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 《中国经贸》2011,(11):78-80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无远弗届。相比之下,“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却远没有与其同步。当前,中国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树立起“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形象和地位尤为重要。中国人需要奋起唤醒“中国品牌”、迎难而上,走自主创新之路,为中国自主品牌屹立于世界民族工业之林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曹谦 《中国经贸》2006,(4):84-84
一提到贸易赤字,多数国家的人们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中国”这个字眼,以及“中国制造”的商品浪潮汹涌的冲击世界市场的情形,其势头似乎无人匹敌。“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遍布全球各地,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体现,让中国有了“世界工厂”的美称,也让“中国制造”的光环增添一分色彩。  相似文献   

3.
头顶全球加工制造中心桂冠的“中国制造”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面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因此,依靠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软着陆成为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0,(22):14-15
“中国制造”实际上就是“世界制造”,中国已经是全球价值链中一个环节,制造的多数产品都已是全球合作。“中国制造”正追求和世界上其化国家的合作和共赢。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经济》2009,(1):25-25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制造”未能幸免于难。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国制造”该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一台微波炉卖价近5000元,而现在基本不足500元;曾几何时,卖彩电像卖衣服一样容易,卖微波炉像卖拖鞋一样简单……当年,许多中国制造企业率先依靠规模优势和价格利刃,抢得了行业先机;“中国制造”也凭借着低成本的巨大优势,摘取了“世界工厂”皇冠。然而,如今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人工、原材料、环境、能源压力凸显,全球金融危机更使“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加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创业板的推出,给中国经济所带来首先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嬗变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个对外贸依赖度超过了80%的国家,对于一个外贸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二,并将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国家,这种嬗变可说是生死攸关。然而作为中国最重要资本市场的中国股市,却偏偏缺少了这种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宁海文具”找到“上海设计”,“文具之都”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也就此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9.
从浙江的纽扣、打火机“小”厂商,到华为、联想、力帆、创维等“大”企业,中国企业正大步走出国门,跻身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风行全球。从香港到欧美,国美这个连锁零售企业也做起了海外扩张梦。国际化冲动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10.
当国人沾沾自喜于“中国制造”的美誉时,不经意间,甜蜜的烦恼又袭上心头。“中国出口约八亿件衬衫才能抵一架(法国)空客380”,5月3日来自商务部长薄熙来的警世之语让人忐忑不安。“中国制造”繁荣的背后是脆弱的低端产品,是微薄的利润空间,是民族工业捉襟见肘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携“物美价廉”之威在国际市场大行其道,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一个流行已久的看法正在加强: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只要把自己定位在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造上,不断降低成本,以低工资取胜,即使是用别人的品牌,为别人打工,也可以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利润。  相似文献   

12.
现在,创新的问题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我的公司在做“网络商圈”的业务。开展业务的时候,我和几千位“中国制造”的核心厂商有过接触。在这些接触中,我时常为“中国制造”而骄傲,同时也时常在思考,要走向富强,依靠现在的“中国制造”是很困难的,必须使“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使中国成为小康之国。  相似文献   

13.
借助湖南、浙江、江苏等地淡水珍珠的力量,中国将昔日“世界第一产珠国”日本远远抛在了身后;但是,产量占据了全球九成以上市场份额的中国珍珠,其产值还不到全球珍珠产业的一成,珍珠业再一次触碰到了“中国制造”的伤感神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贺军 《上海国资》2010,(7):17-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的“中国制造”融入全球化过程,甚至以一国之力维持了全球长达20多年的低通·胀时代。但近两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沿海各省市纷纷出现劳工告急,同样的工资待遇再也难以招到同样数量的工人,中国国内掀起了一轮提高最低工资待遇的大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6,(24):31-31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随着城市消费者的崛起,中国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销售”的跨越。其中,住房、医疗保健、娱乐教育及交通通信将是成长率最高的四大类别。据此认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徐红明 《宁波经济》2009,(6):56-56,61
起步于“草根民间”,却在技术高度密集的电脑横机领域从容领舞; 根植于“中国制造”,却在技术创新和项目专利方面频频斩露头角; 发展于“群雄逐鹿”,却在与国际巨头的市场竞争中丝毫不露下风……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呼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而缺乏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时,事实上,“中国创造”的种子已经在很多领域悄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没错,“中国制造”的标签,仍然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8.
董彦 《中国报道》2009,(12):84-85
高速铁路的出口将给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带来一次飞跃,今后,“中国制造”将被赋予“中国创造”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09中国(宁波)创意产业先锋论坛10月在宁波金港大酒店举办。本次论坛由团市委、市青年联合会、视觉中国主办,北京国际创意产业联盟、上海多媒体行业协会和宁波市创意产业协会协办。论坛以“创意先锋与中国创造”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讨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伟大跨越过程中,寻找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金三三 《现代乡镇》2012,(11):84-99
数据说话:“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竞争力指数在被评的26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开篇,先向读者引用四个“据”。 据美国经济咨询公司环球通数据,至2010年,中国制造业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