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邢海峰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70-73,106
包头市是我国建国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用地进入快速扩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城市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利用1995-2003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数据,总结了包头市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城市用地合理扩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演变表现出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城市的一致性,理论模型能较好解释土地市场建立以来的演变过程;与理论判断相同,基础设施扩张尤其是交通条件改善,引致1999年之后住宅用地容积率空间变化梯度明显变缓;土地一资本替代弹性系数的上升说明,市场力量正在影响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的形成,且市场效率逐步提高,作用深度逐渐增强,将促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空间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土地收购储备机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也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共有国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特点的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正是对这一特征的探索,亦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分权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在对分权和行政性分权做出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力的空间配置和政府的空间生产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并总结了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根据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两个主要机制,分析武汉市城市空间结构现状,结合武汉城市圈建设,提出武汉市产业布局规划下3个新中心的培育,分析得出武汉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是从单中心圈层结构演变到多中心分散结构。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8.
范力勇 《价值工程》2010,29(8):242-243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土地供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分析现行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土地资源的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并且呈失衡的发展态势,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以及城市用地盲目扩大与大量闲置土地并存,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备受社会和相关学者关注。合理引导控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供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探讨研究城市土地供应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与城市用地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的急剧扩张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用地的实际情况,构建异速生长模型,探讨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城市用地发展整体上处于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土地城市化的相对速度在加快,人地关系正异速生长的趋势在不断加强.其中小城市和工业城市用地平均水平最高,特大城市、综合性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超出了合理阈值,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有针对性的予以调控.  相似文献   

10.
银川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近10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进入快速扩展时期.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受到土地资源的约束也越来越强,城市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银川市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同类城市用地合理扩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李建波  张京祥 《城市问题》2003,(5):68-71,49
通过对中西方近现代 (二战 )以来城市更新发展演化的回顾与梳理 ,对中西方城市更新作了比较研究 ,针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提出了新时期城市更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镇空间区域扩展分析的城市化进程评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城市扩展的空间数据是评估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以福清市为例 ,探讨了利用城市发展的空间数据研究城市化进程的原理和方法。文章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别提取了福清市 1991年和 1996年的城镇用地信息 ,发现在这 5年中 ,福清市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 1 2倍。经过对城镇区域扩展进行空间分析 ,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 ,进一步查明了福清市城镇化进程的驱动力主要为工业大发展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但是 ,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在某些乡镇和地区起了重要的作用。综合多因子分析表明 ,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乡村的城镇化 ,而不是中心城区的贡献。总的看来 ,福清市城市化的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的速度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福清市城市化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形态是城市形态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论文立足于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矛盾尖锐与城市用地结构混乱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形态研究理论的历史过程梳理,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城市用地形态研究方向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针对性,并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框架指导下进行了城市用地形态研究的理论建构及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14.
The Risk Structure of Land Marke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al property as an asset class represents over half of the w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 Nevertheless, the structure of risk in real property markets is poorly understood.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of urban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that integrates spatial and asset pricing theories and characteri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isk structure of the land market. Urban land is priced by a CAPM and agricultural land is priced by a real option to convert into urban land. We show that the price of land awaiting conversion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urban rents and unsystematic risk but decreases with risk aversion. However, it may be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in systematic risk. The free boundary for exercise determines city size, which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urban rents but decreases with systematic and unsystematic risk.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16.
邵晖 《城市问题》2011,(8):50-54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土地是一种公共资源,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将"公共治理"理论引入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对于实现其公平、有效配置和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法,阐述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的内涵,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的实质、问题及成因,分析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适用性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为政治结构一元化框架内的科层政府、市场机制和市民社会的共同作用的多元化模式,并提出城市土地资源治理多元化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绿洲城镇的孤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文献分析对城镇孤岛效应的内涵、经济本质和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提出了新疆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理论观点。通过文献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考证:新疆绿洲地理系统有显著的孤岛效应,空间上的封闭性与分散性导致了城镇经济的孤岛效应;通过分形数据考证:新疆城镇体系仅有局部分形特征,表明城镇系统结构的孤岛效应。那么缓解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基础是交通与通讯,本质和关键则在于城镇产业的合理选择与区域分工。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而且能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概念、模式、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群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