乐意。由此,周明灵机一动,举一反三,租了0.66公顷田地,建起了高标准大棚,开展代人育秧、育苗业务。春耕时节替人育秧,其他季节育南瓜、冬瓜、茄子、辣椒等瓜菜秧苗,生意红火。许多外地人也慕名前来请他育苗。平时就喜爱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的周明此时大显身手,让客户满意。这样一年下来,稳赚了一两万。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农民祝国海发明了利用生物钾肥寸土隔层育秧新法。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鉴定认为,这种新的育秧法可使水稻在推广旱育稀植增产技术的基础上,再增产10%到20%。祝国海是隆化县张三营镇光明村农民,从80年代初起,他就开始钻研水稻种植技术。通过多年的观察对比,他发现推广旱育稀植技术虽然对水稻的增产有很大作用,但其缺点是育秧费工费力,铲秧栽植时伤根较重,成秧率只有80%,而且秧苗返青较慢。针对这种情况,他经过反复研究实验,于1996年发明了用塑料布代替育秧盘、用生物钾肥寸土隔层进行育秧的新方法。利用这种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化生产必将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促进农业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根据川渝地区448户水稻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在水稻育秧环节外包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收入越高、稻田交通状况越好,农户更倾向于将水稻育秧环节进行外包;务农人数越少、务农收入比重越低,农户更愿意自己育秧。宣传示范、育秧机构数量、组织化程度对农户选择水稻育秧环节外包的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也表示农户的经济收入结构、土地的集中度、服务机构的发展、农民组织化程度对农业分工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稻育秧大棚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以及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开展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试验。  相似文献   

13.
水稻壮秧剂育秧技术是旱床育秧和抛秧的简化技术。是这两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能一次性完成床土消毒、调酸和秧苗施肥、化控等多项程序,俗称“四合一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工节本、防病壮秧、增产增收等优点。我省1998年引进这项技术,1999年扩大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隆化县农民祝国海经过两年多时间研究和试验,发明了利用生物钾肥寸土隔层育秧新法。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鉴定认为,这种新育秧法可使水稻在推广旱育稀植增产技术的基础上,再增产10%到20%。祝国海是隆化县张三营镇光明村农民。通过多年的观察对比,他发现推广旱育稀植技术虽然对水稻的增产有很大作用,但其缺点是育秧费工费力,铲秧栽植时伤根较重,成秧率只有80%,而且秧苗返青较慢。针对这种情况,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于1996年发明了用塑料布代替育秧盘、用生物钾肥寸土隔层进行育秧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秧苗,具有根系发达、秧苗健壮、抗病性强、栽植不伤根、分蘖早、成穗多、无缓苗、早生快长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早稻三种育秧方式栽培的调查汪剑鸣,杨爱卿,谢莹月近年来早稻生产推广的旱床育秧和软盘抛秧栽培技术,增产增效作用显著。在今年早稻生长期间,我们对全区10县市进行了调查,现综述如下:一、产量分析比较。全区早稻栽插312.0万亩,其中早杂205.03亩,...  相似文献   

16.
水稻直接轻型载培技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简化操作程序,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物质消耗,提高种粮比效益的一项轻型载培技术,省去育秧,提高种粮比较效益的一项轻型载培技术,省去育秧,拔秧,移载等繁琐环节,该技术在我市试验,农村劳力也较充裕,种粮效益尚可能原因,推广受阻,近几年,由于除草剂,新化肥,新农药的广泛应用,以及市场粮价逐年下滑,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减轻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种 粮效益,这项技术推广应用已引起了各级党政和农业部门关注,我市农业技术人员对这传统的技术长期研究实践中,注入了新的科技含量,所以这项技术以较强的生命力,已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旱育稀植是水稻育秧继两段育秧后的又一新的育秧技术。它的主要优点,一是能促使秧苗矮、健、壮,低位分蘖,同期播种30天苗龄的旱育秧比两段育秧每株多分蘖1~2个,好的在3个以上;二是旱育秧根系发达,带泥浅植不返黄,秧苗来势快,抗逆性强,有效穗增  相似文献   

18.
"无土育秧"技术采用生物肥和高分子材料形成无土基质,具有生态环保、操作简便、返青快、利增产、适合工厂化育秧等特点,既节约了农膜使用量和人工,又解决了水稻育秧连年取土导致土壤耕作层破坏和表层养分流失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技术是广西水稻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采用编织布+旱育保姆育秧技术培育出来的秧苗具有: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好起秧、秧苗带土能抛、抛后立苗快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大棚育秧的特点与优点1.水稻育秧保温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凸显,以手工插秧为主的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不能适应水稻生产发展的要求。水稻机械化种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成功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水稻机插秧育秧除了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机插秧秧龄弹性小等问题外,在北方寒地稻区和南方连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