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业凤 《财会通讯》2004,(11):43-43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首先,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评价结论确定下一步审计的性质和范围,设计和调整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评审主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控制评审的两个不同主体。内部控制评审应作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内部控制评审具有优势,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应作为内部控制评审的主要主体。  相似文献   

3.
肖强 《四川会计》2003,(9):35-36
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随着组织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法律要求,而逐步产生产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随着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审计工作由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评审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这种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又能保证审计质量,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现代审计以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为基础,现代财务审计以内部会计控制为基础,通过对其测试评价来确定审计的重点与范围;而现代管理审计则以内部管理控制为基础,并通过对管理控制的测试评价来确定管理审计的重点范围,评价所建立的控制程…  相似文献   

4.
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不仅直接反映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而且与现代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关系极大。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内部审计分为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风险审计等专项审讣。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市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抽查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度,据以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一种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控制测试是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询问、观察、审查、重做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的测试。控制测试有助于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在控制测试中应注意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设计适当,能不能防止、发现和更正特定会计报表确认的重大错弊;控制政策和程序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部控制测试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是将内部控制测试作为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被审计事项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据以确定实质性审查的范围、重点和方法。在这里,内部控制测试主要作为开展其他审计项目的一种中间手段。二是组织对某个单位、部门或某项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专项测试。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明确要求审计师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估报告发表审计意见,而对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测试并出具评估报告的正是公司内部审计机构。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结果。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审计抽样是现代审计的基石,而审计抽样显然离不开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更离不开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仅直接关系到审计抽样的范围,而且关系到CPA如何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它既是CPA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CPA评估审计风险,制订和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8.
郭江平 《会计之友》2007,(12Z):53-54
内部控制在制定和执行中受人员和环境的局限,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有必要由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的评审。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评审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调查、测试和评价,即通过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相关的测试,来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据以确定下一步相关余额测试的范围、重点和规模的过程。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和其它经济信息真实、完整与否,与其是否存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是企业建立自我调节、自我制约、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审计实务中 ,审计人员应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与评价 ,以控制审计风险。一、内控评价方法的运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 ,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在审计工作中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首先要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 ,并做出说明 ;其次是对其有效性进行测试 ,以获取被审计单位每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因而对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偏差 ,不论其涉及的金额、数据大…  相似文献   

11.
工业企业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涤 《财会通讯》2005,(2):56-56
一、工业企业主体因素1、内部控制不理想。内部控制既是被审计单位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审计用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社会审计执业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从而为后面的实质性测试安排好适当的人力和时间,掌握好工作进度,为更好地控制审计风险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执业过程中,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好坏对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意见的发表以及审计风险的规避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管理当局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实施得力,那么,社会审计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可以认定为较…  相似文献   

12.
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已从传统的按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审计转变为按业务循环循环交易进行的业务循环审计。一般来说,企业的交易和帐户余额划分为四大业务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和筹资与投资循环。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审计测试过程中包括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其中,内部控制测试通常业务循环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进行,其目的在于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交易和帐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亦按业务循环组织实施,这样不仅可以与内部控制测试直接相连,而且可以加深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理解,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由于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及审计表审计中发现在业务循环的基础上对每一重要事项的认定选用适当的审计策略,主要证实法和较低的控制风险水平估计法是两种典型的审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加,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越来越为会计师事务所所重视。有资料表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已经改变了以前把大量工作放在实质性测试的做法,而是倾向于把更多的工作量放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审计风险上,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已经成为现代审计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将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确定充分有效的审计测试范围和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一、存货舞弊审计的程序 1、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首先,通过调查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执行符合性测试程序取得证实控制风险初步评估水平的充分证据,以便确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并证明所选审计策略的恰当性。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多地应用分析性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存货的内部控制作出客观评价。评价工作结束后,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评价结论确定下一步审计的性质和范围,设计和调整对存货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审计程序。  相似文献   

15.
王奇杰 《四川会计》2003,(11):49-51
随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审计人员正面临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呈现出新的特征:缺乏交易轨迹,内部控制程序化,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等等。由此决定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实质性测试对象应是数据文件,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实质性测试的目的相同,不同的是测试范围、时机和方法。一、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审计人员在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后,需将测试结果与初步评价的结果相对比,重新确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并据此确定实质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认为,审计风险由两部分组成:财务报表包含重大错报的风险,以及审计人员通过执行实质性测试仍未发现这些错报的风险。对于前一种风险,审计人员无法加以控制只能予以评估,而对后一种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和执行实质性测试加以控制。为了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相同的低水平上,可以对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审计月刊》2010,(8):63-63
近日,宜昌市审计局在对市直某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将审计实质性测试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调查和审计风险测试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评,不仅合理评估并有效防范了审计风险,而且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陕西审计》2005,(U12):22-22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谢荣教授日前谈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评估为导向.一步步分析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再通过实质性测试来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做出结论的审计方法。而传统的审计方法仅停留在时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上。一旦企业高层管理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蓄意编制欺诈性的财务报表时,审计人员就缺乏有效的判断能力,因而很难予以揭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方法最大区别就是。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测试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执行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开展定期的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可以更好地修正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也可以督促企业所属单位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的要求,从一而降低企业管理风险,增加管理效益,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将就如何开展内部控制测试审计工作谈谈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引言)在过去十年里,控制模型一直在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有效控制系统风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风险基础审计引入了控制模型,对审计的风险进行测量、控制,这种审计模式成为了内部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直以来,审计人员都把精力集中在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审查,通过制定审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作出评价,向管理层提出加强内部控制的措施。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审计目标,而不是以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作为审计的目标。因而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