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雅玲 《特区经济》2007,(5):115-117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目前正处于仿真交易阶段,很快将在市场上真正推出,在这种情况下,股指期货风险管理问题也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股指期货的概念及市场功能,指出了股指期货交易中所面临的风险,并由此提出了应对股指期货进行宏观风险管理、中观风险管理和微观风险管理,其中中观风险管理即交易所风险管理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际市场“倒逼”国内股指期货出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境外交易所一直酝酿推出中国股指期货。形成了国外期货市场“倒逼”国内的竞争态势,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甚至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张婷婷 《北方经济》2007,(17):68-69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以特定的股票指数为交易标的的金融期货,是金融期货中推出最晚却最成功的一种.当前,全球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46家交易所推出了股指期货合约.  相似文献   

4.
开设本土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目前全球机构投资者及个人对中国内地股票相关产品的兴趣与日俱增,世界金融界对中国股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香港交易所于2003年12月8日推出了H股指数期货,这是港交所继红筹股指数期货、MSCI中国自由指数期货之后又一关于中国大陆股票的指数期货。2004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国股指期货,目前新加坡交易所正在紧密锣鼓地计划推出中国A股股票指数期货。新加坡交易所的一位高层人士最近表示,上市中国股指期货“是新加坡交易所为抵消欧洲美元期货交易量下滑而采取的争取亚太地区衍…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一个被市场炒作了很久的话题。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上海宣告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也是首家采用公司制为组织形式的交易所。白此,股指期货真正进入了市场的视野。但是,时隔三年之后,股指期货的推出仍然是“只闻楼板响,不见人下来”。  相似文献   

6.
三年多前的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上海成立。这家由五家交易所共同发起的交易所,使命之一就是为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交易做好准备。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信息》2007,(8):46-50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在众目关注中如期实施,这为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奠定了基础,扫清了法律层面上的障碍。 股指期货特有的风险对冲性质,以及300指数在中国股市的权重占比,使得它在政策层面上成为股市的稳定器。但同时,由于股指期货存在着对股指同方向运动的推动作用,使其放大了股票的操作难度。市场上各种潜在的担心、风险与机会集中在一起,投资者将在忐忑不安中等待股指期货的上市运营。 股指期货的实操性日子还未到来,我们还将在预期中揣摩它的影响力。 讨论正酣的股指期货,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股指期货将迎接一个庞大的投资者队伍,有利于上市品种的活跃;忧的是面对境外交易所以及境外资金的觊觎,国内股指期货的定价权面临旁落风险。 从外围已经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来看,股指期货对一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可见一斑。 在离现在不久的过去、离中国不远的地点,日本正处于她的经济繁荣期,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存在需求,但由于日本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管制严格,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不顾日本的抗议,于1986年9月3日,抢先于日本推出了日经225指数期货。目前,新加坡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严重影响着日本本土的日经225指数价格,已经拥有了很大程度的定价权。 由此,一旦东道国的股指期货被其他国家抢先出台,致使东道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成为影子市场,这将严重影响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整体发展,进而威胁该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安全。 如果新加坡交易所如期在今年9月推出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如果其活跃度和影响力接近或超过了国内即将问世的股指期货,那么,国内的投资者将会突然发现,我们的股指期货行情可能不是由我们的市场决定的,我们的A股指数价格要受新加坡市场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面对着国内外资金对于股指期货的套保需求,一场针对我国股指期货定价权的战役已经上演,在金融环境相对较弱以及市场参与主体尚需充电的背景下,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股指期货起源于美国.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农产品期货交易所上市了价值线综合平均指数的期货合约,买卖极为活跃,这便是股票指数期货的雏形.1982年4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期货合约,这一合约的现货基础是在美国纽约上市和交易的500种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指数.  相似文献   

9.
三年多前的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上海成立。这家由五家交易所共同发起的交易所,使命之一就是为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交易做好准备。2006年10月30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运行。  相似文献   

10.
<正> 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1982年,第一张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美国股市数值线期货合约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诞生,从而开辟了股指衍生工具的先河。之后,股指期货便风靡全世界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目前.全世界共有数百种股指期货与期权合约在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发达的金融中心城市进行交易,成为仅次于利率期货的第二大金融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11.
台湾经验     
常清 《新财经》2006,(9):33-33
股指期货的定价权之争在台湾已经发生过,当时台湾期货交易的发展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199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EM)与新加坡交易所(SGX)推出台指期货合约,这一举动使台湾当局慢慢吞吞的心态受到了打击。起初,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来源及防范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我国股指期货风险的特殊性和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性,指出我国股指期货面临的风险存在特殊性,认为应该强化法治精神和信用精神,充实和加强我国股指期货风险防范机制,旨在为股指期货的顺利推出和正常运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少飞  郑享清 《特区经济》2011,(10):109-111
2010年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股指期货监管体制,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笔者通过对美国、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股指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这些国家(地区)在股指期货发展中的共同点和经验教训,并对我国股指期货监管体制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指期货何时推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如何是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股指期货推出的必然性,其次介绍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构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要阐述了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易远宏 《特区经济》2009,242(3):110-112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必经之路,虽然目前由于股市行情不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在短期推出股指期货从理论上和实践要求上不可取,但是从长远发展看,推出股指期货是必要和可行的。根据分析,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在短期存在,但是长期的影响不明显;并且有利于增加股市的流动性,有利于证券市场良好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上市之后,金融期货逐渐升温,推出以国债期货为代表的利率期货成为中国金融交易所(中金所)的工作重点。2012年2月13日,中金所正式启动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时隔17年,如今重启国债期货已经不仅仅是增加一个交易品种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呼声极高的股指期货,本文从中国金融改革新思维和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的关系等角度出发,指出了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恰当时机。  相似文献   

18.
孙琨 《魅力中国》2010,(23):357-357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本文从股指期货对A股市场影响的视角,分析了股指期货的推出为市场带来的变化,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的佐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市场2010年后最受关注的非股指期货莫属了,1月12日,证监会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股指期货即将上市。我们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投资者将无一例外被卷入漩涡,无论你是否愿意,其唯一要做的是如何认知和运用这一投资和保值工具,股指期货推出将彻底改变资本市场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20.
股指期货是一种重要的衍生工具,它的开设对深化开放我国的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我国现阶段开设股指期货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股票指数期货,简称股指期货,是指期货市场上标准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即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它是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创新中发展得最为成功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世界上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是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于1982年2月以价值线指数为基础开始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它以其成本低廉、流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