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市场周刊》2013,(9):19-22
“中国再次进入了‘三中全会时间’”。此时此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落幕。世界的目光、13亿人的关注,纷纷聚焦于这次“值得期待的关键性会议”。无数的人们禁不住畅想:在改革之路上进行了35年的中国,将如何开启新的进发?创造了发展奇迹的中国人,叉将再续怎样的光荣与梦想?  相似文献   

2.
曾经引起全球关注的中国汇率体制改革,如今已经过去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人民币汇制改革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如何?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又将怎样?  相似文献   

3.
田丰 《中国海关》2011,(7):74-74
各种预测表明,中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这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中国是一个大国吗?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关注规模总量的人倾向于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侧重人均指标的人会提出,  相似文献   

4.
侯明廷 《广告导报》2007,(10):116-117
正当2005年中国报业集体“抗寒”时,一家以报纸为对象的专业网站中国报业网“顶风而生”。面对中国报业前所未有的困难,以报业为主要目标群的中国报业网会生存下来吗?时间就在这疑问中从指间流过。三年过去了,报业网到底发展怎么样呢?又是如何为报业服务的?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报业网总裁黄菊芳。[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3月3日至14日,两会虎北京如期举行,12天的时间里,在人民大会堂,在代表委员驻地,5000余名代表委员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下一站会向何方?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6.
古永锵 《创业家》2011,(7):22-22
诚信是伤不起的。好公司不必急急忙忙去赶"时间窗口",匆忙包装上市,最终会拖累"中国概念",害了自己!最近媒体与投资界的朋友,见到我都会问这样的问题:中国概念上市窗口期是否即将关闭?2011年,许多新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为什么纷纷跌破发行价?中国概念到底有没有泡沫?优酷如何顺利完成这次的增发?……我想把我们5月赴美增发的经历拿出来与诸位创业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风雨,中国由弱而强,中华民族已经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心,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到成功,一些头脑发热的人可能会说,中国已经成功崛起,赶超美国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真的是这样吗?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中国的崛起之路如此平坦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物流市场全面开放了,中远物流从出生到现在不过4年时间,但始终保持中国物流百强的NO.1,且能和国际物流巨头理性共舞,这其中原因都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有人大胆预测:“中国内地经济下一轮的热点:车之后,必然是游艇。”依据是什么?中国船艇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游艇业从无到有仅10年的时间.突飞猛进的背后更多的是“贴牌中国制造”.船艇产业的未来走势又将如何?这已经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陈刚 《广告大观》2007,(7S):38-39
中国广告业应该如何发展?怎样面对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是后发展的国家,在融入全球化过程当中,有很多问题、很多竞争是在同一个时间出现的。虽然中国广告业不是很成熟,但是最复杂的环境、最复杂的竞争在中国广告业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在这种背景下会出现共识性迷失。我经常举芙蓉姐姐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2):46-46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聚丙烯市场产能过剩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该如何面对?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发展聚丙烯的大好机遇,应乘势而上,加快步伐,做大做强,力争在3~5a时间里见到成效,确立中国聚丙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不经意间,胜任力模型突然成为企业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且已有大量的企业率先开始了胜任力在企业中的实践。一个管理话题能成为学界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了:是什么原因让胜任力成为焦点?胜任力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胜任力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又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殷源 《销售与管理》2010,(1):104-104
经济寒冬下,中国企业,谁在逆市上涨?经济寒冬下,做中国本土市场,谁是榜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知名度。中国的海外形象如何?国人留给海外民众的印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展望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是否可以进一步持续?中国未来增长来源是什么?2030年中国是否能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如何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如何形成世界最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完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城市化以及建设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6.
周再宇 《网际商务》2011,(12):58-62
中央电视台黄金资源广告招标历来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市场的“风向标”,2012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预示中国经济向何处去?中国企业的发展动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吴晓波 《商界》2006,(12):70-77
在1978-2008年这30年的中国现代企业史上,中国市场上主要存在着三股力量:国营公司,民营公司,外资公司,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它们的利益切割以及所形成的产业,资本格局,最终构成了中国经济成长的所有表象。 中国现代商业变革是一场由国家亲自下场参与的公司博弈,在规律上存在着它的必然性与先天的不公平性,但对这种制度上的缺陷进行客观而公允的评价并不容易。 也许,只有对中国企业这30年的历史进行全景式解读,才可能透过奇迹般的光芒,拨开历史深处存在着的那些迷路雾; 国家在这次企业崛起运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伟大的经济奇迹没有催生伟大的公司? 中国企业的超越模式与其他超越型国家之间有何差异? 30年时间,足以让中国企业界对超常规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效应进行重新思考。为便于中国企业界进行这种思考,本刊从本期开始以连载的形式推出《1978-2008:中国企业史》,对中国企业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进行全景式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钱颖一 《商界》2008,(3):14-15
2008年,将有一整年的时间来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评价这30年,同时来展望未来的30年。 中国在过去的30年发生了什么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是在中国过去1000年历史上从未见到的快速增长。30年后对改革开放进行思考,我从国际比较的这个角度来做三个观察,并且做一个对未来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四大难题考验中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忠 《商界》2005,(5):16-17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铁矿涨价、苏丹红事件、股市再次低迷等,原本清晰的经济走向似乎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于是,对于中国经济将往何处去?中国企业将往何处去?成了我们迫切期望求解的问题。2005年4月初,经济学家谢国忠发表了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为了让读者对各种观点有所了解,本刊撷取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张维迎 《浙商》2008,(13):18-18
再过30年怎么回头总结呢?这取决于怎么使产权更为完善,企业家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花在自己应该做的事上。而中国企业家目前主要在应对政策的不确定性,应付政策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