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银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生产中心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员。但是在灾备体系建设方面,一方面因为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因为我国还少有发生过造成银行生产中心瘫痪的灾难性事件,商业银行的经验积累普遍不足。本文在分析并明确灾备工作定位的基础上,归纳设计了灾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赵鹏 《金融电子化》2010,(10):76-78
随着金融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生产中心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员。但是在灾备体系建设方面,一方面由于起步较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发生过导致银行生产中心瘫痪的灾难性事件,商业银行的经验积累普遍不足。本文在分析并明确灾备工作定位的基础上,归纳设计了灾备体系框架,介绍了建设灾备体系的基本步骤,以供同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农业银行成功组织了一级分行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演练,在国内率先成为具备一级分行灾备能力的大型商业银行,体现了农业银行在一级分行灾备领域研究工作的前瞻性,标志着农业银行全面灾备体系的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4.
浦发银行近年来不断加大信息系统灾备建设力度,建成了由上海生产中心、上海同城灾备中心、合肥异地灾备中心组成的"两地三中心"容灾体系,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企业奠定了坚实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基础。  相似文献   

5.
时东 《金融电子化》2009,(10):78-78
在业务连续性管理(BCM)体系中,灾备中心建设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多次在商业银行信息安全检查中发现:虽然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开展了BCM体系建设,但灾备中心建设始终缺位。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同城备份措施,没有异地灾备中心,一旦遇到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会导致业务瘫痪的灾难性后果。下面以青岛银行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王晖  张勇 《金融电子化》2013,(12):53-55
浦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信息系统灾备建没。在2005年较早建成同城灾备中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重大灾难风险防范能力,本行于2009年底启动异地灾备建设,目标是建成由上海生产中心、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组成的“两地三中心”整体容灾体系,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金融服务企业奠定了坚实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基础。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的最终成果表现为高效、安全的灾备数据中心(简称灾备中心),而灾备中心需要投入与生产数据中心(简称生产中心)类似的基础设施、IT资源、人力资源等,以保证重要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因此信息系统灾备建设具有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的特点,以及养兵千日,用兵一"刻"的严格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做好信息系统灾备建设,提高建设成本和服务效益的性价比,克服灾备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业要实现完善的体系建设,保障业务不间断运行,需要在灾备中心建设、信息系统高可用性梳理、企业文化营造等方面不断探索。各商业银行应结合风险偏好和自身现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银行业的体系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度洋海啸到我国汶川大地震,越来越多的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事件促使商业银行加快灾备建设的步伐,国内的商业银行相继启动了持续的灾备建设工作,逐步建设了同城灾备中心、异地灾备中心乃至同城异地双灾备中心,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抵御灾难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某商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由于没有灾备系统的保护,时刻面临着业务中断的风险,因此该行决定建设应用级灾备系统。该行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距离200千米左右,在实施方案调研中,发现灾备系统的建设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由于该行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存储系统来自不同硬件厂商,异构的存储环境无法使用基于存储系统的数据复制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几千家中小银行,其信息系统稳健运行及安全体系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随着各家银行自身需要和监管要求的不断推进,大力发展灾备系统及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已成为了中小银行日益关注的工作内容。灾备系统从初期的冷备、温备到热备都已在金融行业得到了成熟应用。近些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中心双活、多中心多活的概念及架构模型,在实现灾备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各中心软硬件资源,灾备中心的角色正在转变。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监管政策落地,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日渐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但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应用模式和数据结构非常庞大且复杂,如何实现数据保护及提升系统安全性的目标,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高效完成灾备系统的建设工作,给商业银行灾备系统建设带来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金磐石: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灾备中心已经基本定局或正在建设中,应重点提高灾备能力和数据中心利用率,可考虑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高可靠的灾备运营服务,平衡成本和效益。《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中心规划布局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印发以来,建设银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认为灾备中心的布局规划应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客户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需求的深入分析,建立信息系统灾难管理框架并将其应用于灾难备份中心。本文从信息系统灾备管理(ISDM)的概念出发,分析灾备中心的运营目标,运用六西格玛设计(DFSS)法给出了灾备中心的运营工作范式并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灾难备份,简称灾备,是指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实现远程备份,以保证当生产中心遇到灾难性毁坏时,可利用备份将系统或数据恢复到可正常生产的状态,进而将业务功能恢复到可接受状态。灾备可分为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数据级灾备实现系统核心数据的灾难备份,是基础级别的灾备。应用级灾备则实现数据和应用系统的双重灾备,遇到灾难时,不仅能恢复数据,而且能利用备份恢复甚至直接接管整个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对系统的保障性更高,灾难恢复时间更短,但也存在投资大、技术难度高的问题。数据级灾备不仅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更廉价和高效的灾备手段。本文重点讨论数据级灾备的常用技术。一,数据级灾备技术(一)磁带备份异地存放。实现方法是,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事实上还包括其他移动存储介质),然后将磁带运送到备份中心。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分行承担了大量的前置业务和数据处理服务,确保其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灾备工作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建设灾备体系的重要性,重点就现代商业银行分行中的灾备体系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郑艳芳 《中国外资》2013,(18):174-174,176
商业银行分行承担了大量的前置业务和数据处理服务,确保其运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灾备工作在商业银行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建设灾备体系的重要性,重点就现代商业银行分行中的灾备体系建设内容和建设要求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7月12日晚20时30分至13日凌晨2时30分,晋商银行组织的全行首次信息系统灾备切换演练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晋商银行"两地三中心"的灾备体系建成并正式投入实际运行。本次演练模拟场景为:总行数据中心网络瘫痪无法继续对外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启用灾备系统接管生产中心运行,继续对外提供服务。业务范围涵盖了柜面核心、信贷、大小额支付、银联、网银跨行清算、验印等主要业  相似文献   

19.
正杨兵兵:光大银行将继续坚持以数据零丢失和"本地双活、异地灾备"为原则,以TIA-942 Tier4标准为依据,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远期数据中心,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灾备体系,提高灾备中心的灾难恢复能力。灾难备份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技术和业务方案,还涉及应对特殊事件的组织、协调、管理等方面内容。为防范灾难和风险,国内商业银行相继建立了同城和异地灾备中心,"两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各金融机构数据中心建设的推进,数据风险集中的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必须依托有效的灾备体系为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国家对此相当重视,2008年颁发了第一部银行业灾备建设的技术规范———《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指导各金融机构的灾备体系建设。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实际工作中灾备需求分析和灾备体系设计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