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壮苗下塘。下塘前,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的良种鱼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二、安全下塘。鱼苗下塘前必须严格检查清塘药物是否已经彻底失效,可先试放几十尾鱼苗入塘内的网箱,观察一昼夜,看鱼苗活动、采食情况有无异常,如出现焦燥  相似文献   

2.
<正> 一要“试水”下塘。鱼苗放养前一天,取几尾鱼苗放在鱼池网箱中,观察6—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如发现鱼苗活动异常或出现死亡,则说明清塘药物毒性未完全消失,应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再放苗。 二要肥水下塘。肥水下塘的标准是,鱼苗入池时池塘中轮虫正处于繁殖高峰期,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清除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严格,养鱼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  相似文献   

4.
<正> 鱼苗下塘的好坏,对鱼苗生长发育十分重要,鱼塘放苗应该要做到以下十点。 一是冬春下塘。常言道:冬放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到初春时节,鱼苗壮,鳞片紧,适应力强,加之水温低,损伤小,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是放苗的黄金时期,不但成活率是一年四季中最高的,还极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一、鱼苗下塘前检查鱼池残留毒性。在鱼苗放养前1d,取几尾鱼苗放入池塘内的网箱中,观察1d,如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苗,如鱼苗活动异常或出现死亡,说明鱼池毒性未完全消失,暂时不能放苗。一般消塘后7d左右药效基本消失,药效消失后方可放苗。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的4月~5月是水花鱼苗下塘的主要季节,掌握好鱼苗安全下塘,可有效地提高鱼苗成活率。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条技术,提高水花鱼苗成活率,仅供参考。1.池塘条件选择交通便利,电力充足,保水性好,水源充沛,面积为2~3亩、水深0.6~0.8m、池底平坦为沙壤土、淤泥厚度0.05~0.1m、有独立进排水系统的标准化池塘。水源无污染,水质达到  相似文献   

7.
<正> 一、冬春下塘 常言道:冬放鱼苗长三分。由于冬季至初春时节,鱼苗壮、鳞片紧,适应力强,加之水温低,损伤小,此时下塘能较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是放苗的黄金时期,不但成活率是一年四季中最高的,还极有利于来年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鱼苗俗称"水花",是刚孵出不久的仔鱼,其个体小、身体幼嫩,摄食力弱,对环境的适应力差。下塘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其成活率的高低,其下塘时必须巧把以下几关:1、适时下塘:鱼苗下塘过早,鱼苗的活动和摄食能力差。会沉入水底死亡,下塘过晚,卵黄囊已吸收完。外界营养得不到足够  相似文献   

9.
<正> 1.鱼苗下塘前应检查清塘药物的药效。将几十尾鱼苗故入池塘内的网箱12—24小时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清塘后7天药效消失后方可放苗。2.放养鱼苗前要拉网锻炼。用密眼网拉网1—2次,将池中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野杂鱼彻底清除。3.鱼苗要适时下塘。过早,苗嫩,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鱼苗培育是成鱼养殖的基础,为提高鱼苗下塘成活率须恪守十注意。一、鱼塘消毒:一般在鱼苗下塘前7—10天进行,并在晴天中午进行,排水消毒,每亩用生石灰60—75公斤,带水(水深1米)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公斤,放苗前要检查药物毒性是否完全消失,pH值在9以下。二、适时下塘:鱼苗  相似文献   

11.
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刚刚孵化出来的鱼苗,生命力非常脆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因此,做好鱼苗放养前后的管理工作,使鱼苗在弱势阶段生活在一个条件较为适宜的水体环境中,是提高下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所在;总结起来,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成苗种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  相似文献   

13.
鱼苗下塘前检查清塘药物的药效。将几十尾鱼苗放人池塘内的网箱中。半天至一天观察鱼苗活动是否正常。一般清塘后7天左右药效基本消失,药效消失后方可放苗。  相似文献   

14.
<正>鱼苗培育阶段,决定鱼苗的成活率、鱼种培育的质量乃至后期成鱼养殖的速度和产量,做好鱼苗下塘工作,应做好以下“十要点”:  相似文献   

15.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培育池地点在吉林省桦甸市城西渔场一号池塘,面积为3.5亩,水深为1.7m。翘嘴鲌乌子头从江苏引进。放鱼苗前5天可到大河及其它池塘捞取浮游动物放入培育池进行接种,5天后轮虫和枝角类大量繁殖时期.鱼苗即可下塘。鱼苗下塘规格平均在1.5cm.  相似文献   

16.
<正>草鱼鱼苗在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较其他鱼类低,在许多地区只有30%左右甚至更低。原因是:草鱼鱼苗刚刚孵化出来,生命力非常脆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另一方面,鱼苗下塘后的天然饵料调节,在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一、有机肥饲养法。在鱼苗下塘前4—7天先施基肥,每亩施牛粪或人粪尿300~500公斤,繁殖天然饵类生物,供鱼苗摄食。鱼苗入池后,应根据水质、水温、天气和鱼苗生长决定追肥量,每2~3天施肥一次。每次每亩施肥100~200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鱼池早晨有鱼苗浮头,日出后恢复正常,说明池水肥度适中;若晴天上午8时后仍浮头,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或减少追肥量;如不浮头而且水色清淡应增加追肥量。  相似文献   

18.
<正>鱼苗下塘是鱼苗培育过程中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鱼苗由于身体纤弱,对天气、水温、水质、敌害及放养时的操作等要求比较严格,养殖者稍微疏忽,轻则造成鱼苗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 下述鱼苗下塘后的培育技术主要应用于草鱼、青鱼、鳊鱼、鲂鱼、鲤鱼和鲫鱼,具体操作如下:鱼苗下塘的第一周内要精心饲喂,主要采用泼洒豆浆,适时加水以延长塘中轮虫高峰期的方法。所泼豆浆要求:黄豆应浸泡适度,以两瓣间的孔隙消失为宜,浸泡时间依水温高低而定,通常用25℃的温水,浸泡黄豆所需的时间为8—10小时,每1.1—1.5公斤  相似文献   

20.
<正>草鱼是淡水鱼类主要养殖品种,草鱼的苗种培育与其它鱼类如青鱼、鳊鱼、白鲢等的培育相比,过程基本相同,但难度更大,有几个关键地方如没有把好关,会出现大批死亡,甚至全军覆没的现象,俗称过"三关"。一、过好鱼苗下塘关鱼苗下塘,看似简单,但仍有不少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