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集体经济》2009,(4):36-37
不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思考资本主义经济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危机,进而想知道马克思是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朝震 《南方经济》2001,1(2):22-2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商品内在的矛盾,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目的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指导无产革命斗争。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建立联合劳动价值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资本论》作者:[德]卡尔·马克思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不朽巨著,是留给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在经济学上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两个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论》"机器"章,马克思对机器以及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给予了细致分析和有力批判,同时揭示了科学的社会本质、生产力特性、科学与社会文化、科学与人的异化等,从文化的视角,深刻阐明了科学的文化本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文化观。深入挖掘马克思《资本论》"机器"章中蕴含的科学文化,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对科学哲学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下了不朽的著作——《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自然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真学习《资本论》,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 20多年伟大实践的思考,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将永放光芒。《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具有巨大的启发、帮助和指导意义。 一、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6.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8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创造伟大的剩余价值学说时,也揭露了这种剥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刻阐述了环境哲学思想。虽然他的环境哲学思想未能像《资本论》一样形成鸿篇巨著,多散见于其他著作中,但马克思的环境哲学思想对今天我们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的叙述是针对是整部《资本论》而言的。文章认为其中的中文译文"本书"一词仅指《资本论》第一卷,与德文原文不符,更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是错误的。从方法论上看,仅仅从《资本论》第一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是错误的;从内容上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的界定,若仅仅与《资本论》第一卷内容相关也是不符合马克思本意的。我们应该通过研究整部《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即1~3卷来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七篇,也是《资本论》的最后一篇。在《资本论》第一卷至第三卷中,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基本的元素商品开始,发展到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取得支配地位和反映这种关系的经济范畴地租,在思维中再生产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整体,完整地有序地揭示出整个资本主义大厦的经济结构和各个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和运动规律,为我们将这个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复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科学文献.1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具有重要开创意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就马克思主义几个组成部分来说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所以《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李树祯  童水栋 《特区经济》2009,(12):266-26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超乎人们的想象,世界各国的政府、学者都在寻找那棵将人们从萧条之中解救出来的"救命稻草"。此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马克思经典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探究危机的原因和本质,进而提出我国应对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雨 《魅力中国》2011,(5):38-38
马克思《资本论》中信用理论大致包含了信用的本质、信用的产生、信用的存在形式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起到的双重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建立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势在必行,对此,联系马克思信用理论,笔者于文章最后部分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马克思说:工人阶级的胜利共产主义的建立只是存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应该同时在全世界取得胜利.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理论被实践在落后的农业国——俄国,在这里列宁重新诠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为工人阶级在世界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方向.本文在此首先探讨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其后主要讨论列宁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理论,最后以此来看待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丰富的内容。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学。1.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在1845年出版的《神圣家族》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他在1848年出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人们用以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得到…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是从运动的形式本身考察的,分析了资本在循环运动中顺次采取的不同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资本流通过程的本质,指出它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它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是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实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一篇中,马克思的分析主要限于资本运动形式本身,没有涉及资本循环运动所需时间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要把这种时间因素加进来.在资本循环中加入时间因素,就是资本的周转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失业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原因.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失业矛盾和问题,也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研究和理论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原始积累作为一个重的经济学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的一种必然现象。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剥夺者”剥夺小生产者、“剥夺者”剥夺“剥夺者”和“剥夺者”被剥夺三个阶段,揭示出了原始积累的历史前提、生成演化以及历史趋向。在此过程之中,马克思的价值立场与最终目标得到了彰显与体现。  相似文献   

19.
简论资本的共性与特性陈华山一、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资本定义为带来剩余价值或增殖的价值。这个定义是针对资本主义资本而言的,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在马克思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则以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揭示了资本的最后来源问题和财富的创造及其分配不公等问题。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与现实联系密切。现实中世界经济的发展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因为它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能够解释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