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UV的全称为:Sports Utility Vehicle,即“运动型多功能车”。20世纪80年代,SUV是为迎合年轻白领阶层的爱好,在皮卡底盘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厢式车。SUV起源于美国,同样也是近年美国市场最畅销的车型。SUV采用四轮驱动,一般前悬挂是轿车车型的独立螺旋弹簧悬架;后悬挂则是非独立钢板弹簧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SUV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这类车既可载人,亦可载货,行驶范围广。SUV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越野功能了,由于其时尚的外形,澎湃的动力、舒适的驾驶,已经成为热爱时尚和运动的城市白领、成功人士及个人业主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车市场》2004,(10):27-27
“猎豹车不错”,这是众多用户的口碑式评价。确实,猎豹车在动力性、操控性、越野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且价格定位又较合理,因此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是必然的,这也是其保持连续四年国内越野车市场头把交椅的原因之一吧。但不容置疑的是猎豹“老”了。面对国内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新型SUV,以三菱帕杰罗V31,V33为技术平台的猎豹车,却数年一贯,车型显得陈旧、落伍。尽管其在技术含量和配置上做了许多改进,但外形却没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3.
两大趋势     
《新财富》2009,(11):98-98
制造中心和消费市场双双向新兴国家转移,为中国以及亚洲车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小型车、节能车与新能源车代替油耗大户 近50年的汽车工业史表明,原油价格是影响汽车产业的最大变量之一。美系车和日系车在竞争中的此消彼长,是阐释这种影响的最佳注脚。在每个原油价格上涨周期,都出现了美系车市场份额被日系车挤压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在汽车销量几乎全部来自于换购,发展非常成熟的台湾汽车市场,销量第一的SUV车型是什么?不是德系、不是日系、不是法系,而是台湾的自主品牌——裕隆纳智捷大7SUV,它在台湾SUV市场份额接近30%。8月12日,这款车将正式在中国内地上市,预售价19万-27万元。面对这个陌生的产品,相信大部分消费者会犹豫,究竟值不值得购买?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06,(9):118-118
集奥迪多项独家领先科技,以及全球顶级运动型多功能车(SUV)通用项尖装备于一身的奥迪Q7,是奥迪打造的第一款“高性能SUV”。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SUV,奥迪Q7兼备杰出的运动性、动感的设计、在普通道路和越野路面上同样卓越的高性能、顶级舒适性与不折不扣的项级豪华品质,完美地体现了奥迪“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和“尊贵、动感、进取”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内首款德系SUV车型,途观的出现使原本日系独大的SUV市场面临重新洗牌,如果不信,看看下面的数据吧:途观上市首月销量便超过6000辆,目前订单量已突破9万。在上海大众的4S店里,途观俨然成了稀世珍宝,加价两三万元提车已属平常,加价五六万仍要排队等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大众品牌在中国广泛人气基础会让TSI发动机引发SUV领域的加T风潮吗?  相似文献   

7.
主编推荐     
回首2012,展望2013,乱局与契机是我首先想到的词语。大众的巅峰与争议,日系车的意外受挫,韩系车的力争上游,美系车的乘势而动,自主品牌的起伏不定……整体车市的微增长,各大城市的限购,汽车社会的讨论与争议,库存压力下经销商退网,豪华车的价格大战……在一番乱局之中,2012年走到了尽头,留下许多待解的课题。上帝在此处关上了门,就会在别处开一扇窗(海伦·凯勒语)。在这些乱局和课题背后,则是一个有一个的契机。在本期杂志中,我们为读者总结了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走过的历程,并以2013年新车版图为切入点,对201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1 3年,包括各种改款车型的在内,各大车企即将上市的新车达到1 1 0多辆。SUV延续传奇,继续成为各大车企的主战场之一,且入门级SUV成为新的增长点;B级车的更新换代在吹响新一轮的B级车大战;豪华  相似文献   

8.
8月25日上午10点,北京北四环外高校云集的学院路上,一家整体基调白色、装修通透的新店门口,一条红毯一直铺上了马路,红毯两旁两列花篮一字排开,扛着摄像、照相器材的人进进出出,不时有好奇的行人透过大落地窗向里张望,室内,一场开业庆典暨新车发布会正在上演。台上的主角是一辆翠鸟蓝的进口SUV——三菱ASX劲炫,车旁微笑合影的有这场仪式的主人——北京远大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树军,还有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西正秀、总经理饭田健治、总监崔寒川等三菱中国高层,这几位高层前一天晚上刚刚结束了三菱ASX劲炫新车上市仪式,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这家刚刚装修好的北京远大  相似文献   

9.
要闻     
《中国汽车市场》2011,(18):28-28
5月德系在华销售反超日系 日本大地震对日系车的冲击波持续发酵,在4月销售低迷的情况下,5月销售进步下滑。在车源缺乏的情况,日系车的价格坚挺.这样又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5月,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b38万辆、1865万辆、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市场周刊》2008,(9):68-71
新车频出,车价低走2008年,注定是中国的“新车年”。从高级车中的宝马1系、雷克萨斯LX570;中高级车中的新雅阁,到中级车中的新伊兰特,再到经济车中的新威驰、雅力士,以及自主品牌中的比亚迪F6、东方之子Cross、SUV中的“异形”逍客,还有近期推出的三款菲亚特进口新车型,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1.
姜洁 《市场周刊》2005,(31):37-37
尽管此前有报道称,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美系进口汽车的降价趋势日趋明朗。即使在关税、运费、保费等其它进口环节的费率视为不变的情况下。以美元结算的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进口汽车的进口成本可下降2.1%。受其影响。欧系车和日系车价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由于国际上的主要汽车厂商都已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最近记者一个朋友询问,想买一款15万元以内的三厢家轿,不考虑日系车,问记者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其实在这个档次的市场中,选择的范围还是非常大的,德系、美系都有好几款车可供选择,那么我们不妨找几款销量靠前的车型来看看。  相似文献   

13.
近日,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宣布其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的杰出代表“冀虎”(Maverick)正式进人中国市场。整车原装进口的“翼虎”是一款典型的城市SUV,它承袭了全球最大SUV制造商福特(Ford)的纯正血统,结合了欧洲先进的SUV生产工艺,其精致气派的外观、豪华的内饰、宽大的内部空间及先进的装备,强劲的动力性能和完善的安全设计,定会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李博 《市场周刊》2004,(30):30-30
随着通用、大众等欧美车系相继降价刺激销量,原本“按兵不动”的日系车厂也终于全面加入降价行列。继早先Mazda6、日产、本田等日系车纷纷“或明或暗”调低车价后。记者近日获悉,一汽丰田的经销商开始执行中级车威驰的最新价格,威驰全系列车型优惠5000元销售。  相似文献   

15.
新凯美瑞来了.目标很明确——反攻。 国内合资品牌B级车市场.可以分为五大派系:德、日、美、韩.法。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凯美瑞、雅阁为代表的日系车曾经牢牢占据着国内B级轿车的冠军位置。然而,进入今年以来,日系车也开始感受到更大压力。  相似文献   

16.
沈欣 《市场周刊》2005,(23):29-29
2004年曾经被称作“国产SUV元年”,那个时候的SUV(运动型多功能车)市场可以用爆发来形容,大大小小的厂家和林林总总的SUV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如长城、中兴等汽车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业内谈论的焦点。并且创造了不小的销售奇迹。但仅仅一年半之后。销量的急速下降却给了那些看好SUV市场的人们当头一棒。  相似文献   

17.
一提到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人们似乎总喜欢先入为主的“以出身论节油”,似乎节油先锋非日系车莫属,而像欧系车中的德系车虽然技术精良、注重操控性能的打造,但是在节油性能上似乎乏善足陈,至于美系车更是人们印象中动力强劲的“油老虎”。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8.
提起德系车,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认知是"可靠、耐用、皮实",而提到美系车,不少消费者的认知则是"庞大、结实、硬朗",事实上,以凯迪拉克为代表的新一代美系车早已悄然改变,比如更实际的安全保障、不牺牲操控感的舒适性,都令它更吸引人。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2年,我国皮卡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原因是以长城为首的皮卡厂家推出了经济型SUV。2003年,经济型SUV活跃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全国皮卡企业(含经济型SUV)销量169068辆,比2002年增长43.1%。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型SUV救了皮卡”。这话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除经济型SUV之外,纯粹意义上的皮卡每年都有稳步并持续的上升。如果没有多功能车的推出,皮卡销量还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要闻     
5月德系在华销售反超日系 日本大地震对日系车的冲击波持续发酵,在4月销售低迷的情况下,5月销售进步下滑。在车源缺乏的情况,日系车的价格坚挺.这样又使得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下降。5月,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分别销售1b38万辆、1865万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