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和弊端,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和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顺序原则存在明显冲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比重偏高、内部融资比重偏低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股权融资偏好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西方融资理论的简要回顾以及西方企业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描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符合现代融资理论,而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从股权结构、融资成本和资本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兰振华 《经济论坛》2007,(6):110-113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与融资结构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融资偏好就会有什么样的融资结构。按经济学家梅耶斯和梅杰尔夫提出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优序融资顺序的选择应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内部融资排在第一位,股权融资排在最后。几十年来,这种融资顺序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印证(见表1)。而我国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的啄食顺序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反,股权融资比重明显偏高,内部融资比重明显偏低(见表2)。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非理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波 《经济论坛》2004,(24):109-11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股权融资偏好(黄少安等,2001),而西方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企业优先偏好内部融资,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权融资,即所谓的融资偏好顺序理论(Myers和Majluf,1984)。我国上司公司的融资选择为什么不符合该理论?对此,我国多数学者虽然认为该现象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制度与政策背景,却多将其直接动因归结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黄少安等2001)。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光燕 《时代经贸》2007,(7Z):109-110
本文从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融资理论出发,论述了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是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选择债权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与此相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却表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文中笔者着重分析了西方再融资理论不适用于中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2,(17):111-112
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表现出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通过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改进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佟贺 《经济视角》2012,(6):43-45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泉 《经济师》2004,(12):117-117,119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胡金朋 《时代经贸》2007,5(10Z):197-19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融资多元化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融资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国上市公司在直接融资的选择上,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方式明显偏好股权融资方式,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偏好有着巨大的差异,也与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相悖。本文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着重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别从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现代融资理论的“融资定律”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验证。而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并且在整体的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占大部分。这一现象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喜平 《经济管理》2003,(21):94-96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股权结构不合理、证券市场功能不完善、国家融资体制存在缺陷是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5.
武争利 《经济师》2005,(12):116-117
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倾向十分明显,这与西方的企业融资行为理论显然背离。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治理和经营特征,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促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余剑梅 《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融资偏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对国内学者对融资偏好进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归类。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偏好顺序和融资偏好影响因素两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顺序与优序融资理论相悖,显示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融资偏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融资成本与收益、股权结构、管理者非理性、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市场完善度和行业等。但是多数以融资结构、资本结构等静态量来替代动态的融资偏好,对于融资偏好的内涵认识不清,可能造成结论的偏差。此外,有关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研究大多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而建立在计量经济模型基础上的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分析较少。  相似文献   

18.
柳松 《生产力研究》2005,13(12):189-191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三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了解读,指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原因,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揭示了企业融资顺序是先内源融资,再短期债务融资,再长期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但是,由于我国的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完善,产权主体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出现了上市公司具有对股权融资的强烈偏好的特征。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不合理资本结构形成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今后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褚晓琳 《时代经贸》2011,(24):184-185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较少选择债权融资,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非流通股股东获取股权增值收益这个单一视角,以配股为例建立博弈模型分析非流通股股东行为如何导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