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丽华 《新智慧》2005,(1):62-62
一、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利润分配单独做出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所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的股利(或分配给投资的利润。下同),应按如下方式予以处理:①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所有权益中单独列示;②股票股利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并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比照上述规定处理。也就是说,利润分配事项作为分配年度当年的会计事项,不再调整上一年度的会计报表。而提取盈余公积事项,一般是与利润分配方案一同披露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是否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如果是,是作为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的一种补充或说明,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视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的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新智慧》2006,(8):40-4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钞天虎 《新智慧》2004,(4A):26-27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果涉及损益或其会计处理涉及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净利润”有关调节项目的所属科目,则这类调整事项不仅涉及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调整,还将涉及调整事项处理当年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如对《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指南中例1甲企业补提坏账准备31900元这一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准则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定义更加规范,同时加强了与其他相关准则的衔接。更具操作性。与旧准则比较,新准则的相关概念及其修订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朱建君 《新智慧》2005,(1):60-60
我国会计制度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举例的方式,列举了属于调整事项的主要事例。其中,将资产负债表日后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会计报表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小包括分配方案中的股票股利),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其主要理由包括:第一,企业12月31日结账并计算出利润需要一定时间,待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已到下一年度。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口之前,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是对12月31日存在的利润所作的分配,而审议批准董事会制定的利润分配方案是股东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见2003年CPA教材《会计》)。第二,如果将利润分配方案中与财务报告所属期间有关的利润分配作为非调整事项,那么报告期间利润分配方案中有关利润分配这一部分内容将足一片空白,这不便于股东了解公司当年的利润分配情况,放在下一年度的会计报表中反映也无太大意义(见《企业会计准则2002》)。笔认为,这些理由并不充分,而且将利润分配方案中的全部分配预案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髂事项也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王会兰 《新智慧》2006,(2):36-37
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可以发生在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任何环节,而在当期或以后的任何期间被发现。按照对会计报表可靠性的影响程度.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这种差错的产生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金额比较大,如不调整有可能误导会计报表使用,从而影响其决策。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会计差错。会计差错的发生、发现时间及类型不同,其具体的更正方法也不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简称《会计差错更正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简称《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了会计差错的不同更正方法和适用条件,企业应如何正确选择使用,本将对此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何英艳  孙文波 《新智慧》2005,(13):44-45
2003年4月14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新准则”),对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旧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准则符合客观现实的需要,定义更加规范,同时加强了与其他相关准则的衔接,更具操作性。与旧准则比较,新准则的相关概念及其修订后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对待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会计处理,调整财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以及相关收入、费用等,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财务报表作出相应调整,以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影响.但由于其会计处理方法难度大,记忆和理解较难,所以本文拟寻求一种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账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桂花  马彦玲 《新智慧》2007,(10):56-58
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探讨了会计日后事项和审计期后事项的相关理论知识,从会计角度和审计角度对它们的处理原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杜晓梅 《新智慧》2004,(6B):42-42
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经常要及时对以前年度的某些会计事项进行调整,比如审计调整、差错更正等等。对这类业务,我们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对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最适当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2.
方光正 《新智慧》2005,(6):28-28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规定.在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依据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应借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依据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亏损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时.应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XX公司(损益调整)”科目。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从记账原理上看似乎很有道理.却与实际不符,因为被投资单位报告年度的净损益在下一年的1~2月份才能核算出来。到2月底或3月初才向投资企业报送.而投资企业不可能等到被投资单位核算出净损益后才根据其净损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后再进行年终调账、结账和编制年度会计报表工作,所以从核算时间上来看,理行会计制度对损益调整的上述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客观实际。为了能及时地进行年终调账、结账和编制年度会计报表.笔认为,投资企业应将依据被控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业务作为日后调整事项处理。其理由有两点:一是该事项在资产负债表日或日前已经存在.资产负馈表日后才得以证实;二是该事项可能对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其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可设什如下:  相似文献   

13.
姚文英 《新智慧》2006,(9):24-25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的事项。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需对报告年度报表的相关项目金额做出调整,故应先调整报告年度的相关账面记录,以使账表相符。调整账面记录时,如涉及损益则很可能会涉及报告年度所得税的计算。笔建议先考虑现行税法是否认可此损益的纳税调整,再结合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是否结束来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这样思路比较清晰。  相似文献   

14.
潘卫清 《新智慧》2004,(9B):56-56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继2001年修订的五项具体准则之后的又一项重要修订。从新准则较旧准则的诸多变化中可以看出两点趋势:准则正逐渐与国际惯例靠拢;准则的修订也是考虑我国具体会计环境的结果。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较,有如下变化。  相似文献   

15.
谭玉林 《新智慧》2008,(4):14-15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核算企业所得税时,要重点考虑暂时性差异的问题。所得税的处理是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难点所在,基于此,笔者试图根据企业经常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进行分类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财务报告完成日、审计报告日、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报出日、管理层批准报送监事会日、实际报出日、股东大会批准财务报告日等。它们的时间顺序排列大致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7.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的会计政策变更、或有事项、销售退回和资产发生减损这4种情况,它们在会计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的填列上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销售退回业务,可能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或后,其会计处理应遵循不同的调税原则,进而调整报告年度与本年度会计报表中相应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时,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日后事项发生的时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我国的会计年度和公历年度是一致的,即从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如集团公司中存在国外的母公司或子公司,无论其所在国的会计年度是否与我国的会计年度相一致,合并报表时均需按我国会计年度的规定,提供相应期间的会计报表。2.在《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到的日期有:①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即12月31日;②企业财务部门完成报表编制日;③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日;④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对外报告日;⑤财务报告实际对外公布日;⑥股东大会召开日。这几个日期之间的先后顺序如下:笔者认为,只要把上述日期顺序梳理清楚,便能快速准确地由某一事项所发生的日期及性质来确定其是否属于日后事项。如属于需调整的日后事项,就应调整已编制的会计报表和已出具的审计报告及报表的期初余额。3.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准则的正文中,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截止日期定为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但在准则的指南中,却将公司实际对外公布报告的日期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生的截止日期。这是考虑到我国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可对外...  相似文献   

20.
帐政部新颁布的10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调帐、调表及披露的事项有会计政策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属于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等。这三种事项都涉及调帐、调表及披露问题、但调整和披露的方法及内容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