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须建立在微观企业行为的正确理解之上。本文从风险维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传导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省份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存在差异;利率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省份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存款准备金率。本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可为央行制定区域货币政策提供思路,在微观层面可为企业选择投资区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2014年曾被特殊处理或特别转让股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企业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相关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货币紧缩期企业较宽松期更容易发生财务危机,且货币紧缩期企业过度投资的可能性较宽松期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和转轨经济背景,从金融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我国 2003-2008 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 Richardson 模型来识别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研究最终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成负相关,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CEO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控制着资源配置权及处于核心地位的投资决策权,性别作为其最重要的个人特征之一,会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CEO性别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CE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同时,CEO性别未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现有高管背景特征和公司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公司不同性别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不同产权制度对微观主体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控股股东的视角,本文利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股东控制和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多,过度投资行为得以削弱;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侵占的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过度投资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侵占成本的差异,股东控制程度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终极控制权背景下企业过度投资和债务约束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终控制权控股比例的上升,提高了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最终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有激励效应.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可以减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债务结构中的短期融资有效抑制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规模,长期债务对过度投资有正向激励.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利用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4~2016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有效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但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治理效用不同,由强到弱的排序分别为成长期最强,衰退期次之,成熟期最弱。  相似文献   

8.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对自由现金流量的需求就会不同:自由现金流量不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就会不同.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自由现金流量一般为负值,会出现"投资不足"问题:企业在成熟期和衰退期,自由现金流量一般为正值,会出现"投资过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理念.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行为,以及企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好的内部信息的融资方式的选择都会导致偏好负债融资,即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会先选择负债融资,后选择股票融资.而在我国,正好相反,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现象在实践中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以规范治理.  相似文献   

10.
吴坤龙  李刘刚 《商业科技》2014,(13):182-184
现金是企业获利能力较低的资产,但却是一个企业成立、周转、偿债、投资的必要因素,货币政策则是影响企业流动性安排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微观企业现金持有行为与宏观货币调控政策结合起来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的影响,并得出了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其现金持有越容易受到货币政策的冲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代理问题、非理性经济行为、政府的外界干预等,对于转型经济中的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政府干预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仅从过度投资的测度、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曙光 《商业科技》2011,(19):61-62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如代理问题、非理性经济行为、政府的外界干预等,对于转型经济中的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政府干预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仅从过度投资的测度、政府干预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信贷与融资机构的不断发展,以及上市公司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愈演愈烈,与投资不足等其他非效率投资行为相比,投资过度产生的不利后果更为严重,本文在界定过度投资的基础上,分析了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产生的原因,并丛防范经理人获取私利、克服个人有限理性、合理引导投资者形成理性投资预期等三企方面提出了抑制过度投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利用企业年报文本数据构建了企业的货币政策感知指数,阐释企业对货币政策的积极感知能够弱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业投资的抑制效应。基于2009—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当企业的货币政策感知较为积极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被显著弱化。本文进一步将货币政策感知指数分解为回顾和展望两个部分,发现货币政策感知的作用主要由反映企业未来预期的货币政策展望指数引致,而反映历史信息的货币政策回顾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感知主要通过实物期权与金融摩擦两种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对于资产可逆性较低、外源融资依赖较高的企业,积极货币政策感知能更有效地抑制不确定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徐虹 《财经论丛》2015,(6):57-65
本文提出交叉上市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具有状态依存性,并进行探索性案例分析.首先,基于Richardson(2003)模型利用系统GMM方法测量我国A股主板上市企业1992-2013年期间的投资效率,发现上市企业普遍面临融资约束而呈现出投资不足;但其中交叉上市企业却普遍表现为投资过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交叉上市前面临投资不足的招商地产和面临投资过度的中兴通讯进行案例分析,发现交叉上市能有效缩小投资不足程度,却显著扩大投资过度程度.本文通过案例间比较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构建起一个分析交叉上市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的大样本实证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集中背景下,EVA考核对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发生分离和未发生分离、不同两权分离度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两权未发生分离的国有企业,EVA业绩考核对两权分离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抑制作用更明显;对于两权分离的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度越大,EVA业绩考核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抑制作用越明显。本文肯定了EVA本土化的治理效果,丰富了影响EVA治理过度投资的内部因素研究,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李维安  姜涛 《财贸经济》2007,(12):56-61
本文实证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证实公司治理机制能够对过度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股东行为治理、董事会治理、利益相关者治理对抑制过度投资积极有效,但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机制的作用不明显.本文将上市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系统--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南开治理指数)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李小军 《财贸研究》2007,18(6):90-93
将控制权收益引入Myers-Majluf模型中,本文建立了一个企业融资方式选择模型。模型预测,由于控股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冲突,选择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而选择负债融资的企业一般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收益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鉴Richardson投资期望模型,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9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研究金融负债异质性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作用,实证发现:(1)制造业企业一方面存在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行为,但另一方面自由现金流的存在也缓解了企业的投资不足;(2)金融负债异质性可以通过抑制自由现金流以弱化制造业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但金融负债异质性反而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
企业的投资行为与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近来年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方式。本文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中的公司债券为研究对象,对比两个融资方式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不同,以及债券融资是否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在不同所有权企业中抑制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