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第一,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互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以服务业自增强,促进服务业体系升级。  相似文献   

2.
调整沈阳市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是沈阳市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沈阳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的决策及战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是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细化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从工业母体中分离出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促进工业尤其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巨大,是构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洛阳是我国“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制造业基地,而且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的制造业基地,研究目前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助于理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思路。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洛阳市2007年、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四个指标,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以期对洛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与融合发展背景下,文章利用2012年甘肃省投入产出表,构建产业融合模型,对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二者总体融合能力不显著,并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更强,融合的动力也更强;反之,生产性服务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的动力不足,趋势也不明显,仍需进一步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陕西省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通过计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两个产业的关联和互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制造业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较大,而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较小;陕西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陕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因此,陕西省应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促进两个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天津1997、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比重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集中在批发零售、道路运输等行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主要制造业的行业特点直接影响着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状况;生产性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上升,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道路运输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中间投入特征明显,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赵维双  冯滨 《经济师》2013,(12):180-181
文章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沈阳市1995—2011年的时序数据为基础,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增长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ECM模型,以描述沈阳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12)
文章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沈阳市1995-2011年的时序数据为基础,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增长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并建立了相应的ECM模型,以描述沈阳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关系,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依赖作用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具有一定的间接依赖作用,西部地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受到制造业的需求引力过小.通过构建VAR模型,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检验技术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长期互动,但互动发展程度较低,目前二者处于产业内部循环发展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需求结构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典型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需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制造业性质四方面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四要素发展特点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需求的国际发展态势,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由对制造业需求显著转为对自身需求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由以非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逐步转向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主导。结合我国现状,本文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开放条件下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基于2012年贵州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两者关联水平较低,处于强辐射弱制约的产业部门较多.  相似文献   

12.
刘胜  顾乃华 《财经研究》2015,(11):95-107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利用2003-2012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分析了行政垄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工业污染减排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行政垄断对城市工业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工业污染减排,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工业污染减排具有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的融合、互补与竞争有助于促进技术溢出效应进而减少城市工业污染排放;另一方面,通过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之间投入产出关联的市场外部性,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规模可以作用于城市工业污染减排.(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还有助于扭转行政垄断对城市工业污染减排的抑制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助推器,而产业融合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实质是产业价值链分解和重构整合过程,产业融合可以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而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水平偏低。最后,提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互动发展的,但具体到特定发展阶段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不一定依赖于制造业。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上海市制造业转移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制造业转移是必要的而且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生产性服务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自持的;上海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来自于本地服务业的需求,制造业向外转移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未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视角,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从1993年以来呈现波动状态,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物流业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最大,科技、电信和现代商贸业其次,金融业影响最小,分析也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非均衡、与制造业融合不深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为此应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密切融合,消除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壁垒,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战略和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赵维双  李腾飞 《经济师》2013,(11):193-195
文章对辽宁省产业升级现状与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采用辽宁省各地区2001-2011年面板数据分析了产业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产业升级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形成,产业升级越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最后,对现阶段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空间布局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和海洋产业是辽宁省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文章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海洋产业的关联效应作为研究切入点,运用灰色关联度对2004—2012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海洋产业关联效应进行测度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组合预测模型法对2015—2020年相关数据进行预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关联效应分析。旨在探索"十三五"期间生产性服务业与海洋产业的关联强度变化趋势,进而对辽宁省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海洋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与人才的高密集产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简述天津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对其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及内部各行业与天津经济发展的关联程度。分析天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劣势,提出天津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时应注重促进现代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的发展契机并重视优秀人才的培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薛莲  黄永明 《经济地理》2011,31(8):1308-1312
产品内分工影响服务贸易的基本途径是服务外包;基于11个OECD国家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服务业消耗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劳动力成本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发展水平对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并给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服装产业园区的发展实际,构建了包括劳动力子系统、服装制造业子系统、园区政策子系统、园区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子系统和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子系统5个子系统的服装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指出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3种发展模式——资本引导模式、技术引导模式和知识引导模式。以兴城泳装产业园区为例,对其2012—2020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仿真期内该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各项指标呈增长态势,但各指标的发展趋势和增长幅度存在一定差异。指出兴城泳装产业园区未来应以技术引导模式作为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